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的生平各個時期和風格
1. 二十五歲以前的蜀中生活時期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于唐武后長安元年(701)。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
縣)。
先世于隋時因罪徙居中亞。
李白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城),約五歲時,隨父遷居蜀中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
李白少年時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歲誦詩書,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愛好十分廣泛。
十五歲左右就寫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二十歲以后,在蜀中漫游,飽覽了四川的壯麗景色,接觸了社會生活,開闊了視野,培養了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愛自由的性格,也種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極思想的根苗。
2. 二十六歲至四十二歲之前以湖北安陸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時期
開元十四年(726),二十六歲的李白便“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始了以安陸(今屬湖北)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歷兩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區,足跡踏遍近半個中國。
這一時期的詩歌多描寫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渡荊門送別》、《望廬山瀑布》、《丁都護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越中覽古》《春夜洛城聞笛》等,風格已經成熟。
3. 四十二歲至四十五歲,應召入長安,三年供奉翰林期間
天寶元年(742),四十二歲的李白由友人推薦,應詔赴京,供奉翰林。
被召之初,李白異常興奮,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這樣的詩句,以為將會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
當時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縱情聲色,不理朝政,詩人“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志愿無法實現,結果反被排擠,懷著失望與悲憤的心情離開了長安,結束了這前后不滿兩年的帝京生活。
這一時期雖不長,但詩人接觸到宮廷生活的內幕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寫下了不少抨擊現實的詩歌,如《古風》的一部分,《行路難》《梁甫吟》等,這些詩,鞭撻了權貴,表現詩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抗精神。
4. 四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以梁園為中心的十載重新漫游時期
天寶三年(744)春,李白離開長安,懷著理想幻滅的痛苦與悲憤,開始了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歷時十一年,“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但對國事仍然非常關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
天寶三年秋,在洛陽和汴州分別遇見了杜甫和高適,三人便結伴同行,暢游了梁園和濟南等地,李杜從此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
這一時期,是詩人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代表作品有:《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北風行》《梁園吟》等等。
深刻地揭露現實和強烈的反抗精神是這個時期作品的顯著特色。
5. 五十五歲至六十二歲,從“安史之亂”參加永王李璘幕府直至去世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亂起,李白懷著消除叛亂、恢復國家統一和安定的志愿,參加了永王李璘的隊伍,不料永王和肅宗爭奪帝位,肅宗消滅了李璘的隊伍,李白獲罪,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詩人含不白之冤,發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江夏別宋之悌》)。
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還。
《早發白帝城》一詩就記述了當時的心情。
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歲的李白,聽說太尉李光弼率兵追擊史朝義,決定投軍,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寶應元年(762)十一月,病死在他的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家中,終年六十二歲。
作品的主要特點
1. 氣骨高舉。
前人論李白的詩,多標之以氣。
稱李白“以氣為主”實際上揭示出了李
白詩歌一個極為重要的藝術特征,即李白詩的強烈自我意識和自我表現色彩,他的詩是他的理想、才具、人格力量的自我表現。
李白自視甚高,認為自己就是曠世奇才,無人可與倫比的英雄。
所以他一生都執著人生價值的自我表現,熱衷功名事業。
而其雄豪的尚氣任俠性格,又使他糞土權門,敝履富貴,保持著布衣尊嚴,不愿為人為物所羈約,追求一種飄然而來、飄然而去的灑脫生活。
這種既矛盾又統一的性格,在李白詩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現。
2. 情感恢張。
李白的詩具有一種激蕩宏大的情感張力。
李白是一位充滿激情的人,理想與現實的激烈撞擊,使他的詩充滿了悲慨不平之氣,情
感慷慨激蕩。
高亢而又激蕩的情感是李白詩具有激蕩宏大情感張力的內容基礎。
如《將進酒》。
在情感的表達上,使人又選取了與這種情感相適應的形式——宣泄的方式。
這種率真的宣泄方式,完美地表達了詩人高亢、激蕩的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酣暢淋漓、率直奔放的特點。
如《梁甫吟》、《行路難》。
3. 想落天外。
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極富于天才的藝術想像力。
李白的詩言出天地
之外,思出鬼神之表,如天馬行空,飄然而至,忽然而去,充滿了“出鬼入神,惝恍迷離”(胡應麟《詩藪》)的奇幻色彩。
李白的藝術想像,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
其一,涌動著無盡的歷史、神話、傳說。
如《蜀道難》。
其二,想像豐富,構思奇譎,善于運用比喻夸張手法創造新奇鮮明的藝術形象。
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古風》、《秋浦歌》。
4.清新自然,明白曉暢是李白詩歌語言的藝術特色。
如《靜夜思》、《登金陵鳳凰臺》、《清平調》。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李白的簡介及早中晚期的風格和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