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不是巴金的,而是茅盾的“農村三部曲”之一。
《春蠶》的創作靈感,來自報上的一則"浙東今年春蠶豐收,蠶農相繼破產"的消息。
作品以江南水鄉為背景,以養蠶為主線,描寫蠶農老通寶一家緊張、艱辛的勞作,贏得了春蠶的空前豐收,卻反而負債、賣地,落得個"白賠上十五擔葉的桑地和三十塊錢的債"的結局,反映了30年代初期農村經濟凋敝、農民豐收成災的殘酷社會現實。
作品不但有真實的現實描寫,也通過老通寶對自己過去的回憶,從一個老農民的視角展示了中國近代農村的衰敗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巴金《春蠶》的寫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