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通過描寫大雪紛揚下的農夫、少婦、母親的形象,表現中華民族的苦痛與災難,展現了舊中國的圖景,表達了詩人深厚的愛國熱情,表現了詩人深沉的憂患意識與赤子之心。
是一首充分體現了艾青早期的感情基調的詩。
他的那種赤誠熾烈、深沉執著的對祖國人民命運的關懷,使他不能不以一種急切憂慮的心緒,冷竣而真實的筆觸,把當時的社會氣氛傳達出來。
詩人的一腔深情也是透過這一切而傳達出來的。
艾青創作伊始,便把自己的滿腔熱情寄托在對中國農村和農民命運的關懷上,現在,當民族危機的陰影籠罩在祖國大地上空時,他又一次以自己的筆觸抒發了這種情真意摯的憂慮和憤懣。
這種感情的依戀和關切中,體現了這個雖屬知識分子,但卻與農民的命運密切聯系的人,他總是懷著十分憂郁的眼光來注視著廣大農村和農民的命運。
擴展資料:
艾青的詩歌語言不是簡單的情緒的外化,而是與內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體地形成了詩的有聲有色有形的搏動著的生命體。
許多論者評述這首詩時說它具有散文美,這正說明了它的平實自然的藝術特色。
它沒有雕琢和虛飾的痕跡,幾乎看不到什么有形的技巧。
而所謂散文美,也正說明詩歌語言的強有力的彈性和張力,它使詩的情境得以向遠遠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廣漠的感覺。
這也正是詩的大氣之所在。
“寒冷”“封鎖”等詞語雖然簡潔,但極富于彈力與表現力,它們蘊涵著深深的歷史和現實的思考,使詩的意象和內涵增添了極大的重量,這重量是一種不能推卸的負擔,宿命地落在詩人的心頭上,引起了深深的震顫──這也正是雪落在中國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艾青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