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人的一種思想情感。
有人說,回憶是一顆酸棗仁,找尋塵封的記憶,會伴隨著物是人非、人情冷暖。
記憶的蓋子一經揭開,便有絲絲的苦楚;但是當你心中還保留著一份美好的記憶時,回憶起來就像慢慢品嘗一杯蜂蜜茶,很容易感受到回憶所帶來的喜悅與幸福。
一、回憶人物離不開事件
選擇什么事件呢?一要選擇典型事件,即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
如有同學在寫《我的小學老師》中回憶小學語文老師上課的一次遲到,用一件本來很平常的事情,挖掘出了深刻的意義。
原來老師剛剛送女兒到醫院,急急忙忙地趕回來上課。
就是我們現在讀這樣的事件,也依然可以想象老師走進教室那一刻該懷著怎樣的情感,而這些情感正反映出主人公守時、敬業的形象。
二要有主有次地選擇素材。
除非接觸的時間較短,否則你一定會知道所憶的人的很多故事。
倘若僅僅是寫一件事,這就很容易寫成以敘事為主的作文。
以寫人為主,最好選擇幾件事來全方位地表現人物,而在材料安排上依其主次有詳有略。
這樣寫出來的人物形象就是立體的,就更顯真實,更顯豐滿。
二、回憶人物離不開描寫
描寫歷來是寫人的一個重要法寶。
由于記憶中的人物都是過去所接觸交往過的,難免模糊淡忘,所以要盡力仔細回憶,避虛就實,挖掘細節,再從多角度描寫、再現人物,才能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經典名篇《背影》為何成為經典?就在于這篇文章對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那一連串的動作及那肥胖的背影描寫得實在太細膩太傳神,其中深蘊了作者在當時那特殊的背景下所體味到的慈父深情,以及油然而生的對父親的由衷感激。
同學們也許并不知道,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朱自清對父親曾有很深的誤解,父子之間曾有過隔閡。
當我們在記憶中搜索素材的時候,腦海里一定會像放電影一樣閃現出若干個鏡頭,我們就要從中選擇那些最清晰、鮮明、生動的鏡頭來詳細描寫。
例如有一位同學寫了回憶姥姥的作文,兩次特別描寫了姥姥的雙手,一次描寫的是姥姥遞給“我”一個蘋果時蒼老的手,另一次描寫的是“我”給姥姥蘋果時姥姥那顫巍巍的手,兩次描寫分別在不同場景下進行,把姥姥對我的愛及我對姥姥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回憶人物離不開感情
回憶一個人物,一定懷著某種深情,如懷念、贊美、歌頌等。
這種感情往往就形成一條線索貫穿全文,讓回憶有條不紊地展開,倘若離開了這些情感,所回憶的內容就難串聯起來。
那么如何表現作者對所憶人物的情感呢?一方面可以采用心理描寫,即作者做內心剖白,注意:這不是描寫所憶人物的心理,而是寫作者的所感所想;另一方面,在回憶的過程中要適時交代現在的情形,兩相比較,在歲月的變遷中表現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悟。
有一位同學回憶過世的奶奶,想起如今生病的自己,不禁淚流滿面。
那時作者病了,奶奶為了讓孫子緩解病痛,為了讓他開心,不惜彎著腰、駝著背扮演小動物的行走姿勢,用老邁的聲調模擬小動物的叫聲。
寫到這些情景時,作者對奶奶的懷念之情,一定會引起讀者共鳴。
除了上述三個注意點,寫回憶人物的作文還要適當地選用其他的寫作技巧,以使文章錦上添花。
例如,可采用倒敘的順序,先寫眼前的場景,再回憶過去歲月中的點點滴滴,能使讀者與你一起進入回憶的情境;可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更能反襯出人物光輝的一面。
回憶是重現昨天,回憶人物其實是在進行心與心的傾訴,你是在用你的筆推開你的心靈之窗!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