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河光影》是一篇抒情美文,抄錄如下,供欣賞。
濠河光影(散文)作者:鄭抒
城市是不能離開水的。
若把城市比作一本書,水就是這本書的封面;若把城市比作一個舞臺,水就是這舞臺上的燈光;若把城市比作一個人,水就是這個人的肺。
西湖是杭州的肺,大明湖是濟南的肺,滇池是昆明的肺……波光瀲滟,水天一色,巨大的肺活量讓城市有了動感,有了活力。
水,滋養了城市一代代人,讓他們有了靈氣,有了夢想,有了敢立潮頭、實現夢想的沖浪精神。
在城市與水的妙喻中,家鄉南通的濠河有個最美妙的比喻。
濠河被譽為“少女頸脖上的項鏈”,這大概是許多擁有水的城市無法比擬的。
十公里長的濠河環繞南通城,千余畝的水面成為城市大舞臺上流動的燈光,魚翔可見纖鱗,鳥飛能聽翮聲,濠河之美著實讓南通人自豪。
坐直升機從空中俯瞰,北濠河煙波浩渺,泱泱若平湖;西濠河流水粼粼,搖漾如羅帶;東濠河夷暢潤滑,綽約如水袖。
這一方好水日夜拍打著城市,該給城市多大的肺活量啊!
觀濠水之大氣象,最佳處當去北濠河。
站在濠東綠苑瀑布前向西眺望,北濠水馳波跳沫,北濠橋如長虹臥波,兩岸的民居青磚紅墻、錯落有致,投影在清波中煞是好看。
賞濠水的清麗還是去西濠河。
從新建的體育公署解纜放舟北行,這一路經青年園、回歸園、少年宮、文化廣場、盆景園、濠西書苑……鷗鳥展翅,噴泉吐珠,霓虹閃爍,充滿詩意的“人在水中游,水在畫中流”,會讓你頓生曲水流觴之意。
不過,你若是想尋夢,還是去南濠河吧!
在濠南西片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站著年輕的荷蘭水利工程師特來克。
英年早逝,他把保坍治水的夢丟在濠河———他有權利親近這片水域。
對面是沈壽藝術館,天資聰慧的天香閣主受聘來南通執教“仿真繡”,惜乎天不假年,她把那枚神針也丟在濠河———當年的女紅傳習所歡迎她臨水而居。
舟楫由西而東,碧波如天開之鏡,開闊而明麗,但見怡橋南北,樹木蔥蘢,樓閣秀美。
此時宜棄舟登岸,或小憩于怡園,或沿濠南路漫步。
我喜歡沿怡橋向西逶迤而行,走過公園、濠南別業、博物苑、圖書館……走著走著,突然發現腳下凝重了,于是再返身踅回,走到中國第一博物苑門口。
我知道我為什么踅回,因為張謇和梅蘭芳就佇立在這里。
銅像不語,銅像仿佛在追憶。
你想和他們說說話嗎?
是的,我想問。
想問1894年的恩科一甲一名狀元,為什么金榜題名的大喜之日卻不喜,再三謙恭稱“德薄能淺,據非所任”,竟將好端端一個皇家翰林院修撰辭去,南歸而下海去辦實業辦教育?
我還想問。
問1903年東渡回國的立憲運動領袖,創立皇家博覽館建議遇阻,是否促使你下決心在南通創建中國人自己的第一個博物館?我還想問。
問1913年的民國農商總長,是否與李提摩太的一席晤談觸動了心機,一個“新世界的雛型”在你胸中漸顯?……
銅像不語。
我轉身踏階而下,面對《強國夢痕》的巨幅浮雕,我在親水平臺上凝思。
濠水汩汩,仿佛正將浮雕上的故事殷勤解說。
于是我看見,以“模范縣”為磁場,在一塊巨大磁石的吸引下,沈壽舉家從天津而來,貝龍德、海德里、葛雷夫、特來克從海外而至;王國維、陳師曾、呂思勉……來師范執教鞭。
……
于是我看見,惲祖祁、湯壽潛、羅振玉抵通參觀;梁啟超、馬相伯、竺可楨蒞通召開中國科學社七屆年會;梅蘭芳、歐陽予倩來南通同臺獻藝。
……
啊!中國近代第一城的上空,一時間星光燦爛。
濠水潺潺,濠風拂面。
浮雕上的大生紗廠,隱隱傳出機杼聲。
浮雕上的師范學校,傳來朗朗讀書聲。
浮雕上的張謇,拽袍闊步而下。
他穩穩地站在親水平臺上,和我并肩。
良久,我忽地聽見他說話,聲音沉穩而鏗鏘:“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
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
月色如水。
濠上一片夢境。
……
1926年8月,七十四歲高齡的張謇在視察沿江保坍工程時被酷暑擊倒,來濠南別業輾轉病榻二十余日終撒手人世,留下了諸多遺愿和遺憾。
別業鄰近濠南水,我想他把最美的夢留在濠南清澈的水里了。
當我重新踏上濠南路的時候,濠南路上早已華燈燦燦了。
我不知道我的濠水尋夢,有否尋到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源頭,但我愿意,向近悅遠來的朋友先掬一捧濠河水,讓它照見先賢的偉業與夢想。
這樣,當朋友們泛舟濠河的時候,一定會走向南濠河,也一定會去濠南路上走一走,朋友們會底氣十足地說: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