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國演義有關諸葛亮古詩名句
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 東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陣: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出自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劉備前兩次造訪,沒有見到諸葛亮,第三次正好諸葛亮在午睡,幾個時辰以后,睡足了的諸葛亮醒來口念:“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首詩含義很深刻,杳有情趣,細細品來,美哉!諸葛亮頌完了詩,問的第一句話是:“有俗客來否?”
關于諸葛亮的詩歌: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書憤
[南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三國演義》中的詩句: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
束發讀詩書 修德兼修身
仰觀與俯察 韜略胸中存
躬耕從未忘憂國
誰知熱血在山林
鳳兮 鳳兮 思高舉
世亂時危久沉吟
鳳兮 鳳兮 思高舉
世亂時危久沉吟
茅廬承三顧 促膝縱橫論
半生遇知己 蟄人感興深
明朝攜劍隨君去
羽扇綸巾赴征塵
龍兮 龍兮 風云會
長嘯一聲舒懷襟
歸去 歸去 來兮 我夙愿
余年還做壟畝民
清風 明月 入懷抱
猿鶴聽我再撫琴
天道常變易 運數杳難尋
成敗在人謀 一諾竭忠悃
丈夫在世當有為
為民播下太平春
歸去 歸去 來兮 我夙愿
余年還做壟畝民
歸去 歸去 來兮 我夙愿
余年還做壟畝民
清風 明月 入懷抱
猿鶴聽我再撫琴
二、關于三國諸葛亮的詩句有哪些
1、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2、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3、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4、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5、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
6、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7、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8、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
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里釣魚鉤。 9、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
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勞。 10、為國平蠻統大兵,心存正道合神明。
耿恭拜井甘泉出,諸葛虔誠水夜生。 11、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12、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
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 13、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
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14、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
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 15、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16、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在隆中耕種時,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后,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后于蜀漢建興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歲。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三、關于三國諸葛亮的詩句
【諸葛亮詩歌】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臥龍 明?佚名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諸葛亮對聯】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于諸葛草廬的門聯 駑馬并麒麟; 寒鴉配鸞鳳。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丞相當年曾駐馬; 江山終古此蟠龍。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薦公一掬建業水; 聽我三終梁父吟。
——顧孝廉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許先帝馳驅來連吳會; 有儒者氣象上繼伊周。 ——劉忠誠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風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帶水; 云霄如在,寓公為集草堂資。
——陳宗濂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駐馬此重經,莫問渠天發殘碑,臨硎斷闕; 臥龍如何作,愿為我翦除他族,開濟清時。 ——馮夢華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慕綸巾羽扇風流,俎豆維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陽廬舍; 冠鐘阜石城名勝,江山依舊,渺矣吳宮花草晉代衣冠。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詞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顧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云歸大漠隨舒卷; 門對寒流自古今。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龍去崇朝作霖雨; 我來高臥想羲皇。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隊出郊坰。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師表見老臣心。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敘; 名士青山臥武侯。
——陶澍典諸葛亮題湖南省南陽城樓 旨尋六家,業窺五際; 內學七緯,旁通三微。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單家駒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器學潛藏,抱膝長吟田父樂; 經綸躍展,鞠躬盡瘁老臣心。
——吳慶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庵垂兩千年,問吳宮魏闕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呂何如。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許也; 數語備當時事,將軍豈有意乎。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德深于眾,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聲震寰宇,日月經天。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地無論宛襄,有諸葛廬自堪千古; 統并存吳魏,讀隆中對早定三分。
——黃劍三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四、關于三國諸葛亮的詩句
【諸葛亮詩歌】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臥龍 明?佚名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諸葛亮對聯】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于諸葛草廬的門聯 駑馬并麒麟; 寒鴉配鸞鳳。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丞相當年曾駐馬; 江山終古此蟠龍。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薦公一掬建業水; 聽我三終梁父吟。
——顧孝廉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許先帝馳驅來連吳會; 有儒者氣象上繼伊周。 ——劉忠誠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風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帶水; 云霄如在,寓公為集草堂資。
——陳宗濂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駐馬此重經,莫問渠天發殘碑,臨硎斷闕; 臥龍如何作,愿為我翦除他族,開濟清時。 ——馮夢華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慕綸巾羽扇風流,俎豆維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陽廬舍; 冠鐘阜石城名勝,江山依舊,渺矣吳宮花草晉代衣冠。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詞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顧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云歸大漠隨舒卷; 門對寒流自古今。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龍去崇朝作霖雨; 我來高臥想羲皇。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隊出郊坰。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師表見老臣心。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敘; 名士青山臥武侯。
——陶澍典諸葛亮題湖南省南陽城樓 旨尋六家,業窺五際; 內學七緯,旁通三微。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單家駒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器學潛藏,抱膝長吟田父樂; 經綸躍展,鞠躬盡瘁老臣心。
——吳慶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庵垂兩千年,問吳宮魏闕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呂何如。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許也; 數語備當時事,將軍豈有意乎。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德深于眾,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聲震寰宇,日月經天。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地無論宛襄,有諸葛廬自堪千古; 統并存吳魏,讀隆中對早定三分。
——黃劍三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五、三國一切諸葛亮的詩句
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 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五絕·八陣圖 唐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五排·諸葛廟 唐 杜甫 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 竹日斜虛寢,溪風滿薄帷。
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 翊戴歸先主,并吞更出師。
蟲蛇穿畫壁,巫覡醉蛛絲。 欻憶吟梁父,躬耕也未遲。
五古·先主武侯廟 唐 岑參 先主與武侯,相逢云雷際。 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
遺廟空蕭然,英靈貫千歲。 五絕·武侯廟 唐 杜甫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七律·詠懷古跡五首 (后二首) 唐 杜甫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五律·哭呂衡州六首 (前三首) 唐 元稹 氣敵三人杰,交深一紙書。
我投冰瑩眼,君報水憐魚。 髀股惟夸瘦,膏肓豈暇除。
傷心死諸葛,憂道不憂余。 望有經綸釣,虔收宰相刀。
江文駕風遠,云貌接天高。 國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韜。
盡將千載寶,埋入五原蒿。 白馬雙旌隊,青山八陣圖。
請纓期系虜,枕草誓捐軀。 勢激三千壯,年應四十無。
遙聞不瞑目,非是不憐吳。 七絕·上卿翁請修武侯 唐 杜甫 大賢為政即多聞,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諸葛廟,臥龍無首對江濆。 五排·武侯廟古柏 唐 李商隱 蜀相階前柏,龍蛇捧閟宮。
陰成外江畔,老向惠陵東。 大樹思馮異,甘棠憶召公。
葉凋湘燕雨,枝拆海鵬風。 玉壘經綸遠,金刀歷數終。
誰將出師表,一為問昭融。 是日至下馬磧憩于北山 宋 蘇軾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觀五丈原,郁屈如長蛇。 有懷諸葛公,萬騎出漢巴。
吏士寂如水,蕭蕭聞馬楇。 公才與曹丕,豈止十倍加。
顧瞻三輔間,勢若風卷沙。 一朝長星墜,竟使蜀婦髽。
山僧豈知此,一室老煙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來空吊古,清淚落悲笳。 題定力院壁 北宋 王安石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遙見夕陽舂。
思量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八陣磧 北宋 蘇轍 漲江吹八陣,江落陣如故。
我來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遺跡,磊磊六十四。
遙指如布棋,就視不知處。 世稱諸葛公,用眾有法度。
區區落褒斜,軍旅無闊步。 中原竟不到,置陣狹無所。
茫茫平沙中,積石排隊伍。 獨使后世人,知我非莽鹵。
奈何長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余桓元子,久視不能去。
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慟哭楊顒為一言,余風今日更誰傳。 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漢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黃。 群盜伺昏黑,聯翩各飛揚。
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掉頭梁甫吟,羞與眾爭光。
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 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攻強。
暉暉若長庚,孤出照一方。 勢欲起六龍,東回出扶桑。
惜哉淪中路,怨者為悲傷。 豎子祖余策,猶能走強梁。
隆中 宋 蘇軾 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
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 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 空馀蜿蜒跡,使我寒涕垂。
七律·書憤 宋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謁漢昭烈惠陵及諸葛公 南宋 陸游 雨止風益豪,雪作云不動。 凄涼漢陵廟,衰草臥翁仲。
畫妓空笙竽,土馬闕羈鞚。 壤沃黃犢耕,柏密幽鳥哢。
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整整渭上營,氣已無岐雍。
少須天意定,破賊寧患眾。 興亡信有數,星隕事可痛。
陵邊四五家,茆竹居接棟。 手皸紙上箔,醅熟酒鳴甕。
雖嗟生理微,亦足逭饑凍。 劉葛固雄杰,閱世均一夢。
論高常近迂,才大本難用。 九原不可作,再拜臨風慟。
謁諸葛丞相廟 南宋 陸游 漢中四百天所命,老賊方持太阿柄。 區區梁益豈足支,不忍安坐觀異姓。
遺民亦知王室在,閏位那干天統正。 公雖已沒有神靈,猶假賊手誅鍾鄧。
前年我過沔陽祠,再拜奠俎衰淚迸。 潔齋請作送迎詩,精忠大義神其聽! 游諸葛武侯書臺 南宋 陸游 沔陽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
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 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風想像梁甫吟,尚憶幡然答三顧。 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
世上俗錦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 鄧州西軒書事十首 宋 陳與義 諸葛經行有夕風,千秋天地幾英雄。 吊古不須多感慨,人生半夢半醒中。
有感 南宋 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七律·秋晚即事 元 王冕 十年湖海挾飛仙,今日憑高思窅然。 關北又添三尺。
六、關于三國中諸葛亮的名言
諸葛亮 關于他的就比較多了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
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后,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
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
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階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見。
[ 三顧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后,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
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里總是悶悶不樂。
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愿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后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
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
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陜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里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后,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后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
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
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于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后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
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
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
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
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
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后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
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
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
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
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
祠內獻殿內兩側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
石前有明太。
七、古代詩人用來形容諸葛亮的詩句有哪些
最佳答案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八陣磧 北宋 蘇轍 漲江吹八陣,江落陣如故。
我來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遺跡,磊磊六十四。
遙指如布棋,就視不知處。 世稱諸葛公,用眾有法度。
區區落褒斜,軍旅無闊步。 中原竟不到,置陣狹無所。
茫茫平沙中,積石排隊伍。 獨使后世人,知我非莽鹵。
奈何長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余桓元子,久視不能去。
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慟哭楊?為一言,余風今日更誰傳。 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漢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黃。 群盜伺昏黑,聯翩各飛揚。
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掉頭梁甫吟,羞與眾爭光。
邂逅得所從,幅巾起南陽。 崎嶇巴漢間,屢以弱攻強。
暉暉若長庚,孤出照一方。 勢欲起六龍,東回出扶桑。
惜哉淪中路,怨者為悲傷。 豎子祖余策,猶能走強梁。
隆中 宋 蘇軾 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
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 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 空馀蜿蜒跡,使我寒涕垂。
七律·書憤 宋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謁漢昭烈惠陵及諸葛公 南宋 陸游 雨止風益豪,雪作云不動。 凄涼漢陵廟,衰草臥翁仲。
畫妓空笙竽,土馬闕羈?。 壤沃黃犢耕,柏密幽鳥?U。
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整整渭上營,氣已無岐雍。
少須天意定,破賊寧患眾。 興亡信有數,星隕事可痛。
陵邊四五家,茆竹居接棟。 手皸紙上箔,醅熟酒鳴甕。
雖嗟生理微,亦足逭饑凍。 劉葛固雄杰,閱世均一夢。
論高常近迂,才大本難用。 九原不可作,再拜臨風慟。
謁諸葛丞相廟 南宋 陸游 漢中四百天所命,老賊方持太阿柄。 區區梁益豈足支,不忍安坐觀異姓。
遺民亦知王室在,閏位那干天統正。 公雖已沒有神靈,猶假賊手誅鍾鄧。
前年我過沔陽祠,再拜奠俎衰淚迸。 潔齋請作送迎詩,精忠大義神其聽! 游諸葛武侯書臺 南宋 陸游 沔陽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
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 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風想像梁甫吟,尚憶幡然答三顧。 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
世上俗錦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 鄧州西軒書事十首 宋 陳與義 諸葛經行有夕風,千秋天地幾英雄。 吊古不須多感慨,人生半夢半醒中。
有感 南宋 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七律·秋晚即事 元 王冕 十年湖海挾飛仙,今日憑高思?然。 關北又添三尺雪,江南別是一般天。
紫髯老將懸清夢,白面兒郎減少年。 說與南陽諸葛道,草廬雖好莫貪眠。
五律·渭河道中 其二 元 王冕 披霧青天近,梳頭白發明。 山河千古恨,風雨五更情。
塞北浮云慘,關中王氣清。 草廬諸葛在,未得話平生。
詞·滿江紅 宋 吳潛 岳后湘靈,曾孕個、擎天人物。 臨古峴、綸巾羽扇,笑驅胡羯。
護塞十年高叔子,出師一表儕諸葛。 有孤忠、分付與佳兒,真衣缽。
劉家驥,馳空闊。 薛家鳳,飛橫絕。
比君家兄弟,可能豪杰。 草木聲名如電掃,氈裘心膽聞風折。
待安排、江漢一篇詩,歸來說。 詞·滿江紅 送李正 南宋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
還自嘆、中年多病,豢襖氡稹,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 荊楚路,吾能說。
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 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革是〕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沔縣謁武侯祠 近代 老舍 淡泊于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
三分未竟賢臣志,一表應憐庸主師! 大漢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當時; 死而后已同肝膽,海內飛傳蕩寇旗! 。
八、描寫諸葛亮的詩句有哪些
一、《蜀相》作者:唐代杜甫1、原句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翻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尋找?錦城官外翠柏長得郁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后主繼業。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3、表達情感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
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后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
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二、《八陣圖》作者:唐代杜甫1、原句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2、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3、表達情感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
此詩前二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后二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
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三、《詠懷古跡》作者:唐代杜甫1、原句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2、翻譯 劉備出兵伐吳就駐扎在三峽,無奈戰敗歸來去世在永安宮。昔日翠旗飄揚空山浩浩蕩蕩,永安宮湮滅在這荒郊野廟中。
古廟里杉松樹上水鶴做了巢,每逢節令仍舉行隆重的祭祀。丞相的祠廟就在先王廟臨近,君臣共同享受著禮儀和祭禮。
3、表達情感 詩人稱頌了三國時劉備和諸葛亮君臣一體的親密關系,抒發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負難展的悲怨之情。作者借村翁野老對劉備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遺跡之流澤。
詩歌先敘劉備進襲東吳失敗而卒于永安宮,繼嘆劉備的復漢大業一蹶不振,當年的翠旗行帳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覓得蹤跡,玉殿虛無縹緲,松杉棲息水鶴。歌頌了劉備的生前事業,嘆惋大業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間的荒涼景象。
最后贊劉備諸葛亮君臣一體,千百年受人祭祀,表達了無限敬意,發抒了無限感慨。此詩通過先主廟和武侯祠鄰近的描寫,進而贊頌劉備、諸葛亮君臣際遇、同心一體,含有作者自己論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實現,抱負不能施展的感慨。
在藝術描寫上和前幾首又有所不同。全詩平淡自然,寫景狀物形象明朗,以詠古跡為主而隱含詠懷。
四、《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作者:唐代李白1、原句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2、翻譯 東漢末年,群雄紛起,龍爭虎斗。
爭王圖霸之業未立,各自割據稱雄。劉備像漢光武一樣一挽漢朝之頹運,得到了孔明這條“臥龍”的輔佐。
諸葛亮在南陽之時,親自躬耕于隴畝之中。劉備三顧諸葛亮于臥龍崗茅廬,如魚之得水,叱咤風云于天下。
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劉備立國,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諸葛亮未顯達之時,是誰對他最為贊許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個布衣之士,胸懷報國憂民之情。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這樣的朋友,華發之際同衰共榮。
我們都是寄意于經國濟民,結成了兄弟般的朋友。讓我們的友誼像管仲和樂毅一樣在歷史上千載傳名。
五、諸葛武侯 作者:宋代:王安石1、原句 慟哭楊顒為一言,余風今日更誰傳。區區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2、翻譯 譯文:仰慕英賢怎奈天妒傷心亦挽不回,高風亮節鞠躬盡瘁至斯的精神還有誰堪被贊譽。小小一個劉蜀怎么能與吳魏兩個政權同在?若非真誠虛心怎能得此大才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