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的墳墓,因其形似漢字的“金”字,中國人稱之為“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造始于第3王朝第一個國王喬賽爾。
當時,他讓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伊蒙霍特普為他設計一個墳墓,伊蒙霍特普最初設計建造了一個巨大的石造馬斯塔巴,地點在薩卡拉。
但喬賽爾和伊蒙霍特普自己都不滿意,覺得不夠莊嚴雄偉。
于是伊蒙霍特普便在它上面又加了五個一層比一層小的馬斯塔巴,這就成了現在仍可見到的喬賽爾的層級金字塔,它高61.2米,底邊東西長123.3米,南北長107.4米。
在金字塔的底下有走廊和墓室,在金字塔旁建有祭廟,整個建筑群則用圍墻圍了起來。
第4王朝第一個國王斯涅弗魯時,建造了三個金字塔。
他的第一座金字塔在麥杜門,原為一個層級金字塔。
后來將各層階梯填平,成為一個角錐體的金字塔;其后,他又命人在達淑爾為其建造一座真正角錐體的金字塔,但由于設計上的誤差,建到一半時發現角度太大,不得不改變角度,從而成了一座菱形金字塔,或稱彎曲形金字塔。
對此,斯涅弗魯當然不滿意,于是他又命人在達淑爾建造了另一座真正角錐體的金字塔。
可以說,斯涅弗魯時期是從層級金字塔向真正角錐體金字塔轉變的時期。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4王朝的胡夫國王(希臘人把他叫做齊奧普斯)時修建的,其建筑師是胡夫的兄弟海米昂,地址被選在孟斐斯附近的尼羅河西岸的基澤。
該金字塔高146.5米,每邊邊長約為230米。
據說該金字塔用了約230萬塊大小不等的石頭,平均每塊重約2.5噸。
墓室原建在塔底,后又在塔內的中部建了墓室。
此金字塔的入口在塔北面離地面13米處,呈三角形,從而使塔身的重量均勻地散開,不致將通道口壓垮。
據希羅多德說,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時間,頭10年是修筑運石頭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萬人。
在胡夫的金字塔旁,還有該王朝的哈佛拉(希臘人把他叫做齊夫林)和孟卡拉(希臘人把他叫做麥凱林努斯)兩個國王的金字塔。
在哈佛拉金字塔前不遠處有該國王的一個獅身人面像(司芬克斯),高20米左右,長50米左右,用一整塊石頭雕成,據說其面部是按哈佛拉的像雕成的。
古埃及人認為,獅子是進入天國門戶的守護者。
在這些金字塔四周,還仆伏著許多貴族的馬斯塔巴,這象征性地反映了君主專制對其臣屬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古代埃及國王為什么要將墳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這有兩種說法。
傳統認為,這種墳墓形式是埃及王陵形式自然發展的結果,即從前王朝的畫墓,到早王朝的馬斯塔巴,到喬賽爾的層級金字塔,最后發展成角錐體的金字塔。
英國學者愛德華茲在其《金字塔》一書中提出了另外一種解釋。
他認為,金字塔的修建,與古埃及的宗教崇拜有關。
因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靈魂會升天,而層級金字塔的階梯就是國王靈魂上天的天梯。
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地下發現的大木船,也是用作運載國王靈魂升天的;而角錐體的金字塔則象征了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金字塔的四條棱線就形似太陽的光芒。
他認為,斯涅弗魯時期是這兩種不同的宗教觀念的轉換時期。
古埃及的金字塔現存約80座,起自第3王朝,止于第二中間期(新王國時期王墓不再用金字塔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巖墓的形式)。
它們分布于孟斐斯附近尼羅河西岸。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但是金字塔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耗費了國家的人力和財力,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削弱了君主專制的實力。
希羅多德和狄奧多拉都記載說,人民對修建金字塔滿懷憤怒,甚至可能爆發過人民起義。
第5王朝就可能是在人民起義后建立起來的,無怪乎新王朝更加依賴神權勢力來維護其統治。
古王國的衰落和第一中間期 古王國末期,由于階級矛盾的激化,王權更加依賴神權勢力和地方貴族。
國王們把越來越多的土地、勞動力和其他財富給予神廟和地方貴族,豁免神廟的賦稅,使神廟和地方貴族的勢力更加膨脹,而王權更加速了衰落。
第6王朝國王培比二世的長期統治(據說他六歲登基為王,活了一百多歲)后,古王國的統一局面終于不能維持,君主專制也不復存在。
第7王朝時,埃及陷入分裂混亂局面。
據曼涅托殘篇23所記,第7王朝的70個王只統治了70天(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是同時并立,而非互相承襲的);而據其殘篇24,則為5個國王統治了75天。
殘篇記載的混亂和分歧反映了當時實際局面的混亂。
從第7王朝起,埃及實已小國林立,幾乎一個諾姆就成了一個小國家。
每個諾馬爾赫都感到自己是不再受制于人的獨立王國的國王,是自己獨立城市的統治者。
他們往往把地方神的名字放在自己的稱號之中。
為了擴大自己統治的地盤,他們彼此爭戰不已,使局勢更為混亂。
2.獅身人面像
如果不游覽一下金字塔[1],就不能說是到過了埃及。
從開羅西行數公里,來到吉薩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
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東側,便是獅身人面像,它以誘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
胡夫的圣旨: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來這里巡視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
胡夫發現采石場上還留下一塊巨石。
胡夫當即命令石匠們,按照他的臉型,雕一座獅身人面像。
石工們冒著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細刻,終于完成了它。
像高二十米,長五十七米,臉長五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上刻著“庫伯拉”(即cobra:眼鏡蛇)圣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志--下垂的長須。
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長。
“怪物”--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頭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兒的嗎?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獅身人面像的鼻子被拿破侖給炸掉了,所以現在不管怎么看都是會很別扭,也有人曾想過修繕,但由于技術和修繕后的效果都不敢保證,所以有現在的樣子。
3.圣書體象形文字:俗稱埃及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一種文字體系,由圖形文字,音節文字和字母構成。
它是最早的文字形式,書寫正規,圖畫性強,使用時間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世紀。
4.木乃伊
它是指長久保存的古埃及人尸體,這些尸體能保存數千年是因為它們經過特別的處理。
首先,古埃及人清除尸體的內臟,然后用特制的藥物浸制這些內臟,再把鹽和香料涂在尸首上,以吸干尸體上的水份;最后用長布條把尸體包裹起來,尸體便不會腐爛。
制造木乃伊的人是古埃及的祭司,祭司除了把尸體制成木乃伊外,還需祭祀神明及為法老在墓穴、紀念碑和廟宇的墻上刻上“神碑體”。
古埃及人喜歡把木乃伊放入人形的棺木內,而這個藏有木乃伊的棺木僧被埋葬在墓穴中。
考古學家在現今的埃及各地發掘出很多木乃伊。
這些發現有助我們認識古埃及人的面貌及文明,亦能幫助我們研究古埃及人保存尸體的方法。
5. 紙草
古埃及人除了發明了犁、汲水器和渠道外,還于約公元前2600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張由蘆葦制成的紙。
古埃及人制紙的過程非常簡單,他們首先會在尼羅河邊割下蘆葦,跟著把切成一片片的蘆葦放進水里,然后將濕透的蘆葦片橫直重疊壓平成一塊塊,風干后便成紙。
古埃及人除發現紙外,也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用蘆葦的莖來造寫字的筆和用水混合黑煙灰及膠漿來制成墨水的民族。
6.數學
古埃及人是最先懂得用手掌和前臂來量度距離的人群之一。
最初,他們利用手指來計算數目,其后又創造了一種數字:
|=1
||=2
|||=3
||=4
||
|||=5
||
|||=6
|||
||||=7
|||
||||=8
||||
|||=9
|||
|||
7.天文學和歷法
古埃及擁有相當水準的天文學知識,他們通過觀測太陽和大犬座α星(即天狼星,古埃及稱“索卜烏德”,意思是水上之星)的運行制定歷法,即科普特歷。
古埃及人將一年定為365天,每年12個月,一個月30天,剩余5天作為節日。
古埃及使用太陽歷的做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這種日歷和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
古埃及人把一年分為3個季節,每季4個月,他們還發明了水鐘及日晷(即以太陽的倒影來計時)這兩種計時器,把每天分為24小時。
考古學發現古埃及人了解許多星座,如天鵝座、牧夫座、仙后座、獵戶座、天蝎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團等。
另外,古埃及人還把黃道恒星和星座分為36組,在歷法中加入旬星,一旬為10天,這與中國農歷的旬的概念類似。
旬星概念至少是在埃及第三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
由于古埃及文化有顯著的星神崇拜,天文學觀測和記錄由祭司負責。
每年夏天,當天狼星黎明前升起之時,尼羅河就開始泛濫,因此古埃及人認為天狼星是掌管圣河尼羅河的神只,因此他們建造神殿,祭祀天狼星。
另外也有人認為金字塔是用來觀測天狼星而建造的。
通過對天狼星準確的觀測,埃及人確定一年(天狼年,即一種恒星年)的長度為365.25天,與現在的計算長度相當接近。
古埃及人賦予太陽濃重的宗教色彩,代表太陽的神只就有數種,其中最重要的有拉和阿頓等,很多法老都以自己是拉或者阿頓的代表來統治埃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古埃及遺跡有什么(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