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欽州市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針對欽州市水土保持的實際,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從構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社會出發,切實加大工作力度,認真抓好水土預防、監督和治理等各項工作,通過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使欽州市水土保持工作走在了全區的前列。
一組心情沉重的數字 近幾年來,隨著欽州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明顯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開山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動也大量增加,對地貌植被和自然景觀的破壞也隨之加重,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直接加劇了洪澇災害和生態退化,嚴重制約了欽州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
目前欽州市水土流失面積為557.49km2,占土地總面積5.14%,其中人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395.8km2,占總流失面積的71%,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讓人觸目驚心,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一個良好的宣傳氛圍 為使廣大人民群眾都知曉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及有關水土保持科技知識,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渠道對水土保持法進行宣傳。
特別是從2003年始,全市掀起了水土保持宣傳工作熱潮,其中市本級于2003年就投入宣傳經費達20萬元訂制了211塊永久性雙向固定標語牌,通過市交通局、公路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協助,將這些標語牌全部豎立于市內各交通干線兩側和水土流失易發區。
為全面提高欽州市水土保持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近年來,欽州市除采用以會代培和選派干部參加上級舉辦的水土保持培訓班外,還積極聘請有關專家到欽州授課。
據統計,1995年以來,全市共印制水土保持宣傳單10余萬份,樹立永久性雙向固定標語牌322塊,印制《欽州市水土保持委員會工作簡訊》近千份、《水土保持實用法律規范選編》3000本、《辦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手續服務指南》3000本,掛歷2100份,張貼臨時性標語3萬多張,懸掛過街橫額725條,在本報等報紙刊登宣傳文章365次,利用電視、網絡宣傳報道1362次。
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宣傳,得到了各級各部門領導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各界群眾的大力支持,也使水土保持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是鞏固和發展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推動水土保持事業不斷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為有效控制欽州市人為的水土流失, 1995年以來,全市共派出執法巡查組赴水土流失嚴重區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巡查231次,其中市水利局配合市政府辦、市法制辦開展執法巡查三次。
全市共查處了65宗違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案件,發出水土保持違法行為通知書21份,依法制止了水土保持違法行為44起,對部分拒不編報水土保持方案,不繳交水土保持規費的單位進行了立案查處。
同時,為確保水土保持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欽州市依法加大了對礦山開采等水土流失易發區的綜合整治力度。
據統計,五年來,欽州市共依法拆除了300多臺套違法采(洗)礦機械,沒收了800多噸非法礦產品,處罰50多名違法采礦人員。
加強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報審批管理工作是有效控制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徑。
為有效防治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欽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及有關規定,全面實施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加強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工作。
據統計,至今年5月,全市已編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項目有20個,正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項目3個,編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項目近400個,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后,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還不定期地派出人員對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沒有按水土保持方案進行施工的單位當即限令其改正。
通過強化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和規費征收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各開發建設項目業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項目開發建設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地保護了欽州市的生態環境。
同時,水保部門利用征收的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投入到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中,并以此帶動周邊群眾自覺開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初步達到了水保為社會,社會辦水保的目的。
有效的措施換來了理想的成果。
據最新遙感普查資料顯示,目前欽州市水土流失面積已得到初步控制,全市水土流失面積已從原686.4km2縮減至557.49 km2。
到目前止,全市共完成水土保持投資2508萬元,其中國債1664萬元,地方配套844萬元。
共修建攔沙壩40座,坡改梯2475畝,種植水土保持林3.087萬畝,經濟林果0.65萬畝,封禁治理13.0325萬畝,疏殘林改造0.8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1.91平方公里。
對已完成治理任務的小流域,欽州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抓好水土保持設施運行管理的情況下,繼續加大后續管理的力度,確保建一片,成一片,見效一片,帶動一方,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欽州港是個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是當年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規劃的中國“南方第二大港”。
最近記者來到這一片寶地,專訪了中共欽州市委書記黃道偉。
黃道偉說,欽州市要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要建設好大港口、大工業。
欽州港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一定的港口規模和吞吐能力。
現在正建設一條10萬噸級的大航道,使欽州成為大港口,成為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
之后,利用大港口的優勢,推動臨海工業特別是臨海大工業、大項目的建設,從根本上改善全市的經濟結構,提高全市的綜合競爭能力。
第二篇文章是以開發建設三娘灣旅游景區為重點,抓好山海、人文和生態旅游,構建大旅游格局。
要把三娘灣建設成具有國家4a級標準的旅游景區,以此帶動全市旅游景區建設,整合全市的人文、自然旅游資源,形成具有欽州特色的大旅游新格局,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品位。
第三篇文章是以“一江兩岸”為軸心,加大城市建設和改造力度,大力發展城市經濟。
通過對貫城而過的欽江的綜合整治及欽江東西兩岸的開發建設和改造,建設成以“一江兩岸”為軸心的通江達海、人居環境優美的濱海城市。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嚴把環保關口 如何做好三篇文章?黃道偉強調,一是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處理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我們提出要建設大港口、大工業、大旅游,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進行招商引資上項目,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要注意搞好環境保護工作,把環保作為重要內容落實到城市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之中。
欽州港是一個新開發建設的港口,因而也還是一張白紙,有利于我們畫出美好的圖畫。
為此,要做到科學決策,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理智開發,建設好臨海工業區,把它建設成沿海工業的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
二是要功能先定,環保先行,各居其位,協調統一。
在欽州市的建設上,我們在做了總體規劃的同時,還劃出了各種功能區域,有港口工業區、旅游區、商業區、文教區等。
在功能區劃分之后,請有關部門對整個區域進行了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實行科學論證,這當時在廣西來說還是先例。
在招商引資上項目上,按照城市功能區劃的要求,按照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進行布局,防止了隨意亂上項目而造成的環境問題。
第三是項目起點要高,要求嚴格。
欽州市要搞大工業,上大項目,要做臨海工業的示范,不要像以前那樣上一些技術設備落后而污染嚴重的小項目;同時要對這些工業項目把好環保關,所上項目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把審批關,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而危害海洋環境。
四是引入新理念,提出新要求,拓展新領域。
欽州市在建設臨海工業區中,不能停留在實行“三同時”不造成新污染就滿足了的層面上,而是要用新的理念、新思想來指導企業,比如引導企業走生態工業、循環經濟、清潔生產之路,促使企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政府也要在政策等方面給予引導扶持。
另外,在功能區劃的時候,也要注意做到一個企業產生的廢物為另一企業的生產原料,做到在區域內實現循環利用,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黃道偉書記最后說,欽州市做好大港口、大工業、大旅游這三篇文章,產業結構將更合理和優化。
我們要把欽州市建設成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的海濱生態城市。
走進座落在群山環抱中的欽州市欽北區那蒙鎮樟木村,不僅是村莊道路的潔凈,幢幢新樓的漂亮吸引你,更讓你賞心悅目的是環抱樟木村的“那一片綠”。
樟木村原是當地落后的集“臟、亂、差”為一體的“牛屎村”,2000年,該村開展了以沼氣建設為紐帶進行改廁、改廚、改路、改房、改水等生態家園建設,到2002年,全村141戶共建設沼氣池148座。
從此村民告別了上山砍柴的歷史,村后那光禿禿的山上重又呈現出綠色,同時該村還通過沼氣綜合利用種植水果,使全村種植的2100多畝荔枝、香蕉等水果長勢旺盛。
如今不論何時踏入樟木村,展現在你眼前的都是一片綠。
“生機勃發漫山綠 ,樟木蓬春千里香”這是廣西著名的文學藝術家古笛參觀了樟木村后留下的題詞。
樟木村的變化只是欽州市大力發展沼氣,打造綠色生態長廊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一篇關于“生態環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