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中國歷史的文章
《史記》——太史公司馬遷嘔心AND畢生之作,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縱橫華夏三千年文明。
《前漢書》AND《后漢書》,前為班固所著,后乃是范曄、司馬彪二人合力而作,《前漢書》全書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而后者則是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哦,還有《三國志》。
其上四部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皆是經典中的精粹。
哦,如果對白話歷史感興趣,推薦一本《明朝那些事兒》——石悅所著。
歷史文化散文600字
我最喜歡漢字,老師時常教導我們,學不好母語就學不好外語。外國人覺得他們自己國家的語言很簡單,但學起漢語來就沒有那么簡單了。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并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系中國南北長期處于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最初,人們將文字刻在烏龜殼上,這種文字叫甲骨文。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變遷,文字從甲骨文發展到金文。隨后文字總共經歷了六次改變,他們分別是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六次漢字的改變,象征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變遷,所以中國漢字不僅代表了一種語言,更代表了中華名族的文化傳承。跟外語比起來,中國的漢字表達的意思更形象、更生動。舉個例子,比方說“男”。自古到今,男耕女織,男人是在田里干活,女人在家紡織。所以“男”字是一個“田”加一個“力”,代表了在田里出力的人所為“男”。如果說“男”字是兩個字結合表達意思,那么這個“月”字就是文字和圖形的完美結合。月有陰晴圓缺,“月”完美的表達出了月亮的形狀,這樣讓字的意義更生動形象。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更加說明了中國漢字的內涵與文化底蘊。漢字的文化歷史還有許許多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希望漢字能在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發展壯大,像英語一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國歷史散文三年級,寫中國歷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