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夏雨粗獷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二、推薦一些比較大氣粗獷的詞
滿江紅 南宋 [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 北宋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嬌。赤壁懷古 北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將進酒 唐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酒 君莫停。 ( 君一作杯 )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 一作鐘鼎玉帛豈足貴 ) 但愿長醉不愿醒。 ( 不愿一作不復)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沁園春 長沙 **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
三、《詩經》里有沒有風格豪放粗獷的詩歌
王風·大車
《詩經·國風》
大車檻檻,毳衣如菼。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啍啍,毳衣如璊。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國風·王風·大車》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愛情詩,寫主人公想爭取婚姻自由,與心上人一同逃跑,但又擔心對方不敢私奔,所以發誓即使生不能同室,死也要同穴,表示愛情的忠貞。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語言簡明,把環境氣氛與主人公心情結合起來,相互烘托促進,按故事情節發展而安排詩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結局,很有特色,全詩風格豪放粗獷,表達了主人公熾熱如火的愛情。
白話譯文
大車行走聲檻檻,青色毛氈做車篷。難道是我不想念你嗎?相愛就怕你不敢。
大車前行聲啍啍,紅色毛氈做車篷。難道是我不想念你嗎?怕你不跟我私奔。
活著不能在一室,死后同埋一個坑。我說的話你不信,就讓太陽來作證!
這是一首愛情詩,不過主人公是男還是女還有分歧。如果主人公是男子,那就是一位趕大車的小伙子和一位姑娘相戀,小伙子要求姑娘私奔(大概姑娘家里有人不同意他們結合),姑娘卻有點猶豫不決,于是小伙子發下這個決絕誓言。如果主人公是女子,那就是一位女子熱烈地愛著一位男子,想與他私奔,但又擔心他不敢(男子可能是個有身份的人,和女子不是門當戶對,但雙方又有愛情),所以發下這個誓言。
四、《詩經》里有沒有風格豪放粗獷的詩歌
王風·大車《詩經·國風》大車檻檻,毳衣如菼。
豈不爾思?畏子不敢。大車啍啍,毳衣如璊。
豈不爾思?畏子不奔。榖則異室,死則同穴。
謂予不信,有如皦日!《國風·王風·大車》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愛情詩,寫主人公想爭取婚姻自由,與心上人一同逃跑,但又擔心對方不敢私奔,所以發誓即使生不能同室,死也要同穴,表示愛情的忠貞。
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語言簡明,把環境氣氛與主人公心情結合起來,相互烘托促進,按故事情節發展而安排詩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結局,很有特色,全詩風格豪放粗獷,表達了主人公熾熱如火的愛情。
白話譯文大車行走聲檻檻,青色毛氈做車篷。難道是我不想念你嗎?相愛就怕你不敢。
大車前行聲啍啍,紅色毛氈做車篷。難道是我不想念你嗎?怕你不跟我私奔。
活著不能在一室,死后同埋一個坑。我說的話你不信,就讓太陽來作證!這是一首愛情詩,不過主人公是男還是女還有分歧。
如果主人公是男子,那就是一位趕大車的小伙子和一位姑娘相戀,小伙子要求姑娘私奔(大概姑娘家里有人不同意他們結合),姑娘卻有點猶豫不決,于是小伙子發下這個決絕誓言。如果主人公是女子,那就是一位女子熱烈地愛著一位男子,想與他私奔,但又擔心他不敢(男子可能是個有身份的人,和女子不是門當戶對,但雙方又有愛情),所以發下這個誓言。
五、古代最霸氣最豪邁的詩句有哪些,文化草根也能做好詩
古代最霸氣最豪邁的詩句有哪些?文化草根偶然也能做好詩,一些流傳千古的霸氣詩詞,你可能想不到其作者并不是大文豪,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化界的一個草根。比如說劉邦、朱元璋……。
這些文化草根們辦的大事人所盡知,就算是在文人墨客馳騁的詩詞領域,文化草根們也是出手不凡,脫口而出,自然而成,出乎本真,其所吟之詩詞擲地有聲,虎虎有生氣,堪稱古代最霸氣最豪邁的詩句。
1、劉邦的《大風歌》大家耳熟能詳,“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流傳千古,深圳80后走四方論壇認為堪稱千古絕唱。而劉邦本人,正是一個文化草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于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驍勇善戰的劉邦很快擊敗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將將英布殺死。
在得勝還軍的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長、晚輩都召來,共同歡飲十幾天。有一天酒酣之后,劉邦一面擊筑,一面唱出了這首自己即興創作的《大風歌》。后蔡邕以大篆書歌勒石,古代最霸氣最豪邁的詩句流傳至今2000年。
2、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一個文化草根,他在戎馬生涯中屢有佳作出現。比如吟南京燕子磯: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桿又如何?天邊彎月為秤鉤,秤我江山有幾多。如此霸氣豪邁且極富想象力的隨口之作,足令天下所有詩詞都黯然失色。
除此之外,朱元璋所作的詩句還有:“雪壓竹枝低,雖低不著泥。明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來,掃退殘星與曉月”。
朱元璋還有一首詩,更是胸藏宇宙吞吐日月:“天作羅帳地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通宵不敢長伸腿,恐將江山一腳穿。”可算是文化草根所作最霸氣最豪邁的詩句。
3、南北朝梁代曹景宗為人爭強好勝,看書寫字,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從不去問別人,全是自己望文生義,自己創造新字,即使是在公卿面前也從不謙虛恭讓。盡管識字很少,文化草根曹景宗平時卻喜歡作詩。
有一次,曹景宗征伐得勝而歸后,武帝在華光殿設宴慰勞眾軍。宴會上武帝令左仆射沈約賦韻,曹景宗等了半晌,沈約也沒有給他賦韻,曹景宗臉色不平,于是深圳80后打工網向武帝請求賦詩,武帝說:“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詩”。
這時曹景宗已醉,堅持請求要賦詩,武帝只好讓沈約給他賦韻,這時韻已賦盡,只剩下“競”和“病”兩個字。曹景宗聽了二話不說,拿起筆來,一氣呵成:“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寥寥數語,把打仗前大家對他的擔心與得勝后的夾道歡迎十分藝術地勾勒出來了。并與長于作戰的霍去病相提并論,英雄霸氣和豪邁充溢詩作。武帝聽后,驚嘆不已,大文豪沈約和朝中賢臣聽后,也稱嘆竟日。
4、北齊的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騎射,長于用兵,是具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名將。戰場上,他觀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斷出敵軍的遠近;他望一望飛塵,就大致知道敵軍騎兵、步兵的多少。
就是這位目不識丁的文化草根居然成為詩人,他初學詩時,不知從何入手,有人教他只要四面平正即可。后來他刻苦學習民歌和作詩,終于寫出《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首詩粗獷豪邁,很有氣勢。
5、宋初將領曹翰平定江南中獲取了戰功,待衛京城多年,數年未得升遷,依然原地踏步。一日,御宴賦詩,曹翰因是武人未得參與其事,于是,寫了一首七律,徑自送給了宋太宗。詩曰:
三十年前學六韜,英名嘗得預時髦。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袍。
這首詩寫得充滿陽剛之氣,句式整飭,撫今思昔,涌動心中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宋太宗看了詩句之后,80后走四方論壇惻然心動,于是曹翰“驟遷數級”。
6、清代陜甘總督楊遇春,善打硬仗,多次平叛,鎮馭邊疆有方。一生交戰數百次,戰法多變,作戰勇敢,且喜歡一馬當先身先士卒,臨戰常頂石冒矢沖鋒陷陣,未曾受傷,有“福將”之稱。有一天楊遇春游臥佛寺,口占一絕:你倒睡得好,一睡萬事了。我若陪你睡,江山誰人保。
六、有關雙關的詩句
《 不第后賦菊》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花開后百花殺”。特意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凋零)并列在一起,構成鮮明的對照,以顯示其間的必然聯系。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么,與之相對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
菊花,在封建文人筆下,最多不過把它作為勁節之士的化身,贊美其傲霜的品格;這里卻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斗風貌與性格,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從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現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斗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斗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沖”、“透”二字,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軍攻占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