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
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愛迪生暗下決心。
于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后,亮了片刻就被燒斷。
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
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
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
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
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
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于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么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
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
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于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于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
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并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
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 1小時,2小時,3小時……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
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來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 “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也許千篇竹絲炭化后效果更好。”
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么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
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后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一于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
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后,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后來,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后,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作燈絲,并在燈泡內充入隋性氣體氮或氬。
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這是這種燈泡。
2.簡短的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
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張衡 (78~139) 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
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召縣石橋鎮)人。
少游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通五經”,“貫六藝”,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在天文學理論方面,張衡是“渾天派”的主要代表。
他還第一次正確地解釋了月蝕形成的原因,認為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蝕是由于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的。他依據當時的天文學知識,肯定了宇宙的物質性和無限性。
張衡把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和哲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著作收集在清嚴可均所編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
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
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3.發明故事簡短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
鋸的發明大家可能還熟記著小學課本中的那篇關于魯班發明鋸的文章吧.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筑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里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么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鉆研出智慧.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筑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4.發明故事簡短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
鋸的發明
大家可能還熟記著小學課本中的那篇關于魯班發明鋸的文章吧.傳說,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筑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但是工程限期很緊.魯班的徒弟們每天都上山砍伐木材,但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只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而且徒弟們每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里非常著急,就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么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于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鉆研出智慧.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著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的.魯班工藝的不斷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幫忙.魯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筑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5.求十個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50字最好
一、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后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
之后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生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采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于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二、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于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制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三、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于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制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
四、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里,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只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里,小羊總在她身旁……
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后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五、牛頓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6.有哪些科學發明小故事簡單的寫下來
高跟鞋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雨 衣1747年,法國工程師弗朗索瓦·弗雷諾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從橡膠木上獲得的膠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這種膠乳溶液中進行浸涂處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射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里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涂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剃須刀1828年謝菲爾德制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從從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胡子,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并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于商業制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并于1928年獲得專利的.鏡 子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涂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15世紀紐倫堡制成凸透鏡,是制玻璃時在內部涂上一層汞劑而成.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拉 鏈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并因此取得了專利.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冰 箱第一臺人工制冷壓縮楊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板,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涂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制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并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制冷降溫用.第一臺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于1923年發明的.后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于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發明大王”愛迪生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的一生,僅是在專利局登記過的發明就有1328種.一個只讀過三個月書人,怎么會有這么多發明創造呢?我想,如果你聽說過“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就一定會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強烈的好奇心.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顯露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兒問個不停,非要問出個子丑寅卯來.一天,他指著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媽媽說:“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里人急得四處尋找,終于在雞窩里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還有一次,他看見鳥兒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就想:既然鳥能飛,人為什么不能飛呢?于是,他找來一種藥粉給小伙伴吃,為了讓小伙伴飛上天空去.結果,小伙伴差點兒喪命,愛迪生也被父親狠揍了一頓.好不容易,愛迪生長到了8歲,父母把他送進了一所鄉村小學讀書,以為從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學了.誰知,他仍然愛追根問底,經常把教師問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術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了“2+2=4”,愛迪生馬上站起來問:“老師,2加2為什么等于4呢?”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他認為愛迪生是個搗蛋鬼,專門和老師鬧別扭,于是,在上了三個月的課以后,愛迪生就被老師趕回家了.愛迪生的母親是位偉大的母親.她沒有因為獨生子被攆回來而責怪他,相反,他決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當她發現愛迪生好奇心重、對物理、化學特別感興趣時,就給他買了有關物理、化學實驗的。
7.求科學家的發明小故事,要簡潔一點的有名一點的、、、快快快
公輸般(魯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于創造 發明。
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于是就模仿草葉制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借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公輸般一生注重實踐,善于動腦,在建筑、機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
他能建造“宮室臺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戰用的“勾強”;創制了“機關備制”的木馬車;發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8.有關科學家發明的故事,簡短一點,內容具體
分享: 騰訊微博 QQ空間 騰訊QQ 新浪微博 | 收藏 ♂餓惛の豬 2008-05-08 關于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300字左右 滿意答案 □°□ 8級 2008-05-08 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
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
回到家里,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后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并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126 其他回答(2) □°□ 8級 2008-05-08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1900年以優秀的成績從蘇黎世工業大學師范系畢業。他家道貧寒,要不是有舅舅支持,他是不可能有錢讀大學的。
大學畢業后,愛因斯坦曾想留校任教,這樣可以自食其力,又可以更好地在物理學領域作進一步的研究,這倒是寧靜而美妙的的一種生活!可惜他在校讀書期間不善于交際,“愣頭愣腦”,不懂得跟教授們搞好關系。有一位叫韋伯的教授開始挺喜歡愛因斯坦,可后來越來越疏遠了他。
原因是他既不修邊幅,又不通世故,別人都管韋伯叫教授,他卻叫韋伯先生。“你這樣說,他偏要那樣干!課也不怎么上,實驗也不好好做!哼……”韋伯曾這樣背后對人評論他。
有一次愛因斯坦寫了一篇文章送給韋伯教授看,想從他那里獲得一些看法和指導。韋伯看了半天也不知愛因斯坦寫的是什么東西,就把文章退給愛因斯坦,卻說:“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青年,只可惜呀,誰的話你也聽不進去……”愛因斯坦脫口說:“韋伯先生……”可韋伯先生聽也不聽,擺擺手,轉身走了。
現在想留校,可是哪位教授又愿意推薦這位個性倔強、桀驁不馴的學生呢?何況他還是個猶太人。 愛因斯坦只好回到住在意大利的父母家中。
半年過去,工作毫無著落。失業的窘境讓愛因斯坦十分焦心。
他幾乎跌到了人生的谷底。絕望之余,他竟然異想天開,想向德國偉大的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求助。
因為奧斯特瓦爾德曾經力排眾議,在瑞典化學家阿倫利烏斯(190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最困難時給予過巨大的幫助,才使其有了日后的輝煌業績。奧斯特瓦爾德曾因這件事被譽為“科學伯樂”。
愛因斯坦心里想,也許這位“科學伯樂”也能發現我這匹“千里馬”哩!于是他就在1901年3月19日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了一封信。信里說:“……由于我受了您寫的《普通化學》的啟示,寫了一篇關于毛細作用的論文,我很冒昧地寄一份給您。
同時,我很唐突地問一下,您是否要雇用一位數學物理學的助手。我這樣冒昧地請求是因為我沒有錢,而且只有這樣一種工作才能給予我深造的機會。”
可以想象,愛因斯坦寫出這樣的信是出于怎樣的無奈,并且生活的挫敗也使他改變了那完全不在乎別人怎么想的性格。他寫給奧斯特瓦爾德的這封信就顯得比較“世故”,懂得講究策略,先說他寫的文章是受《普通化學》的影響,不露聲色地把奧斯特瓦爾德吹捧一番,之后才提出要求。
半年前他當學生時恐怕是不會這么做的。 但這位“伯樂”卻沒有給愛因斯坦回信,這讓愛因斯坦非常失望,卻又有些不甘心。
4月3日他又給奧斯特瓦爾德寄了一張明信片,心想既然對方不回信,再寫信去就顯得有點死氣白賴,讓人瞧不起。于是他找了個借口,在明信片上說上次寫信可能忘了寫回信地址,因此這次是特意告訴他地址的。
當然,也還少不了再次說明自己的窘況。 可奧斯特瓦爾德仍然沒有回信。
萬般無奈中,愛因斯坦又向荷蘭的萊頓大學卡未林·昂內斯教授(191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求助。這次他考慮得更細致,除了寄上論文,還附了一張寫好自己地址并貼滿往返郵票的明信片。
可這張往返明信片一去不返,大約被昂內斯丟進了廢紙簍。愛因斯坦的心情一定不好受。
愛因斯坦的父親深深同情兒子的處境,洞察到失望的情緒如何刺傷了兒子的自尊心,再這樣下去,也許會徹底毀了他的前程。雖然他貧病交加,也不熟悉科學界的情形,但出于深沉的父愛,他多么想能夠幫兒子一把。
于是他在愛因斯坦給奧斯特瓦爾德發出第二封信后的第十天,也提筆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了一封信:“親愛的教授:請原諒我是這樣的一個父親,為了兒子的前途竟冒然給您寫信。……我兒子因為目前的失業極為不安,而且時間越長,他就越認為自己沒用;更嚴重的是由于我不富裕,他更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一個負擔。
由于我兒子尊崇您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我才敢于請求您讀一讀我兒子的論文,并請求您寫幾個字鼓勵他一下,以使他恢復對工作及生活的信心。如果您有可能替他謀得一個助教的職位,我將感恩不已。
我再次請求您原諒我的冒昧,而且希望您不要讓我兒子知道我給您寫了信。” 可憐的父親,偉大的父親!誰讀了這封信能不被愛因斯坦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摯愛所感動呢!但不知是奧斯特瓦爾德沒收到這封信,還是看了仍然不為所動,愛因斯坦沒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說什么鼓勵和幫助了。
天無絕人之路。1901年4月,愛因斯坦的大學同學格羅斯曼給愛因斯坦寄來一封信,帶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