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安然”的詩句有哪些
1、《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誰識飛竿巧藝全。兒童群戲艷陽天。十分險處卻安然。海燕舞空縈弱絮,嶺猿連臂下層顛。算來真個肉飛仙。
2、《緣識》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年過百歲鬢如鴉,到處安然便是家,
醉后有時相詰問,更言我解種黃芽。
3、《頌證道歌·證道歌》
年代: 宋 作者: 釋印肅
語默動靜體安然,謝三拋下釣魚船。
剛道參方不出嶺,癡人猶尚走如煙。
4、《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崇岳
行亦禪,坐亦禪,
語默動靜體安然。匝地普天收不得,
都來不直半分錢。
5、《滿庭芳·身是庵兒》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身是庵兒,性為庵主,耳目便是門窗。壁中為舍,腹是廚房。心是當廚博士,運水火、煉就元陽。心寧守,依時飯熟,盛與主人嘗。休出庵外去,些兒迷路,難奔家鄉。端然庵內坐,修補中央。運就金梁玉柱。透清風明月靈光。安然坐,不搖不動,怕甚惡風霜。
二、形容“安然”的詩句有哪些
2、《緣識》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年過百歲鬢如鴉、煉就元陽。
心寧守,依時飯熟。匝地普天收不得。
安然坐,謝三拋下釣魚船,些兒迷路,難奔家鄉,嶺猿連臂下層顛。兒童群戲艷陽天。
透清風明月靈光,坐亦禪,更言我解種黃芽,語默動靜體安然。 3、《頌證道歌·證道歌》 年代: 宋 作者: 釋印肅 語默動靜體安然 1。
端然庵內坐,盛與主人嘗、《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誰識飛竿巧藝全,都來不直半分錢。剛道參方不出嶺。
算來真個肉飛仙,修補中央。運就金梁玉柱,醉后有時相詰問,癡人猶尚走如煙,到處安然便是家。
5、《滿庭芳·身是庵兒》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身是庵兒,性為庵主,運水火。休出庵外去,耳目便是門窗。
壁中為舍,腹是廚房。心是當廚博士。
4、《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崇岳 行亦禪。海燕舞空縈弱絮。
十分險處卻安然 。
三、形容曲子的詩句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贈花卿》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聽彈琴》劉長卿
曾將黃鶴樓上吹,一聲占盡秋江月。《武昌老人說笛歌》劉禹錫
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江上琴興》常建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任飛揚。《聽穎師彈琴》韓愈
鄭女出參丈人時,落花惹斷游空絲。高樓不掩許聲出,羞殺百舌黃鶯兒。《鄭女彈箏歌》
隨風飄向何處落,唯見曲盡平湖深。明發與君離別后,馬上一聲堪白首。《聽笛歌留別鄭協律》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月夜聽盧子順彈琴》李白
湘水凌波慚鼓瑟,秦樓明月罷吹簫。《荊南席上詠胡琴妓二首》王仁裕
夜深彈罷堪惆悵,露濕叢蘭月滿庭。《聞琴》孫氏
四、描寫曲子的詩句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云頹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弦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濕寒兔。
詮, 析
吳絲: 吳地產的箜篌弦。
蜀桐: 蜀地產的箜篌身。
張: 彈奏。
湘娥: 湘水女神,即帝舜妃娥皇、女英。
素女: 神女。
昆山: 昆侖山,傳說產玉處。
十二門: 長安四面各三門,指長安。
女媧: 神話中的女神。
神嫗: 神女,號成夫人,愛好音樂,能彈箜篌。
吳質: 傳說中月球中砍桂樹樹的吳剛。
露腳: 古人認為露下來和雨一樣,故稱為露腳。
開篇四句寫李憑彈奏的藝術效果。暮秋時節,箜篌樂曲使高空的行云為之凝聚不前。樂曲勾起了湘水女神的憂思,滴滴淚珠灑遍斑竹;樂聲感動了擅長音樂的素女,她神色黯然,哀愁不已。是誰演奏得如此出神入化?李憑彈也。
第五、六句具體描寫箜篌樂曲的美妙。詩人用玉石碎裂形容樂聲的清脆悅耳,以鳳凰和鳴比喻樂曲的婉轉柔美;再以荷花流淚形容樂聲低沉幽咽,以香蘭歡笑比喻樂曲的輕快明朗。從而用詩句描寫樂曲達到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的境界。
最后八句寫樂曲所創造的意境。樂曲融化了長安城的冰凍,樂聲使天帝心神搖蕩。忽然間,樂曲激越高昂,仿佛驚天破石,秋雨驟下,使演奏進入高潮。
本詩構思新穎,想象奇特,夸張大膽,語言奇麗,意境幽幻。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被譽為“摹寫聲音至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曲的詩句表達純凈安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