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與駢文的區別:
1、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
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現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后,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
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
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2、駢文
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古代漢民族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
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
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賦與駢文的區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