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過中華詩詞之美的同學們誰能告訴我:葉嘉瑩是在哪一集里提出:
一、詞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詞是一種特殊的東西,本來不在中國過去的文以載道的教化的、倫理道德的、政治的衡量之內的。它完全是唯美的藝術的歌詞。可是后來的詞學家、詞學評論家,他們把道德倫理的價值標準,加在中國這個本來不受倫理道德限制的歌詞上面去了。
清朝的詞學家張惠言,認為詞這種文學形式,是可以表現“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近代的學者王國維雖不贊同張惠言,但他舉了很多五代和兩宋的詞,說這些個詞人所寫的一些詞句,表現了“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人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由此可見,詞,不在社會倫理道德的范圍標準之內,可是它可以給讀者豐富的多方面的聯想。
二、為什么
主體的意識和客體的現象接觸的時候,主體的意識就產生了一種活動,這種活動帶有明確的意向性這就是西方的現象學學說。研究闡釋學的人說,作者在寫作的時候,有一種主體意識活動,我們研究、欣賞、批評作品的時候,就要向回倒溯,探討原來作者的思想意識是怎樣活動的。但我們不可能完全客觀的掌握作者的原意,總會或多或少的把自己的情感和背景加到作品中,即衍生義。
詩者,志之所之,所以詩一般來說都是顯意識的,是作者本身帶著意志觀念的。而詞,本來是詩人文士寫給美麗的歌女去歌唱的歌詞,沒有想把他的思想懷抱理想志意都寫到詞里面。但是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絕對。詩人文士在創作的時候,無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覺中,隱意識的,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流露到愛情的歌詞中。
三、詞的美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為詞的性質下了這樣幾句定義: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要眇宜修”是一種內外統一的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細膩的最纖細幽微的,而且是帶有裝飾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種美。
詞為什么有這種美?在形式上,詞有許多參差錯落,精致曲折的變化,不像詩有韻律的要求。在內容上,因為詞是寫男女愛情相思離別,為配合這種歌唱的場合和歌唱的人物歌女的,所以詞寫的柔婉細膩,具有女性的美。
四、溫庭筠《菩薩蠻》上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這首詞的表面意思是一個美女在閨房之中起床、梳洗、畫眉、簪花、照鏡、著裝的過程。可是詞比詩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聯想,也就是說從讀者的聯想中滋生衍生出來的意義,這是溫詞的一個特色。他常常不用理性的說明,給人的只是一種感官的印象。
西方流行一種新的學說,叫符號學,它的意思是說,語言或者文字,只是一個符號。一個語言的符號,一般是帶給我們一個理性的認知的意義的。有時帶給我們的雖不是理性認知的意義,而是一種感官的印象,但也可以指向一個認知的意義。至于如何判斷,要適應當時時代文化的背景,才能夠成立。例如詞中的“小山”,山眉不成立,山枕不成立,插梳不成立,只有小小的山屏是成立的。
語言學家索緒爾提出,語言作為一個符號的表達,有兩種必要的作用,一種是語序軸的作用,一種是聯想軸的作用。所謂語序軸指哪里停頓,怎樣標點。一首詩歌,是好是壞,語序軸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聯想軸上的作用是什么?他說每一個語言,都有和它相似的一系列的語言,比如“美人、佳人、紅粉、峨眉”等都是說美麗女子的,就像一個譜系。創作的時候,可以根據細微感覺的質地選用。而在你選擇以后,每一個符號,都會引起人們不同的聯想。
“峨眉”,作為一個語言符號,在聯想軸上,已經有作用了,它比喻一種才德志意的美好,這“峨眉”就有一種比興寄托之意在里面。溫庭筠說“懶起畫峨眉”是畫眉,這畫眉就更有一個比興的傳統了。
在第二段最后一句
2. 葉嘉瑩講詩詞講得怎么樣
這么說吧,葉嘉瑩講詩詞在深度上其實是不及沈祖芬和周振甫繆鉞俞平伯等人,更比不上唐圭璋夏承燾龍榆生。
你要是專業的,還是應當看這些人的,業余的話可以看葉嘉瑩的。但是她也有自己的特點。
一是因為她長期國外講學的背景,將西方理論和中國詩詞結合的比較多。二是她的講解很有女性特質,偏于感性,對詩詞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和深厚的感情,表達能力也不錯。
作品有:《迦陵論詞叢稿》《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迦陵論詩叢稿》《從中西詩論的結合談中國古典詩歌的評賞》《求是學刊》1985年第5-6期《杜甫《秋興八首》集說》《唐宋詞十七講》《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岳麓書社 1990.7《詩馨篇》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1.10《阮籍詠懷詩講錄》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7《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古典詩詞講演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漢魏六朝詩講錄》河北教育出版社 《清詞叢論》《我的詩詞道路》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宋詞名家論稿》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葉嘉瑩說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迦陵著作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中國書店 2001~《名家品詩坊, 唐五代詞》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4《陶淵明的飲酒詩》臺北:桂冠《多面折射的光影 葉嘉瑩自選集》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4《南宋名家詞講錄》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葉嘉瑩自選集》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5《葉嘉瑩說中晚唐詩》中華書局2008年1月版《人間詞話七講》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小詞大雅——葉嘉瑩說詞的修養與境界》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版 。
3. 牧童短笛中的妞妞扭牛中心思想怎么寫
妞妞扭牛中心思想怎么寫 答:《唐宋詞十七講》之經典自不需我多言。
今天我要說的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如何為斂財而用粗制濫造糟蹋掉這本好書的。 首先是封面。
一本標價48元的書竟然沒有加塑封,而封面用紙(較薄,有點磨砂和熒光效果,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材料)又是極易沾染污垢的。于是,在這樣炎熱的夏天里,購書網站打包員的指印便不可避免地留在了封面上,給我留下了惡劣的第一印象。
其次是紙張,難以想象這是怎樣粗糙的紙張!不僅是薄得兩面透光,隨手一翻,便是滿目的坑坑洼洼!說是馬糞紙稍嫌過分,但紙質絕對比不上復印店里一毛印一張的A4紙。這是對唐宋詞的玷污,是對葉嘉瑩的玷污! 在排版印刷上,我就不多說故意加大字體行漲價之便的低級伎倆了,出版社想多掙錢,也要先把書印好啊。
可我手上這本書,頁面歪斜,裝訂差勁,至于像樣的裝幀設計更是欠奉,真讓人懷疑是D版。 然后就是校對錯誤了,這一點更是讓人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
4. 以葉嘉瑩先生的小故事為材料的作文大全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歷史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語言藝術,詩詞以言志表情誼,是漢字文化的最高表現形式,也是華夏文明傳承千年的藝術瑰寶。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在閃爍的霓虹燈下,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上,難免私欲擾心,心智枯寂。那就讓我們沉浸于唐詩宋詞的柔美中,和潛伏在各個時代里的深邃的靈魂,剪燭西窗,把酒夜談;和流淌在各個情景中的深刻的文字,相互交融,傾訴生平,在靜美的夜色中盛開一樹芳華。
而通過閱讀葉嘉瑩先生的《唐宋詞十七講》,讓我們更好的在詩詞的海洋中徜徉,探尋到蘊藏在詩詞中一種古樸,本土的美感,宛如在寂靜的江南小城中走過斑駁的青石板,走過彎彎的小石橋,在綿綿細雨中嗅到淡淡的芳香。
她說,我是在苦難之中成長起來的,伴隨著我的苦難,給了我理想給我力量的就是中國古典詩歌。1924年,葉嘉瑩出生于一個北京的書香世家,在父輩的耳濡目染之下,她對于中國古典詩詞尤為熱愛。17歲時她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此時的她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感發生命與人生智慧,注定此生與詩書相伴。20世紀60年代,葉嘉瑩在美國哈佛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任客座教授,她將西方的文學論融入中國詩詞教學研究之中,學貫中西,自成體系。1979年,在海外漂泊多年的葉嘉瑩,毅然選擇回國教書,已至花甲之年,治學仍然仔細嚴謹,兢兢業業,將泉泉詩意注在詩中。她說
“苦難的打擊可以是一種催傷,但同時也可以是一種鍛煉。”不是說要看破紅塵,但有時候我們確實要看破一些紛紛擾擾,獲得更大的精神的自由,代價是不得不承受一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而且在苦痛中要支持著不能夠倒下去。
中華文化傳統中胸懷理想的文人,在精神上往往也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士人。既要獨善其身,又要兼濟天下。如果眼見著一種寶貴的文化傳統日漸消亡,作為一個深知其價值和意義的人,難免會有一種難言之痛。葉嘉瑩心懷這痛苦,擔萬任于雙肩,腳踏實地地做著傳承與開拓的工作。
余雖不敏,但余誠矣。
《唐宋詞十七講》是葉嘉瑩多年來輾轉各地講課時的錄音整理。“一般來說,我自己對于講課本來就是沒有準備講稿的習慣。這倒還不只是因為我的疏懶的習性,而且也因為我原來抱有一種成見,以為在課堂上的即興發揮才更能體現詩詞中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而如果先寫下來再去講,我以為未免要死于句下了。”她平生喜歡“以無生之覺悟做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境過樂觀之生活”。
下面我分別從葉嘉瑩先生筆下的柳永,馮延已和蘇軾,來深入探究這本書。
幾曲別歌斷柔腸——柳永
5. 葉嘉瑩詩詞
1930年,6歲的葉嘉瑩就隨家庭教師讀《論語》,9歲考入篤志小學,一年以后,以同等學歷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8]
1941年,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 專攻古典文學專業。時值抗戰,北平被日本占領已有將近4年之久。她的父親已因“七七事變”隨國民政府西遷,與家中斷絕了音信。同年9月,其母因癌癥住院,術后不久即去世。葉嘉瑩便與伯父、伯母及兩個幼弟一同生活。淪陷區中,生活艱苦,幸而一應家務尚有伯母操持,葉嘉瑩在讀書方面并未受到太大影響。在喪母的悲痛中,葉嘉瑩反而寫作了大量的詩詞。[9]
1945年葉嘉瑩大學畢業,先后在當時的北平佑貞女中、志成女中、華光女中任教。
1948年葉嘉瑩南下到南京結婚,不久隨丈夫遷居臺灣,并在臺灣生活了十八年,度過了人生中一段極為艱辛的歲月。[8]
1954年,葉嘉瑩到臺北二女中任教,1950年被臺灣大學聘為教授,并先后受淡江文理學院、教育廣播電臺、教育電視臺和輔仁大學的聘請,教授詩選、文選、詞選、曲選、杜甫詩等課程。[8]
1956年夏天,臺灣的教育主管部門舉辦文藝講座,邀請葉嘉瑩講了幾次五代和北宋的詞,葉嘉瑩遂由創作逐漸轉至評賞。
1958年,葉嘉瑩為《淡江學報》寫了《溫庭筠詞概說》一文,評詞態度漸漸由主觀轉入客觀,不過葉嘉瑩仍在后來評賞詩詞時帶有一種心靈與感情的感發之力量,并作為一種特色保留下來。
6. 求一本古詩詞解析的書
1.唐詩小史,羅宗強著。這是一本我一讀再讀的小書。如果想了解唐詩的全貌,并且了解唐詩不同時期的特點及唐詩的成就為何能成為詩歌巔峰的,這本書是非常好的選擇。書不厚,文字通俗可讀性極強,推薦。
2.人間詞話,王國維著。這是一本我從中學讀到研究生的小書,但知名度也是極高的。對文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知道王國維的份量。我覺得這本書是初學者能得到很多啟發,研究者能得到很多滋養的詞學著作。薄薄一本,分條陳述,每條短的不過幾十個字,哪怕帶到旅途慢慢咀嚼一條,也別有風味。著名的人生三境界即由此出,何妨讀下不多的全文呢?
3.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著。葉嘉瑩先生有頗多著作,如果對杜甫,李商隱,陶淵明,王國維等有興趣可以讀她的專著。這本書我認為是最適合第一次閱讀的先生的書。先生的書以女性獨特的敏感細膩解析唐宋詞的美感,特別講究詩詞中的興發感動,可以說風格在諸家中獨樹一幟。
4.杜甫評傳,莫礪鋒。將我與我同學的一句話合體,那就是現在講杜甫的有兩個人打動我們,一個是葉嘉瑩,一個是莫礪鋒。莫先生作為南京大學著名教授,在杜甫研究方面很有心得~~這本書比較厚重,卻是比較全面的介紹了杜甫的詩與人的。
5.唐宋名家詞選,龍榆生。詩歌的選本如果推唐詩三百首,詞我較推重這本。或許因為一些政治原因,龍榆生相對不為大眾知曉,但他的選本無論在篇目還是在音韻上,都蘊含很多東西。另外不僅局限于閱讀唐宋詞的朋友可以讀讀他的近三百年來名家詞選,明清詞會讓我們刮目相看的。
6.唐詩雜論,聞一多。我一直覺得中學語文課本與政治歷史課將聞一多平面化了。其實他的古典文學研究別有成就。聞一多論唐詩感情濃郁想象豐富,讀起來特別熱烈,特別富于色彩。
唐宋詩詞值得推薦的書有太多太多,手機黨碼字這么多也是真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讀古典詩詞,感受詩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