1.電傷人的具體事例
這個有區分的:高壓電(三相電),家用電(生活用電、雙向電),和你談談親生經歷的事情-家用電比較不用害怕,碰到“火線”最多“麻”一下,不會致命的。其實家用電不用拉電閘、徒手也可以接線的(但要小心),至于高壓電就不清楚了。
2.關于電的小故事
可以給小朋友講愛迪生的故事,這些故事你可以用孩子的語言講出來,再加一些提問,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被人認為是低能兒,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長大后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小朋友們,他為什么臉紅啊?)
穿舊衣服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這恰好證明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科學研究上了。
(小朋友們,他為什么穿舊衣服啊?)
制造太陽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后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醫生說:“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聰明救了你的媽媽。”愛迪生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要制造一個晚上的太陽。”
孵小雞
愛迪生幼年時期,有一回他看到母雞孵卵生出小雞,很覺奇妙,但并不滿足。事后,他也悄悄攢些雞蛋放在倉庫里,自己伏在上面,親自試一試能否生出小雞來,弄得全家人好一陣子找不到他。
七歲上學后,他強烈的求知欲和鉆研問題的習慣就更加明顯了。他對他所接觸的東西,總是無休止地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要求老師解答清楚。對此,老師很覺頭痛。有一回上算術課時,老師教同學們說二加二等于四,愛迪生一定要讓老師講明白,二加二為什么等于四。盡管老師給他作了一般的解釋,但并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于是,老師就說他“愚笨”。愛迪生不滿足自己已經學得的知識,而時時刻刻用自己天真幼稚的心靈探索著大自然的秘密。然而,他的老師未能理解他。可是幾十年后,愛迪生卻成為享有盛名的發明家了。
(小朋友們,他為什么能成為發明家啊?)
吃兔子
有一天,愛迪生接待了一位來訪者,這位來訪者一定要愛迪生介紹一下不倦工作的“秘訣”。愛迪生覺得好笑,因為他不倦工作本來是沒有什么秘訣的,便順口說了一句笑話,告訴那位來訪者說:“每天早上吃一只兔子或許能行。”那人信以為真,起身告辭,回去后果然每天早上起來去抓兔子。可是,六個星期以后,這個人已經累得大病一場,起不來床了。
實際愛迪生的秘訣就是不怕辛苦。
3.關于電的故事
“三十年”間關于電的小故事
【提要】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子弟,改革開放三十年里,我也曾經歷了電力的輝煌變化,留在記憶深處的故事很多。它們既讓我難以忘懷,又讓我切身體會到電力事業迅猛發展帶給農民的實惠。
故事一:回憶澆水的日子
改革開放以后,因為農村土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大鍋飯”的舊體制被徹底推翻,農民的種地積極性被全部調動起來,全國農村出現了空前的開墾土地、種植糧食的高潮。我們華北平原空氣干燥,以往靠天吃飯的陳舊思想根本不能與熱火朝天的大干趨勢對稱,于是,“農田排灌”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們普通農民的字典里。
1988年,我13歲,上五年級。為了盡快擺脫因為搬遷而帶來的窘境(我們全家1983年從吉林舉家遷居河北),父母承包了隊里12畝耕地。那時候的條件很差,沒有農機和足夠的牲畜來耕種土地,只能靠父母起早貪黑的伺候莊稼,人工拉犁、除草、施肥、打藥,非常辛苦。但是這些都不算什么,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春秋植種和旱季給莊稼澆水。
記得那是一個很普通的星期天,天剛蒙蒙亮,父母拾掇好澆水用的潛水泵、旱地龍,最后又把自制的窩棚放在牛車上,這輛載滿澆水家當的牛車頂著早露的濕潤開始向田里進發。
五六十公斤重的水泵在父親的手里變得乖巧聽話,在經過了繁瑣的引線、接線、正反級試運后,冰涼的井水終于從井口噴涌出來。晚上放學后,我去地里頂替父親回來吃飯時,3畝地剛剛澆灌了一個地頭,原來上午早早的就停電了。父親已經把窩棚搭建好,低矮而又狹小。記憶中,這種土制的窩棚一直沿用了很多年。晚上九點多,期待了許久的電終于來了。父親去地里澆水,我在地里看潛水泵,因為那時電壓很不穩定,如果不認真看護,很有可能在瞬間燒毀水泵。半夜時,父親沉重倦乏的呼嚕聲把我吵醒,后來得知,三個小時內,竟然停了4次電,我們眼巴巴看著干渴的莊稼澆不上水而變得枯黃也沒有辦法。
就這樣,忽停忽來的電讓我們家的3畝地澆了整整三天兩夜,父親著急上火好長一段時間吃不好飯,好在那年的莊稼因為及時澆水而沒有減產,但是每夜守在簡陋潮濕的窩棚里的無奈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2006年,來縣城上班后,妻子一人在家伺候十幾畝地,澆水不再像以前那樣繁瑣了,電源直接引到地頭機井邊,電壓穩定,供電正常,十幾畝地一天一夜就可以搞定,我可以安心在單位上班,后顧之憂排除了,工作勁頭也更大了。
故事二:結婚遭遇停電
結婚是人生的大事,在我們當地農村,結婚前三天要準備買菜辦酒席、請樂隊祝賀、請親朋好友聚餐,電在這個時侯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計劃供電,造成電量供應有限,所以要想保證緊要關頭能夠不停電,實在很難。鄰居哥哥結婚時的遭遇,現在想來,既是一個喜劇性的話題,也是那時經濟不發達,農村供電能力欠缺的一個縮影。
置辦酒席,請客幫忙,當然鄰居叔叔最沒有忘記的就是提前和村里的干部、電工溝通:一定要保證結婚當天不能停電!為此,叔叔還特地買了當時很貴的“大前門”香煙作為溝通工具。婚禮進行的很順利,可是等到晚上我們這些毛頭小子上陣“鬧洞房”時,一天沒停的電卻不合時宜的瞬間停止供送。閃爍的蠟燭怎么也不能和電燈相比,可是卻給我們這些年輕好奇的心靈提供了暫時的“偷閑”良機。我們可以無所顧忌的看看新房的布置,動手碰碰嶄新綿軟的被褥,甚至可以短時間看看怕羞的新娘子,童真的狹小滿足感得到慰藉。年齡比我大幾歲的強哥偷偷喝了半杯純烈的白干酒,結果就是這半杯酒鬧了很大的笑話。
粗粗的大紅蠟燭代表“長命燈”搖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天亮時,新娘、新郎才發現,靠近床頭的一角,強哥還在昏睡,那半杯酒竟然讓他在洞房里過了一夜。事后,鄰居哥哥解釋說:因為勞累,加上沒有電,真的沒有注意有人醉倒在房間里。這件事情過去很多年,我們還把它當作笑談提及,只是強哥沒有透漏關于洞房里的任何細節,也許,他是真的喝醉了。
我們不去否認童年故事的可笑與無知,但是當我們面對今天富足生活的時候,那個逝去的故事讓我們不能忘卻曾經的落后,不能忘卻那個供電不正常的年代。
4.要找一個安全小故事(用電的)
受朋友邀請去一人家檢查日光燈不亮的原因。
去后一看,日光燈確實不亮,墻上安了一個新的撥動開關,問之,那人家說:日光燈不亮,懷疑開關原因就換了一個新開關,但還是不亮就沒辦法才找人的。
我拆開開關一看,兩銅片不接觸,就用起子撥了一下,再打開開關,即刻連接開關的兩根新的紅色花線冒煙變長,我大喊:快關總閘,我那朋友暈了沒反應;我轉身一步竄到門邊跳起,拉下閘刀,好險沒燒起來。
我的天,要是····
原來是那人家把開關錯接到火,零兩線上了,當然開關一開不就短路了。改正后一切正常。
不知道那人家為什么把閘刀保險絲換成粗銅絲,大錯特錯的。
說來迷信,假如那新開關是好的,結果那房子可能沒了,那就看那人的反應如何了。他不是電工,為什么膽子大私自拉接電線,大錯特錯的。
誰能告訴我:那新開關恰恰是壞的,恰好我遇到了。事后我也暈了好久,回家沒有吃晚飯,吃不下。
當時那情景太怕人了,你不經歷你不知道。我經歷過,真的駭人。
我在初中二年級時的事。
我喜愛物理,想自己做個交流變壓器。先偷偷(這事不能讓大人知道的好)廢掉一個洋鐵箱,用鐵剪把它的馬口鐵外殼剪出許多同樣大小的“口”字型片片,再疊起來,用花線從里面穿繞幾圈,另一邊也穿繞幾圈。斷開一燈泡開關,下掉燈頭,把這個所謂的變壓器接上去。為了安全,我查看了保險絲-不粗;于是,躲在門外用手一拉開關。“啪”的一聲,接頭處火花一閃,一切歸于寂靜。
好半天反應過來。一查看,結果是保險絲斷了。趕忙撤除裝置,恢復原狀,心里七上八下。但因此得出結論:變壓器并不是想像的那么簡單。
現在想想,那時的自己膽子真不小。要知道,那時我們家是沒有安裝漏電保護器的,萬一觸電那后果可想而知。
電老虎-厲害,不是好玩的,切記呀!尤其是和那時的我一般大的小孩。
5.小班認識安全標識怎樣導入
【活動目標】
1、認識“有電危險”的標志。
2、通過故事知道電插座里藏著會咬人的電,不能用手觸摸。
3、初步培養幼兒安全用電和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有電危險”的標志圖片一張、電插線板一塊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兒操作用圖片人手一套;笑臉、哭臉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并根據故事進行簡單提問:
(1)故事里有誰?
(2)他們偷的寶貝是什么?(教師根據幼兒提問并出示電插線板)
(3)電插線板里藏著什么?電插線板可以碰嗎?
(4)我們教室里哪里有電插線板?你家哪里有電插線板?
2、認識“有電危險”的標志
6.有關于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 短的
1、天真好奇孵小雞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很焦急并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里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里,問愛迪生在干什么,小愛迪生回答說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
當時,父親又氣又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么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2、油燈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
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后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醫生說:“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聰明救了你的媽媽。”愛迪生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要制造一個晚上的太陽。”
7.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簡短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邁蘭,自幼就在父親的木工廠做工,由于家庭貧困,一生只在學校讀過三個月書。但他從小熱愛科學,自己刻苦鉆研,醉心于發明,正式登記的發明達1328種,被稱為世界發明大王。他的發明創造不僅靠聰明才智,而且靠艱辛的科學實踐。
例如他發明電燈時,光收集資料,就用了200本筆記本;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先后用過銅絲、白金絲等一千六百多種材料,還用過頭發和各種不同的竹絲,最后選中了日本的一種竹絲,經過燃燒炭化后,成為最初的燈絲。正如他自己所說:“發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擴展資料: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后大量投產,并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并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溫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
幾天后,愛迪生把幾種化學原料配在一起,拿給父親的幫工邁克爾·奧茨吃,愛迪生告訴邁克爾·奧茨吃了這種東西人就會飛起來,結果奧茨吃了愛迪生配制的“飛行劑”后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因此受到了父親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們的警惕,勸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與愛迪生玩并遠離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會咬人的電的簡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