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書湖陰先生壁的意思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北宋王安石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意思是:
其一
長把茅草屋檐掃干干凈凈無鮮苔,花木規整成行成垅是你親手培栽。
一條流水護著田將叢綠纏繞如帶,兩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來。
其二
郊野桑枝招展,柳絲繁花裝點春的容顏,風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過墻垣。
黃鳥數聲啼叫驚起了午間的殘夢,疑疑惑惑,我還以為身在舊居半山園。
作品原文為:
其一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王安石于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此二詩此時所作。
思想主題:
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簡潔峻切,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書湖陰先生壁二首
2.書湖陰先生壁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1、釋義
【其一】
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并且環繞著農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其二】
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墻頭。 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 ,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2、原文
其一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其二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3、簡析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都是題壁詩,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此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護田”與“排闥”兩個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句句關合,融化無痕。
3.書湖陰先生壁的詩意
1.這是作者王安石題在湖陰先生居室墻壁上的一首詩。
具體如下:
茅檐長掃凈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2.譯文如下:
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著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3.附賞析一篇:
王安石詩《書湖陰先生壁》賞析
廣東 趙洪玲
--------------------------------------------------------------------------------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因主持變法,先后兩次被罷相,晚年退居江寧(今南京),自奉儉約,縱情山水,常訪僧問禪,勤于讀書著述。因而這一時期的作品在藝術上精益求精,構思精巧,字句別致,意境清遠自然,為世人所推崇。《書湖陰先生壁》即其中之一。湖陰先生即楊驥,字德逢,是一位躬耕田園的隱士,是王安石晚年居江寧時的一位鄰居和好友。王安石在《元豐行示德逢》詩里有這樣的詩句:“湖陰先生坐草室,看踏溝車望秋實。……先生在野固不窮,擊壤至老歌元豐。”足見其交情甚篤。王安石題在湖陰先生壁上的詩共有兩首,這是其中一首。詩的前兩句“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寫詩中主人庭院之靜,此處只一“靜”字,表達了“潔凈”,又牽引出“清靜”,因得主人長掃,而無青苔雜蕪,造訪客人因見其“凈”而生“靜”意,“靜無苔”三字準確地表達了詩人從視覺感官到心靈感受所得到的一種愉悅和陶醉,若將“靜”改為“凈”,便頓覺索然無味。此時,詩人將目光移向園中蔥郁繁盛的花木,因花木已“成畦”,錯落有致,故雅景自成,暢人心扉。花木“自栽”,可見主人勤勉、興致高雅。這里描繪的是一個靜謐而富有生機的小小院落,凸現的是一個遠離官場、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當詩人又將目光投向庭院外的綠水青山時,更濃的詩情被激活了:“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一溪款款,攜碧水護繞;兩山如奔,將漫峰青翠送進堂來,山水的情韻像詩人一樣高雅,像老友一樣熱烈。至此,詩人完全領略了山水的美此,并借此表達了對友情的贊美。其中“護田”、“排闥”均出自《漢書》。《漢書·西域傳序》有云:“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數萬人,置使者校尉領護”。《漢書·樊噲傳》云:“高帝嘗病,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這兩句詩擬人和描寫渾然天成,句首分著“一”、“兩”,又續“水護田”、“山排闥”,從從容容又氣勢非凡。“護田”者人而用以寫水;“排闥”者亦人而用以寫山,“將綠繞”見水之柔情;“送青來”又見山之殷勤,著以“排闥”二字,更見其情之急不可耐。
詩人亦以此二句為得意。“黃庭堅云:‘嘗見荊公于金陵,因問丞相近有何詩?荊公指壁上所題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此近作也。'”(《苕溪漁隱叢話》前卷三十三)王安石認為(使事用典)“若能自出其意,借事以相發明,情態畢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蔡寬夫詩話》)。即使不知其出處,仍不妨礙我們對詩意的理解,即所謂:“用事使人不覺,若胸臆語也”(《顏氏家訓》),此乃古人用典的理想標準。
反觀此詩,詩人通過對鄰居生活的贊賞,對純真情誼的謳歌折射自身的追求,表達自己的閑適、愜意,不也是在“用事”嗎?
望采納!
4.書湖陰先生壁的意思200字
今天陽光明媚,春風送暖.詩人王安石要去拜訪他的好朋友湖陰先生. 王安石唱著小曲,走著輕快的步子,來到了他的好朋友湖陰先生家.頓時就驚呆了.湖陰先生的庭院打掃得干干靜靜,茅屋下連一點兒灰塵都沒有,,一點兒青苔都沒有。
這讓王安石很吃驚。他又走到了湖陰先生家的屋子里,王安石看到了湖陰先生吃飯的桌子是干干凈凈的,一塵不染。
桌子下面也沒有一點兒灰塵。王安石又來到了湖陰先生家的書房,看見書房的書擺得井井有條,十分有規律。
王安石看到那大書和大書擺放在一起,小書和小書擺放在一起,十分整齊。王安石想:“連院內都這么干干凈凈,那院外豈不是更加干凈嗎?王安石又來到了院外。
他看到了一朵美麗的花,花的品種有很多,有平平淡淡的夾竹桃,有帶著刺的紅玫瑰,有桂花,有牡丹,菊花,郁金香,不計其數。這些都是湖陰先生親手種的。
還有那生命力特別頑強的小草,格外茂盛,格外開心。個個都換上了新衣。
還有那一排高狀的樹木,時時刻刻都保護著小草和花朵們。有的時候,大樹上面還站著許多的鳥兒在唱著動聽的歌兒呢!王安石看到了這樣的美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在唱著一首令人心曠神怡的歌曲。
那小河都可以看到一些小魚,小蝦什么的。讓王安石看了贊不絕口。
王安石又來到了湖陰先生家的后院,一打開院門,就看見有兩座高大無比的山挺立在這兒。兩座這里也是這么一塵不染,王安石見了湖陰先生家的庭院這么干凈,這么整潔。
自己都覺得湖陰先生人格高潔,也對湖陰先生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
5.《書湖陰先生壁》的解釋
【譯文】 茅草房庭院因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
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著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賞析】 一、簡析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護田”與“排闥”兩個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句句關合,融化無痕。
詩人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容,并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講了湖陰先生的無私教師育人的品質,贊頌了他的善施教化。
6.書湖陰先生壁的意思
書湖陰先生壁(其一)《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組詩作品。
這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第一首詩。[1]作品名稱書湖陰先生壁 (其一)創作年代宋代文學體裁七言絕句作者王安石詩詞正文( 宋)王安石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1]注釋1.書:書寫,題詩。
2.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時的鄰居。也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
本題共兩首,這里選錄第一首。3.茅檐:這里指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
4.畦:被田埂整齊分劃成的方塊園地。5.護田:將:攜帶。
綠:指水色。這里指護衛、環繞著園田。
據《漢書·西域傳序》記載,漢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領護。6.綠:指綠油油的田地。
7.無苔:沒有青苔8.排闥:推門闖入。闥:宮中小門。
據《漢書·樊噲傳》記載,漢高祖劉邦病臥禁中,下令不準群臣進見,但樊噲排闥直入,闖進劉邦臥室。9.送青來:送來綠色。
[1]譯文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這都是主人親手栽種。
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著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解說]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 后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護田”與“排闥”兩個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人,但寫山水就是寫人,景與人處處照應,句句關合,融化無痕。
詩人用典十分精妙,讀者不知典故內容,并不妨礙對詩歌大意的理解;而詩歌的深意妙趣,則需要明白典故的出處才能更深刻地體會。[1]賞析這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詩。
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 (今江蘇省南京市) 時的鄰居和經常往來的朋友。 前兩句贊美楊家庭院的清幽。
“茅檐”代指庭院。“凈”指的是干凈。
怎樣寫"凈"呢?詩人摒絕一切平泛的描繪,而僅用“無苔”二字,舉重若輕,真可謂別具只眼。何以見得?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季節,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
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
7.書湖陰先生壁“壁”的意思
壁的意思是墻壁。
一、壁的釋義
1、墻。
2、某些物體上作用像圍墻的部分。
3、像墻那樣直立的山石。
4、壁壘。
5、二十八宿之一。
二、說文解字
壁,垣也。從土辟聲。
譯文:壁,土墻。字形采用“土”作邊旁,“辟”是聲旁。
三、組詞
壁虎、壁毯、戈壁、隔壁、石壁等。
四、字形演變(如圖)
擴展資料:
一、壁虎 [ bì hǔ ]
爬行動物,身體扁平,四肢短,趾端擴展,有黏附能力,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蠅、蛾等小昆蟲,對人類有益。也叫蝎虎。舊稱守宮。
二、壁毯 [ bì tǎn ]
掛在墻上作為裝飾用的毯子。
三、戈壁 [ gē bì ]
蒙語音譯詞。難生草木的土地。指一種地面幾乎全被礫石所覆蓋的沙漠。
四、隔壁 [ gé bì ]
左右相毗連的屋子或人家。
五、石壁 [ shí bì ]
有相當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懸垂的懸崖或峭壁。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書湖陰先生壁的意思簡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