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詞人被稱為"張三影"的是誰
是北宋詞人張先
綽號來歷:宋代詞人張先善寫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稱贊他:人們都叫你‘張三中’哩!因為你的《行香子》寫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張先不以為然地說:“那倒不如叫我‘張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這三個‘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張三影”便傳開了!
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
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張先之父張維,好讀書,以吟詠詩詞為樂。張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進士。明道元年(1032年)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書丞知吳江縣,次年為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四年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1] 。此后常往來于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并與趙抃、蘇軾、蔡襄、鄭獬、李常諸名士登山臨水,吟唱往還。元豐元年卒,年八十八。
《宋史》無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
2. “二晏”指哪兩位詞人
指北宋前期著名詞家晏殊、晏幾道父子。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臨川 人。少時以“神童”被薦入朝,后屢歷顯要,仁宗時官至宰相,謚“元獻”。
他受南 唐馮延已影響很深,繼承并發展了五代柔軟婉麗詞風,加之國家重臣地位和愛好文 酒宴會的生活情趣,使他的詞雍容華貴。 晏殊的年輩較高,政治地位又顯赫,歐陽 修等著名詞人或出其門下,或為其幕僚,因此,他被后人推為“北宋倚聲家初祖” (馮煦《蒿庵論詞》)。
有《珠玉詞》,絕大部分作品的內容是抒寫男女之間的相思愛 戀和離愁別恨。其詞注重字句和音韻節奏,閑雅婉麗,藝術造詣很高。
晏幾道 (1030??1106?)字叔原,晏殊幼子。早年過著華貴的公子生活,不懂得處事營生, 中年仕途不順,晚年窮困落魄。
由于經歷了由富貴到貧窮的巨大變故,他經常以感 傷的筆調描寫過去的生活,詞風近于李煜。其詞多寫男女悲歡離合,表達對那些不 幸的歌女的同情,流露出濃重的感傷情調。
有《小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