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越來越近了,很多學生寧愿把時間用在數學和英語上,也不愿“浪費”在語文上。
在最后100多天的時間里,要使自己的語文水平語文素養有一個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現實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試成績提高一個層次,卻完全是有可能的。
語文水平與語文考試成績不完全是一回事。
語文素養需要長期的積累感悟和鍛煉,而語文考試成績有某種特殊的要求,因此有某些特殊應對的方法。
如果能在最后的沖刺階段,掌握某些規律方法,進行強化訓練,成績提高一步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怎樣復習才最有效?我給大家五句話二十個字:回顧展望,列表織網,知彼知己,死去活來,簡練沉思。
回顧展望:對歷年高考試卷作一回顧和梳理
首先是“回顧展望”。
我們必須對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試卷作一個回顧和梳理。
鑒往知來,看一看這些年高考到底是怎么走過來的,考了些什么,哪些內容是必考的,重復了幾次,哪種題型只出現過一二次,哪些內容是課標中要求的可還沒有考,從而推知將來可能會考些什么。
這個梳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梳理的過程中你也會明白某一類題目該怎樣回答。
這個梳理其實也花時不多,即使以二十年的試卷計,也只需要二十天時間就可以完成。
完成了這一步,心中就有了底,這比零打碎敲做習題不知好多少!
列表織網:最有效、最明晰、最便于記憶的方法
在“回顧展望”的基礎上,就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列出一張張表格,編織自己的知識網絡。
列表和織網是最有效、最明晰、最簡易又是最便于記憶的方法。
它可以使你頭腦清晰,一目了然。
既有宏觀的把握又有微觀的應對方法。
這一步驟很重要,否則,只是把過去考卷做一遍,仍然會感到雜亂無章,答題時就沒有把握。
表,可以是有大有小,大表是總的框架,在總的框架下,再切分多個塊面,每個塊面上,再有更細致的要求和例題。
比如,現代文閱讀有一個必考的內容,就是對文章主旨、要點、段意的把握與揭示。
這就要熟練掌握文章句群中的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君臣關系”。
在“表”中列出區別“君臣”的要點:“君(中心句)”往往是1、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型句子;2、記敘性文字中的議論性句子;3、“總分”句群中的“總”句;4、“舉例說明”所要“說明”的道理,“比喻句”所要“喻”的內容;5、各種復句關系中所強調的分句,等等。
“臣”則往往是相反,即引出話題的句子,議論性文章中“描寫”、“抒情”、“說明”、“補充”的內容,形象化的闡釋性文字,各種復句中非強調的分句,等等。
在現代文一般要求的下面,又可列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散文、小說、戲劇、詩歌等。
不同文體又有不同的要求與考點,每一項后可附上歷年高考的例題和經典的題型。
知彼知己:從歷次考試的錯誤中了解自己
第三句話是“知彼知己”。
“彼”是指課程標準和歷年高考題,“己”就是自己的學習情況,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哪些還有缺陷,哪些要重點復習,重點訓練。
了解自己的方法是為自己編一本“錯題集”,你可以從歷次考試的錯誤中了解自己,也可以通過做各種難易不同的練習發現自己。
我曾經讓學生理解不同難易度的句子。
或者將同樣的句子,進行一步步的啟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領會的先后便不相同。
學生們不妨標點、翻譯孔子的這句話:“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這句話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有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古今異義,意動用法等等。
學生們可以自測一下,看看自己能回答到什么程度。
(答案為“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正確的翻譯為:“古代的人,不輕易地承諾,因為他們以做不到為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