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
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主動挖山”的精神。
在我們的面前,還有很多的“山”,需要有人去“挖”。
因為大家都明白,“搬家”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卻改變不了艱苦地區的落后面貌。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
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給領導,推給集體,留給后人。
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并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
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
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
比如吃飯問題、穿衣問題、工具問題、傷病問題、有人說閑話的問題、做了驚天動地的好事卻沒有得到獎勵的問題等等。
可是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干。
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充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
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
我們今天學習《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干。
有了這樣一股勁頭,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
我個人認為,愚公移山的精神在今天不僅要發揚,還要發揚廣大。
今年省分行夏季工作座談會上,省分行馬行長提出三個"不"字----不務虛,不松懈,不懼難,下決心實現“三年再造一個山西分行”的目標,就是要求我們每一位員工拿起勇氣,振奮精神,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用最短的時間,實現山西行的快速發展。
“三年再造”目標,不僅符合山西行長遠發展的要求,更符合山西行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希望和要求。
如果說,我們在“三年再造”目標的認識過程、思想行動是統一的話,那么,我們每一位員工必須在“三年再造”過程中,有這個勇氣和能力,敢于承擔責任,敢于沖鋒陷陣,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怕困難,勇挑重擔,付出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