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廈門導游詞
鼓浪嶼是一個面積1.78平方公里的小島,與廈門島隔海相對。廈鼓海峽稱為鷺江。鼓浪嶼景觀秀麗多
姿,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筑博覽和音樂之鄉、鋼
琴之島之譽,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鼓浪嶼島上海岸線蜿蜒曲折,坡綏沙細的天然
海濱浴場環布四周,鬼斧神工的碎石奇趣天成,令人遐想萬千。島上崗巒起伏,錯落有致。最高峰日光巖是
廈門的象征,有未上日光巖等于沒到廈門之說,鼓浪嶼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樹木繁茂,鳥語花香,空氣清
新,今人心曠神怡;山和海相擁,自然造化和人工雕鑿相映成趣,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更為園
中園勝景。由于鼓浪嶼島上的天然景觀眾多,所以為了保護這一國家級的旅游景區,政府主管部門早已開始
了有效地管理措施,除了旅游景觀的開發建設外,已不許增加工廠和破壞環境的建筑,最有特色的是,鼓浪
嶼街區處了環島旅游電瓶車外見不到任何其他機動車輛,更聽不到車馬的喧囂,因為有嚴格規定,不許任何
其他機動車輛上島;所以,當您漫步在鼓浪嶼那潔簡幽雅的柏油小道上時,就會感到實實在在是一處天然美
麗之島。
日光巖俗稱“晃巖”位于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頂端,海拔92.68米,為鼓浪嶼最高峰。巖頂筑有圓臺,站立峰巔,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山中峰腰怪石嶙峋?在疏疏落落的樹林中,“蓮花庵”“古避署洞”“龍頭山遺址”“水操臺”“鄭成功紀念館”等建筑,石洞、古城和歷代摩崖石刻隱約可見,身臨其間,思古撫今,會令人感慨萬千。從島上渡輪碼頭下船步行十幾分鐘就可以直接到達。
從石巷上進,便是龍頭山寨。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蓬開鑿的。前十九路軍軍長蔡延鍇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絕:“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兵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有加。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絕:“叱咤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云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這是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寫的,一股奮發之情催人向頂峰奔去。
日光巖下有一石洞,是由巨石架起的通風口,稱“古避暑洞”洞內涼爽異常,為旅游的人拂去疲勞的汗珠。
在“古避暑洞”背后刻著一首詩,“日光巖,石磊磊,環海梯天成玉壘,上有浩浩之天風,下有泱泱之大海。”出自于蔣鼎文之筆,蔣鼎文是**的同鄉,他在“解決”十九路軍發動的“閩變”以后,躊躅滿志,心情極好,才寫下這篇頗有點文采的銘文。
有人說“游廈門不游鼓浪嶼就不算來廈門”,正確的說法應是:游廈門不登日光巖就不算來廈門。天風臺,天風颯颯,海濤滾滾,群山倒影,巨輪列陣,舉目四顧,一覽無余,盡抱懷中。此情此景,誰不心潮澎湃,豪情激越!
從日光巖往下看,鼓浪嶼像一艘彩船,停泊于萬頃碧波之中,時浮時沉,波光閃爍;是不是像一座盆景,放在翡翠盤里,錯落有致,玩賞不盡;是不是像一個睡美人,仰臥于輕霧帳里,風姿綽約,風情萬種。
2.鼓浪嶼導游詞
各位團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游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現在我們的車行駛在中山路上。中山路是廈門目前最繁華的商業街,它建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條老街,街旁建筑為騎樓式(將樓的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樓層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故名騎樓),這是廈門一大特色。
中國南方城市和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多有這種駛樓。這主要是考慮到廈門地處亞熱帶,有時陽光照射強烈,風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騎樓下防曬避雨,自由行走,隨意購物。
中山路是廈門的主要商業街,也是廈門的文明街,品種繁多齊全,國貨、洋貨均有。 各位團友,渡船時間約為六分鐘,下面我向大家簡單介紹鼓浪嶼。
看,對面的小島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面積1.78平方公里,人口1.9萬。
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肛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沖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
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游景區“十佳”之首。 各位團友,碼頭到了,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
這里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過《海囚》這部電影吧,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
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游人一跳上鼓浪嶼就接觸到音樂的氣氛圍,大家看這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團友,豉浪嶼除了少量觀光電瓶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在島上步行別有情趣。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鼓浪嶼歐陸建筑的風采吧! 這是英國領事管,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歷史了。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生激戰,結果英軍戰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余人再次進犯廈門,經激戰,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占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軍隊500人強占鼓浪嶼達5年之久。
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
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了這幢領事樓。可領事雖住在這里,卻強占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后達20年。
這是1870年建的新辦公樓,落地門窗,一副英國模樣,內部裝飾相當豪華,但有6間囚室。樓前的一座獅狗墓,那是領事愛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毀,墓旁立有一根鋼管旗桿,已廢倒。
日光巖 各位團友: 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讓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鼓浪洞天”是明萬歷年間(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寫,已經400多年了,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鷺江第一”是清代道進士林緘所寫,也有100多年了;“天風海濤”是民國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寫的。
在如此高大的石頭上凌空崖刻,氣魄很大。 各位團友,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實際是一石洞,以石為頂,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萬歷十四年(1586年)重建。
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后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說當年顧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的別稱),看到這里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
日光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展,祀彌勒。1917年建大雄寶殿。
解放后,圓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開放后,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善信的捐贈,大興土木,翻修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游平臺、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
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大雄殿、彌陀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的。由于環境優越,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1936年曾在這里閉方便關8個月。
日光山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毀圯。
臺灣文人石國球寫了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磴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了。 毓園 各位團友: 現在我們來到毓園。
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林巧稚,1901年出生在鼓浪嶼,1929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由于成績優秀,被留在協和工作,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各位團友,這里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
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 各位團友,游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
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筑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里。
3.鼓浪嶼導游詞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4.5分鐘可達。面積1.87平方公里,2萬多人,現為思明區所轄。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著名景點之一。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成為觀光、度假、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游區。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于此,日光巖上尚存水操臺、石寨門故址。1842年,鴉片戰爭后,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同時,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成立“領事團”,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為“公共租界”。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別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1942年12月,日本獨占鼓浪嶼;抗日戰爭勝利后,鼓浪嶼才結束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歷史。
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里,日光巖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鼓浪嶼是“音樂家搖籃”,只要你漫步在各個角落小道上,就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加以海浪的節拍,環境特別迷人。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的特別絢麗的風景線。
4.鼓浪嶼導游詞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xunyicao35 廈門鼓浪嶼 大家好,我是“開心旅行社”的導游,我叫吳至純,你們叫我吳導就可以了。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廈門市的一個美麗小島—鼓浪嶼游玩。 前往鼓浪嶼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個—渡輪。
現在就讓我們乘坐渡輪來到美麗的鼓浪嶼吧。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的西南偶,與廈門市隔海相望。
小島是音樂的沃土,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名。小島上氣候宜人,鳥語花香,綠樹成陰,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
鼓浪嶼上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如:日光巖、菽莊花園、海底世界、皓月園、百鳥園等。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鼓浪嶼的碼頭—龍頭碼頭。
請大家跟隨我走,這里就是皓月園,是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主題公園,公園里聳立著高大雄偉的鄭成功雕像。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建筑和與海濱的沙鷗、樹木、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副天然的圖畫。
大家來看,這就是鼓浪嶼中最引人注目的海底世界。這里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魚、淡水魚三百五十多種。
在海底世界里,有海洋館、海豚館、企鵝館等。但是最新穎的,非那條海底隧道莫屬不可啦!走進海底隧道,你可以不用潛水,“與魚共游”。
在海洋館里,我們可以看見巨鯊、巨魚工、醫生魚、海龍、海馬等,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瞧,在企鵝館里,小企鵝那圓溜溜的、白白挺挺的肚子,那黑黑的脊背,它走起路來一搖一晃,可愛極了。
在抹香鯨標本館里,有一只國內最大的抹香鯨標本,全長18.6米,重46噸。海豚館里的節目最精彩了!海豚、海獅的表演令人。
5.廈門鼓浪嶼導游詞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xunyicao35 廈門鼓浪嶼 大家好,我是“開心旅行社”的導游,我叫吳至純,你們叫我吳導就可以了。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廈門市的一個美麗小島—鼓浪嶼游玩。 前往鼓浪嶼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個—渡輪。
現在就讓我們乘坐渡輪來到美麗的鼓浪嶼吧。 鼓浪嶼位于廈門島的西南偶,與廈門市隔海相望。
小島是音樂的沃土,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名。小島上氣候宜人,鳥語花香,綠樹成陰,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
鼓浪嶼上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如:日光巖、菽莊花園、海底世界、皓月園、百鳥園等。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鼓浪嶼的碼頭—龍頭碼頭。
請大家跟隨我走,這里就是皓月園,是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主題公園,公園里聳立著高大雄偉的鄭成功雕像。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建筑和與海濱的沙鷗、樹木、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副天然的圖畫。
大家來看,這就是鼓浪嶼中最引人注目的海底世界。這里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魚、淡水魚三百五十多種。
在海底世界里,有海洋館、海豚館、企鵝館等。但是最新穎的,非那條海底隧道莫屬不可啦!走進海底隧道,你可以不用潛水,“與魚共游”。
在海洋館里,我們可以看見巨鯊、巨魚工、醫生魚、海龍、海馬等,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瞧,在企鵝館里,小企鵝那圓溜溜的、白白挺挺的肚子,那黑黑的脊背,它走起路來一搖一晃,可愛極了。
在抹香鯨標本館里,有一只國內最大的抹香鯨標本,全長18.6米,重46噸。海豚館里的節目最精彩了!海豚、海獅的表演令人。
6.廈門機場到景點的導游詞
廈門環島路導游詞,可以借用一些的。
如果說中國南方的城市以她如水的細膩而各具特色,那么我會把杭州比做大家閨秀,蘇州比做小家碧玉,成都比做麻辣女郎,長沙比做超級女生,而今有增加了快樂男生,昆明比做江山美人,廈門當然就是純情少女了。環島路就是她腰間的絲帶,串起了廈門的美景,讓他更加的嫵媚動人。
環島路從廈大白城到何厝香山全長12。77公里,始建于1997年,80年代前,這里曾是戰地前沿,如今書法廣場,音樂廣場,碧海,藍天,沙灘,綠樹,成為他們的代名名詞。
這是目不暇接的美景,讓我不得不讓我們的師傅放慢車速,因為錯過任何一處的風景都是我們的遺憾! 剛才我們做左下方的石雕五線譜,全長247米,所譜寫的就是讓廈門走向世界,讓世人能耳熟聞祥的《鼓浪嶼之標》,“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淺淺的海峽,剪不斷的骨肉思鄉情。 現在我們車窗右邊的就是近些年建成的書法廣場。
福建是中國得石雕之鄉,政府從省內各地,收集了美石,奇石經過精心雕琢,配以行楷篆隸等書法形式,將中華博大精深的漢字永遠的篆刻在這些精美的石頭上。各位,你是否注意廣場上有很多的壽字呢,其實不然,這些都是大師們無限的想象力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
澎湃的大海,代表了廈門人的熱情活力,寬廣胸懷。我們把大海想象成一個三點水,與壽字組合而成一個海濤的“濤”字。
寓意著廈門在海峽西岸的經濟建設中乘風破浪走向世界。 廈門被人稱為“音樂之島”,“鋼琴之鄉”,小小的鼓浪嶼,為新 培養了200多位音樂家,鋼琴家。
“殷成宗、許斐星、許興艾、鄭小瑛”,這些都是廈門的音樂代名詞。眼前的音樂廣場的建立,提升了廈門高雅的品位格調。
人民音樂家,鄭小瑛老師指揮的《土樓回響》那一幕讓我至今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樂響起的那一刻,78歲的鄭小瑛老師,仿佛回到了17、18歲的少女時代,時而鏗鏘有力,時而細膩如絲。
演奏者給音樂賦予了靈魂,聽者早已經如癡如罪。 廈門這座海上花園城市,無論從人居環境,社會治安,文明程度,都早已經超過了周邊的城市,成為孤獨的貴族。
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形成,越來越多的人幕名而來,享受這里的海水陽光沙灘。 環島路東側建成了中國最早的一條紅色觀光車道。
周末里,人們來到這里,或放風箏,或踏浪嬉戲。夕陽下,手捧玫瑰,映紅了戀人的臉頰,這里成為浪漫的玫瑰海灘。
入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淺淺的海峽,波光磷磷,對岸進們島點點的漁火,奏響了思念情懷! 廈門的城市是溫馨的,人民是溫和的,氣候是溫潤的,大海是溫情的。
58年前,一場全軍覆沒的戰役,讓臺灣金門遠離母親的懷抱在外漂泊。香港回歸十年了,一國兩制成功了,今天小三通實現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三通指日可待。
小海峽通暢了,大海峽的門也即將敞開。 大家看旅行車前方,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的政治性標語牌——“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天氣晴朗時對岸金門島上的中國人可以清晰的的看到這個標語牌,他是用了200噸的鋼,每個字130平米,打造而成。
其實當年中央提出的對臺方針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但為了對應臺灣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而豎立這個標語牌,也因為在他豎立起的 第二天,引起了西方媒體的一片嘩然,以為中共方針改變將發動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但它的建立也表示出廈門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對祖國和平統一種的信念。
來,讓我們的視線向右轉,看到了嗎?一座座生動的銅雕,展現出的就是馬拉松比賽的盛況。每一座銅雕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馬拉松選手。
以一比一點二的比例塑造而成。二○○四年六月起,廈門市策劃組織群雕創作,由九十九尊雕塑組成的廈門“永不止步”馬拉松雕塑群,將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的經典瞬間和不懈精神永遠凝固在“世界上最美麗的沿海賽道”上。
在我們的左手,出現了一組巨型的建筑,那是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它主體建筑如欲騰飛的大鵬,啟航的巨輪,是廈門二十一世紀再創輝煌的新標志,它占地47公頃,首期工程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1.7億,由主樓與附樓兩棟建筑組成。
主樓東臨大海,全長418米,高42米,共5層,可設2000多個國際準展位,展區分隔成5個獨立隔段,展廳層高分別為8米、10.5米、16米,兩翼各有面積為6500平方米的無柱廳。可容3000人集會和2000人宴會。
展區主樓有20余間會議室,其中多功能廳可容納1500多人,國際演講廳可容納近400人,并配有6聲道同聲傳譯系統,是集展覽、會議、商會、信息、餐飲、旅游為一體的大型智能型多功能博覽城。在它的四周有3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海濱綠色廣場,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的整體造型設計及規模檔次乃目前國內一流,居世界第五位。
會展中心又是廈門最具時代氣息的旅游休閑勝地,也是望金門觀大海的最佳場所。這里正對小金門,直線距離4600米,在中心五樓的觀景廳里,望遠鏡下的小金門十分清晰又十分親近!會展中心將逐步完善,可舉行大型音樂會、文藝演出,有露天咖啡座,精品書屋、兩岸關系博物館、名品商場。
而今,廈門的夜景工程也已經全部完工,為我。
7.廈門機場到景點的導游詞
廈門環島路導游詞,可以借用一些的。
如果說中國南方的城市以她如水的細膩而各具特色,那么我會把杭州比做大家閨秀,蘇州比做小家碧玉,成都比做麻辣女郎,長沙比做超級女生,而今有增加了快樂男生,昆明比做江山美人,廈門當然就是純情少女了。環島路就是她腰間的絲帶,串起了廈門的美景,讓他更加的嫵媚動人。
環島路從廈大白城到何厝香山全長12。77公里,始建于1997年,80年代前,這里曾是戰地前沿,如今書法廣場,音樂廣場,碧海,藍天,沙灘,綠樹,成為他們的代名名詞。
這是目不暇接的美景,讓我不得不讓我們的師傅放慢車速,因為錯過任何一處的風景都是我們的遺憾! 剛才我們做左下方的石雕五線譜,全長247米,所譜寫的就是讓廈門走向世界,讓世人能耳熟聞祥的《鼓浪嶼之標》,“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淺淺的海峽,剪不斷的骨肉思鄉情。 現在我們車窗右邊的就是近些年建成的書法廣場。
福建是中國得石雕之鄉,政府從省內各地,收集了美石,奇石經過精心雕琢,配以行楷篆隸等書法形式,將中華博大精深的漢字永遠的篆刻在這些精美的石頭上。各位,你是否注意廣場上有很多的壽字呢,其實不然,這些都是大師們無限的想象力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
澎湃的大海,代表了廈門人的熱情活力,寬廣胸懷。我們把大海想象成一個三點水,與壽字組合而成一個海濤的“濤”字。
寓意著廈門在海峽西岸的經濟建設中乘風破浪走向世界。 廈門被人稱為“音樂之島”,“鋼琴之鄉”,小小的鼓浪嶼,為新 培養了200多位音樂家,鋼琴家。
“殷成宗、許斐星、許興艾、鄭小瑛”,這些都是廈門的音樂代名詞。眼前的音樂廣場的建立,提升了廈門高雅的品位格調。
人民音樂家,鄭小瑛老師指揮的《土樓回響》那一幕讓我至今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樂響起的那一刻,78歲的鄭小瑛老師,仿佛回到了17、18歲的少女時代,時而鏗鏘有力,時而細膩如絲。
演奏者給音樂賦予了靈魂,聽者早已經如癡如罪。 廈門這座海上花園城市,無論從人居環境,社會治安,文明程度,都早已經超過了周邊的城市,成為孤獨的貴族。
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形成,越來越多的人幕名而來,享受這里的海水陽光沙灘。 環島路東側建成了中國最早的一條紅色觀光車道。
周末里,人們來到這里,或放風箏,或踏浪嬉戲。夕陽下,手捧玫瑰,映紅了戀人的臉頰,這里成為浪漫的玫瑰海灘。
入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淺淺的海峽,波光磷磷,對岸進們島點點的漁火,奏響了思念情懷! 廈門的城市是溫馨的,人民是溫和的,氣候是溫潤的,大海是溫情的。
58年前,一場全軍覆沒的戰役,讓臺灣金門遠離母親的懷抱在外漂泊。香港回歸十年了,一國兩制成功了,今天小三通實現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三通指日可待。
小海峽通暢了,大海峽的門也即將敞開。 大家看旅行車前方,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中國大陸目前最大的政治性標語牌——“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天氣晴朗時對岸金門島上的中國人可以清晰的的看到這個標語牌,他是用了200噸的鋼,每個字130平米,打造而成。
其實當年中央提出的對臺方針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但為了對應臺灣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而豎立這個標語牌,也因為在他豎立起的 第二天,引起了西方媒體的一片嘩然,以為中共方針改變將發動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但它的建立也表示出廈門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對祖國和平統一種的信念。
來,讓我們的視線向右轉,看到了嗎?一座座生動的銅雕,展現出的就是馬拉松比賽的盛況。每一座銅雕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馬拉松選手。
以一比一點二的比例塑造而成。二○○四年六月起,廈門市策劃組織群雕創作,由九十九尊雕塑組成的廈門“永不止步”馬拉松雕塑群,將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的經典瞬間和不懈精神永遠凝固在“世界上最美麗的沿海賽道”上。
在我們的左手,出現了一組巨型的建筑,那是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它主體建筑如欲騰飛的大鵬,啟航的巨輪,是廈門二十一世紀再創輝煌的新標志,它占地47公頃,首期工程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1.7億,由主樓與附樓兩棟建筑組成。
主樓東臨大海,全長418米,高42米,共5層,可設2000多個國際準展位,展區分隔成5個獨立隔段,展廳層高分別為8米、10.5米、16米,兩翼各有面積為6500平方米的無柱廳。可容3000人集會和2000人宴會。
展區主樓有20余間會議室,其中多功能廳可容納1500多人,國際演講廳可容納近400人,并配有6聲道同聲傳譯系統,是集展覽、會議、商會、信息、餐飲、旅游為一體的大型智能型多功能博覽城。在它的四周有3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海濱綠色廣場,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的整體造型設計及規模檔次乃目前國內一流,居世界第五位。
會展中心又是廈門最具時代氣息的旅游休閑勝地,也是望金門觀大海的最佳場所。這里正對小金門,直線距離4600米,在中心五樓的觀景廳里,望遠鏡下的小金門十分清晰又十分親近!會展中心將逐步完善,可舉行大型音樂會、文藝演出,有露天咖啡座,精品書屋、兩岸關系博物館、名品商場。
而今,廈門的夜景工程也已經全部完工,為我。
8.短的導游詞50到60字
大家好,我叫XXX,大家叫我X導就可以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廈門環島路簡短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