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人與自然和諧融合的著名詩句
1、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寫詩人內心的閑靜.更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融合 2、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體現的是漁父與自然的另一種和諧 陶淵明 飲酒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起 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湖上 徐元杰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二、描寫人與自然的 詩句
1、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2、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無聲的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它們在春天的溪澗里不時地鳴叫。
3、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4、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5、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6、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詩句
1、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描寫詩人內心的閑靜。更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融合
2、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體現的是漁父與自然的另一種和諧
陶淵明
飲酒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遠歸。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起
竹憐新雨后,
山愛夕陽時.
湖上 徐元杰
風日晴和人意好,
夕陽簫鼓幾船歸.
四、描寫人與自然的 詩句
1、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2、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無聲的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它們在春天的溪澗里不時地鳴叫。 3、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4、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5、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6、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詩句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
蘩:白蒿。 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2、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 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4、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5、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6、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
屯:駐,聚集。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8、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 雜英;各種各樣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9、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
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
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 12、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16、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17、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20、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21、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22、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23、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24、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 25、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27、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唐 杜甫《臘日》 28、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29、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 30、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32、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33、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唐 戴叔倫《蘇溪亭》 35、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36、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37、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唐 韓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40、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4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42、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43、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4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賀知章《詠柳》 45、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 46、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7、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4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4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50、春色滿園關不。
六、描寫人與自然和諧融合的詩句
1、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描寫詩人內心的閑靜。
更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融合 2、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體現的是漁父與自然的另一種和諧 陶淵明 飲酒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遠歸。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起 竹憐新雨后, 山愛夕陽時. 湖上 徐元杰 風日晴和人意好, 夕陽簫鼓幾船歸。
.。
七、關于人與自然的詩句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王維的《山居秋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溪》“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絡南別業》“行到窮出,坐看云起時”。 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日,對影成三人”,《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野竹分清靄,飛泉掛碧峰”,《廬山謠寄盧侍御舟》“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韓愈的《山石》“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生衣”,“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促為人譏”。
近代王國維的《夢中蓬萊》、《高峽流云》、《獨間天語》; 現代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鄉村里的音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