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單的小學生宋詞
《憶秦娥》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2. 小學生必背宋詞
都比較短,適合小學生背誦!
1.這是元宵節的
《青玉案 元夕》
------------宋 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2.這也是元宵節的
《生查子 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滿春衫袖。
3. 小學生怎么寫詩
詩需要積累,無法速成,下面把寫詩最重要的聲韻因素介紹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要仔細閱讀,不懂處可以問我.四聲,這里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
我們要知道四聲,心須先知道聲 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里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 ,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 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話來說,共有四 個聲調: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個中升調(不高 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一樣。
古代 的四聲是: ⑴平聲。這個聲調到后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⑵上聲。這個聲調到后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⑶去聲。這個聲調到后代仍是去聲。
⑷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
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 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存著入聲。
湖南的入聲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著入聲這一調類。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 大部分的口語里,入聲已經消失了。
北方的入聲字,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 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有的變為去聲。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 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
西南方言中(從湖南到云南)的入聲字一律變 成了陽平。 古代的四聲高低升降的形狀是怎樣的,現在不能詳細知道了。
依照傳統的 說法,平聲應該是一個中平調,上聲應該是一個升調,去聲應該是一個降調。 入聲應該是一個短調。
《康熙字典》前面載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疏藏。 這種敘述是不夠科學的,但是它也讓我們知道了古代四聲的大概。
四聲和韻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
在 詩詞中,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 什么字歸什么聲調,在韻書中是很清楚的。
在今天還保存著入聲的漢語方 言里,某字屬某聲也還相當清楚。我們特別應該注意一字兩讀的情況。
有時候, 一個字有兩種意義(往往詞性也不同),同時也有兩種讀音。例如“為”字, 用作“因為”、“為了”,就讀去聲。
在古代漢語里,這種情況比現代漢語多 得多。現在試舉一些例子: 騎,平聲,動詞,騎馬;去聲,名詞,騎兵。
思,平聲,動詞,思念;去聲,名詞,思想,情還。 譽,平聲,動詞,稱贊;去聲,名詞,名譽。
污,平聲,形容詞,污穢;去聲,動詞,開臟。 數,上聲,動詞,計算;去聲,名詞,數目,命運;入聲(讀如朔), 形容詞,頻繁。
教,去聲,名詞,教化,教育;平聲,動詞,使,讓。 令,去聲,名詞,命令;平聲,動詞,使,讓。
禁,去聲,名詞,禁令,宮禁;平聲,動詞,堪,經得起。 殺,入聲,及物動詞,殺戮;去聲(讀如曬),不及物動詞,衰落。
有些字,本來是讀平聲的,后來變為去聲,但是意義詞性都不變。“望”、“漢”、“看”字都屬于這一類。
“望”和“嘆”在唐詩中已經有讀去聲的了, “看”字總是讀去聲。也有比較復雜的情況:如“過”字用作動詞是有時平去 兩讀的,至于用作名詞,解作過失時,就只有去聲一讀了。
辨別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下面我們就討論平仄問題。
知道了什么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 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
仄,按字義解釋, 就是不平的意思。 憑什么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 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 類型。
如果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于單 調。古人所謂“聲調鏗鏘”,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是其中的一個重 要因素。
平仄在詩詞中又是怎樣交錯著的呢?我們可以概括為兩句話: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 這種平仄的規則在律詩表現的特別明顯。
例如**《長征》詩的第五、六兩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詩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一個節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 著的是平平,最后一個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著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著 的是仄仄,最后一個又是平。這就是交替。
就對句來說,“金沙”對“大渡”, 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云崖”對“鐵索”, 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關于詩詞的平仄規則,下文律詩的平仄及詞的平仄中還要詳細討論。現在 先談一談我們怎樣辨別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聲的(譬如說,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華南 人),那么,問題就容易解決。在那些有入聲的方言里,聲調不止四個,不但 平聲分陰陽,連上聲、去聲、入聲,往往也都分陰陽。
象廣州入聲還分為三類。 這都好辦:只消把它們合并起來就是了,例如把陰平、陽平合并為平聲,把陰 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合并為仄聲,就是了。
4. 小學生如何寫詩歌
剛剛起步的?可以這樣: 可以找一些同齡人寫的詩,朗讀后再根據這個仿寫;熟悉后,還可以找一些簡單的童話來寫詩;如 【錦泰】伊翾羽 (另一個回答者)所說,寫出自己的心聲就好,以為詩歌本來就沒有什么限制的。
建議只有這么多了,我也才上六年級,剛會寫詩。
范文 寫母親,父親,同學,草花樹,蜜蜂……………………好多野~~~~~ 關于母親的詩歌獻給母親的贊歌 踏著春的氣息 這個美好的日子 走向您,走向我 我的心潮像大海一樣激情磅礴 好想為您唱一曲頌歌 我不是歌唱家,我不是詩人 我不會把動人的旋律譜寫成詩篇吟哦 我缺少閃光的靈感,天才的思維 我慚愧最深沉的愛不能用涓涓細流訴說 可是今天, 我要為您獻上一首心歌 愿我的歌,化作針線 為您縫合綻裂的傷口 愿我的歌,化作雨珠 為您滋潤干渴 愿我的歌,化作云朵 為您的生活獻上芳香 愿我的歌,化作云霞 為您折射太陽的光澤 歲月爬上您的額頭, 時光劃過我的雙肩, 那香甜可口的飯菜, 那溫綿柔軟的毛衣; 那孜孜不倦的教誨; 把您與我的生命相連。
我終于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那么一樣東西, 比長江之水更加連綿不絕, 比黃河之勢更加攝人心魄; 比松柏之綠更加堅韌長青; 那就是你的愛, 你深沉的愛, 無私的愛, 我的母親。 我不懂你給我的一切 但你來為我擦亮雙眼 于是 世界就展現在我的眼前 在我陌生的人生路上 總能看到有一雙大手在助我前行 于是,我的人生再不寂寞 我的道路不再陌生 看著您那雙美麗的大手 眼前的視線已模糊不清 愛聽你熟睡的呼吸 應該多些這樣的休息 你的疲憊我的心急 哪一個先被撫平 象是一條蜿蜒的河緩緩流著 內心無盡的溫暖擁抱著我 是你疲憊的身影鞭策著我 再靠近你再靠近你 心中吶喊不讓我聽 你的雙肩你的雙肩 扛起河山扛起日月 永永遠遠無悔無怨 熾熱的愛滾燙心間 騰格爾-父親和我 是你創造了這個家 然后又創造了我 是你拖著我的手 從昨天走到現在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同學 今晚的夜空,如此明凈 同學的相聚,似清澈的河水 來去匆匆 相見只是瞬間的陌生 一聲“珍重”道不盡 五湖四海的雨水情 燦爛的每張笑臉 一路回味與分享 昨日流逝的喜和痛 濃烈的情感如浪潮般奔涌 你和我一起 盡情地品味著色彩斑斕的人生 校園里釀制的美酒 亢奮與激動的交融 經過狂風暴雨的洗禮 這青春的酒啊更美更濃 相聚是一團燃燒的烈火 離散是滿天璀璨的星星 就用這生命之光 映照我們彼此 純潔而美麗的心靈 不一定要很長的。
以下是老師的看法 詩論-----如何寫現代詩歌 1\詩太實則笨,太虛則假,或者是空洞 2\詩就寫作對象而言一定要抓住情、理、事,就藝術而言不僅要有節奏感、形象感、質感、動感,而且尤其要有力度、硬度、廣度、深度。四感四度取決于創作者的精神思想與藝術素養,然而,最終還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
根據我的經驗:多用實詞,少用虛詞,尤其要少用或者謹慎地使用關聯詞;多用實物名詞,少用抽象名詞;句子的結構要緊湊有力,句子與句子要互相咬合互相支持;一個詩篇不可能每個詞每個句子都是詩意的,或者說它的詩意是沉寂的,但不能視其為無用,許多情形里,只要你找到一個關鍵句子將其擊活,這大體上就是古人說的“振起全篇”吧,如是,詩篇才能在表面看起來的笨拙中實現堅實、堅硬,獲得質感。 3\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4\ “詩如其人”,“詩是其人”,我們倡導詩人與詩在內涵、外延上要合為一體,即詩人在詩中用語碼肯定的、弘揚的、贊頌的、批判的、鞭笞的、否定的,詩人也要在俗世中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從而使詩成為詩人的行動準則,使詩人的俗世德行成為詩的有機組成部分,使生存理念能轉化為詩性現實,從而使人的詩性本質在特定個體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完成,讓詩中、紙上、網上的詩人成為名付其實的生活中的詩人。 5\什么是反諷?從古希臘到黑格爾,到浪漫主義文學,再到新批評、結構主義和后現代理論,都對它有不同的解說;它既是一種修辭方法,也是一種美學和哲學觀念。
具體到詩歌,反諷的基本含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一種修辭手法,即“所言非所指”。它造成了表層語義和深層語義之間的差異。
(2)詩歌文體的一般性原則,也就是說,詩歌語言從來就不是或不應該是單一的、透明的符號系統;任何一首詩的語言,不論寫作者的“主觀”意圖是什么,都會由于語境的作用而發生轉義。 詩歌的寫作手法主要有哪些?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