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帕》講的是七仙女與董永歷經艱辛,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1、《天仙帕》共有三十六集,這里列舉開頭與結尾的劇情。
(1)開頭:七仙女不喜歡天庭束縛羨慕人間,在曾在人間留下情感的大仙女幫助下,和義妹張巧嘴闖出天門私自下凡。
玉皇大怒,派雷公電母和赤腳大仙下凡捉拿。
孝順的董永為父親求醫路上救了走火入魔的劉大俠,與七仙女相遇,互生情愫。
七仙女為幫董永,上天堂偷仙丹救劉大俠。
(2)結局:陽春三月,玉帝王母為董永和懷抱孩子的七仙女主持了隆重的婚禮,起駕回天庭。
董永辭官歸田,與七仙女唱著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歌謠,共度美滿日子。
2、《天仙帕》表現形式之一有秦腔。
(1)秦腔(Qinqiang Opera), 別稱梆子腔,中國西北地區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古時陜西、甘肅一帶屬秦國,所以稱之為“秦腔”。
因為早期秦腔演出時,常用棗木梆子敲擊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2)秦腔成形后,流傳全國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體系,對各地的劇種產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響,并直接影響了梆子腔成為梆子腔劇種的始祖。
秦腔的表演技藝樸實、粗獷、豪放,富有夸張性,生活氣息濃厚,技巧豐富。
(3)2006年5月20日,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編號:Ⅳ-16。
擴展資料:
秦腔的語言:
1、秦腔作為一種地方文化,所以它一大的特點是所謂的唱、念全都是以陜西關中方言為基礎的,同時也融人了我國漢唐時期的一些詩、詞、曲的語言,這些語言特點與音樂特點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藝術獨特的聲腔風格,即語調高亢激昂、語音生硬、語氣硬朗結實等風格。
2、秦腔的唱腔為板式變化體,也就是以一個曲調為基調,通過節拍、節奏、旋律、速度等的變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兩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帶板、滾板等六類基本板式。
彩腔,俗稱“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蕩,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
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須歸人“安”韻,一句聽下來飽滿酣暢,極富表現力,這也是秦腔與其他地方戲曲不同的地方。
3、秦腔的板式和彩腔每部分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
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適合悲憤,懷念、凄哀的感情。
歡音腔歡樂明快,剛健有力,擅長表現喜悅、明朗的感情。
秦腔寬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渾厚深沉、悲壯高昂、慷慨激越的風格,同時又兼備纏綿悱惻、細膩柔和、輕快活潑的特點,凄切委婉,優美動聽,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秦腔的藝術表演形式多樣,表演技藝質樸、粗獷、細膩、深刻,富有夸張性,生活氣息濃厚,程序嚴謹。
其他代表劇目:
秦腔所演的劇目有神話、民間故事和各種公案戲。
它的傳統劇目豐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備受觀眾喜愛的曲目有《春秋筆》、《八義圖》、《紫霞宮》、《和氏璧》、《惠鳳扇》、《玉虎墜》、《麟骨床》、《鴛鴦被》、《射九陽》、《鐵公雞》、《長坂坡》、《賣華山》、《臨潼山》、《斬單通》、《三上殿》、《獻西川》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