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事物發展趨勢越來越好的名言警句 古語 詩詞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代:李白《行路難·其一》
譯文:相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總會到來,到時定要揚百起征帆,橫渡滄海!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陸游《游山西村》
譯文: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度頭萬木春。——唐代: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譯文: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代:李白《將進酒》
譯文:上專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
5、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代:劉禹錫《浪淘沙·其八》屬
譯文: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6、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唐代:王灣《次北固山下》
譯文: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2. 為何柳永詞代表宋詞發展的新階段
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著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
柳永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景物風光,另有游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并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后世影響也十分深巨。
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并進。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制始備。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練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后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組)”;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志》卷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于柳永。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蘊藉而情韻更雋永深厚。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近人夏敬觀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詞分化而出,猶如一水中分,分流并進。
3. 表示發展到興盛階段的詞或成語
承平盛世:承平:太平。太平、興盛的時代。
盛極一時:形容一時特別興盛或流行。
太平盛世:安定、興盛的時代。
蒸蒸日上:蒸蒸:上升、興盛的樣子。一天比一天上升發展。形容事業一天天向上發展。
欣欣向榮:欣欣:生機勃勃的樣子;榮:茂盛。形容花草樹木生長旺盛。比喻事業蓬勃發展,興旺昌盛,日漸壯大。
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這里借喻文人眾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眾多,文化興盛。
如日中天: 好像太陽正在天頂。比喻事物正發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
支葉扶疏:支:同“枝”。枝葉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形容樹木茂盛。也比喻宗支繁衍鼎盛。
4. 比喻事情正發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是什么成語
高潮迭起
原詞:高潮迭起
拼音:ɡāo cháo dié qǐ
意思:
① 在潮的一個漲落周期內,水面一次又一次地興起、上升的最高潮位。
② 比喻事物高度發展不斷增高的階段。
③小說、戲劇、電影情節中矛盾不斷重復出現、發展的頂點。
出處:
殷謙雜文《韓寒是個“革命家”殷謙/著》:“作家罵戰我是見過幾回的,大家都義無反顧地撕破了臉皮,氣焰囂張其間的乖異與混亂,令人瞠目結舌,仿佛文壇上沒有什么君子和紳士,而作家各個都揮舞著沙包大的拳頭左右開攻,真是高潮迭起,幾個因罵成名,以罵得利的作家瞬間變成了打手、流氓和暴徒。”(參見《韓寒是個“革命家”》殷謙/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用宋詞形容事物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