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彼此不了解的詩句有沒有
1《詩經》之《王風 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原意為: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么要求呢!2,《論語 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強調個人修養.3,屈原《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齊怒.”意即:楚王[你]不覺察我的本心啊,反而聽信讒言[火上加油]燃燒起怒火[一同發難] .強調楚王失察.(如果朋友之間相互調侃,一人正色道:“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齊怒.”另一人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答之,可謂連璧.) 4,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粗俗直接.5,如果顯得孤高一些:“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李商隱·《安定城樓》).或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又似乎有些狂氣.6,誠如樓上所言,“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其出處不詳,按出現的時間順序,應該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記》最早.網上有帖子說最早的出處是《封神演義》,但《封神演義》為明代天啟年間所作,而《琵琶記》卻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記》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記》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齊澣的詩中有“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的說法,這不能算.7,以上都是稍顯其志的,至如以隱喻來表達內心情感的,幾乎篇篇皆是.如果你考了第一名,別人妒嫉你,你可以微嘆一聲“高處不勝寒”;如果你是男生且失戀了,大叫一聲“天涯何處無芳草”,別人都能理解,如果是女生有人追求,可到處炫耀“氓之蚩蚩,抱布貿絲,非來貿絲,來即我謀”,至于愁緒,不但詩詞曲能拿來佐興,還有《秋色賦》、《秋聲賦》、《赤壁賦》拿來借鑒.古典詩詞幾乎都是具象的,心情有好多種,具體哪一種,要對應而論.。
二、對一個人失望的詩句
我本將心對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酒力不能久,愁恨無可醫。
多情只有春庭月,尤為離人照落花。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此情可待成追意,只是當時已惘然。
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望江南 溫庭筠
漫漫人海中,有緣來相逢。
天涯存知音,彼此犀心通。
畫虎難畫骨,知人不知心。
社會多變遷,人若浮萍轉。
勸兄多只眼,能把梟雄辯。
理應曉曲直,苦柬把兄盼。
希望可以幫到你
三、形容“不知道怎么辦”的詩句有哪些
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晏殊
2.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酬張少府》王維
3. 自古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將進酒》李白
4.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其一》
5. 斜睛若不眄,當轉復遲疑。
6.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西漢羅敷《陌上桑》
7.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先秦屈原的《離騷》
8.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荀子·禮論》
1. 《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來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昨天夜里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注釋:⑴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⑵檻(jiàn):古建筑常于軒齋四面房基之上圍以木欄,上承屋角,下臨階砌,謂之檻。至于樓臺水榭,亦多是檻欄修建之所。⑶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⑷不諳(ān):不了解,沒有經驗。諳:熟悉,精通。離恨:一作“離別”。⑸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⑹凋:衰落。碧樹:綠樹。
2. 《酬張少府》王維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譯文:人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心。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要求歸隱家鄉的山林。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
注釋:
3. ⑴酬:以詩詞酬答。張少府:當指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遭李林甫排擠罷相。少府,唐人稱縣尉為少府。從“君問窮通理”句看,張少府亦是詩人同道之人。⑵晚年:年老之時。唐包佶《發襄陽后卻寄公安人》詩:“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風塵。”唯:亦寫作“惟”,只。好(hào):愛好。⑶自顧:自念;自視。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李善注:“鄭玄《毛詩箋》曰:‘顧,念也。’”長策:猶良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靡斃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
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請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