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出生于沒落的封建家庭。
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
還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經成為一部“必讀的民族典籍”。
還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華蓋集》《而已集》《三閑集》等。
在他寫的人物中雖然沒有一個壞形象,但是卻間接表現出了封建社會的殘忍。
188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誕生在浙江紹興。
周家是一個大家族,到魯迅祖父一輩,已漸漸衰敗。
魯迅的父親是個秀才,在仕途上終生不得意,一直沒有考上舉人。
12歲那年,祖父因“科場案”入獄,父親受此打擊日漸病重,在他15歲那年病逝。
這段時間里,作為家中的長子,魯迅每天出入于當鋪和藥店之間,深深地感到世態的炎涼。
17歲,魯迅離開家鄉,先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后轉入路礦學堂。
1902年,以優異成績的畢業,東渡日本深造。
兩年后,進了仙臺醫學學校學習醫學,電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認識到改變中國人麻木的精神比醫治肉體更為重要,于是棄醫從文。
1909年回國,回國以后,魯迅先后在杭州、紹興等地教過書,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間目睹了辛亥革命從勝利到失敗的整個過程,更加堅定了中國社會的當務之急是國民性的改造的認識。
1917年前后,新文化運動以及文學革命已經開始提倡,魯迅開始寫作,隨著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的發表,一發不可收拾,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朝花夕拾的手抄報版面怎樣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