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昆曲的詩詞有哪些
1.《清明》 南宋 高菊澗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
日墓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尊前。
2.《慶宮春》 北宋 周邦彥
云接平岡,山圍寒野,路回漸展孤城。衰柳啼鴉,金風驅雁,動人一片秋聲。倦途休駕,淡煙里,微茫見星。塵埃憔悴,生怕黃昏,離思牽縈。
華堂舊日逢迎,花艷參差,香霧飄零。弦管當頭,偏憐嬌鳳,夜深簧暖笙清。眼波傳意,恨密約,匆匆未成。許多煩惱,只為當時,一晌留情。
3.《宮詞》 唐 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畫漏長。
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绔宮人掃御床。
4.《春宿左省》 唐 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5.《書湖陰先生壁》 北宋 王安石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 昆曲是唐詩宋詞元曲的延續嗎
不是哈,兩者沒有直接的延續關系。但是在文學上有些繼承性,因為昆曲劇本也是曲牌連綴,用的曲牌有些是元散曲里面的,而且有些昆曲劇目是元雜劇改編而來的。但是聲腔等就有很大差別了。
元曲來自于說唱藝術,所以分末本——由正末主唱和旦本——由正旦主唱,所唱是北曲,以中原音韻為主;而昆曲主要來源于南戲,地方歌舞及采茶戲是其主要來源,演唱自由,可獨唱,對唱和輪唱,所唱是南曲,以吳音韻為主。但是昆曲中也保留了不少北曲,比如《單刀會》《林沖夜奔》《牡丹亭·冥判》。元曲嘛,只要有譜能唱的,比如他每首都有曲牌。而昆曲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不是簡單的戲曲,她的文學基礎源于元曲,而唱腔和表演方式就是通過很多藝術家的融合改造而形成的一種藝術。所以昆曲是更多元化的藝術。元曲只是作者個人的感情的抒發,自我吟唱。
3. 昆曲是唐詩宋詞元曲的延續嗎
不是哈,兩者沒有直接的延續關系。
但是在文學上有些繼承性,因為昆曲劇本也是曲牌連綴,用的曲牌有些是元散曲里面的,而且有些昆曲劇目是元雜劇改編而來的。但是聲腔等就有很大差別了。
元曲來自于說唱藝術,所以分末本——由正末主唱和旦本——由正旦主唱,所唱是北曲,以中原音韻為主;而昆曲主要來源于南戲,地方歌舞及采茶戲是其主要來源,演唱自由,可獨唱,對唱和輪唱,所唱是南曲,以吳音韻為主。但是昆曲中也保留了不少北曲,比如《單刀會》《林沖夜奔》《牡丹亭·冥判》。
元曲嘛,只要有譜能唱的,比如他每首都有曲牌。而昆曲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不是簡單的戲曲,她的文學基礎源于元曲,而唱腔和表演方式就是通過很多藝術家的融合改造而形成的一種藝術。
所以昆曲是更多元化的藝術。元曲只是作者個人的感情的抒發,自我吟唱。
4. 張充和的詩詞
她在書法、昆曲、詩詞方面的造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開班講授,享譽一時。她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體沉熟,骨力深蘊,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在各種出版的昆曲圖錄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飛、梅蘭芳這些一代大師的名字連在一起的。1943年在重慶粉墨登臺的一曲昆曲《游園驚夢》,曾轟動大后方的杏壇文苑,章士釗、沈尹默等人紛紛賦詩唱和,成為抗戰年間一件文化盛事。
張充和時在盛年,一襲暗色旗袍,“素雅玲瓏,并無半點濃妝,說笑自如”,以九十六回的《懶畫眉》開篇,《雙令江兒水》、《朝元令》、《梁州新郎》,一直唱到《羅江怨》的“四夢八空”而欲罷不能,最后以一曲《孽海記》中的《山坡羊》收篇。
中英文詩集《桃花魚》是代表作,其詩詞由丈夫傅漢思親譯,堪稱伉儷合作的佳構。
《桃花魚》:
記取武陵溪畔路,春風何限根芽,人間裝點自由他,愿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描就春痕無著處,最憐泡影身家。試將飛蓋約殘花,輕綃都是淚,和霧落平沙。
5. 求昆曲的曲詞
《牡丹亭》: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蘭。
(旦)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貼)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掃除花徑?(貼)分付了。(旦)取鏡臺衣服來。
“云髻羅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鏡臺衣服在此。
(旦)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貼)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歸](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亮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烏驚喧,則怕的羞化閉月花愁顫。
(貼)早茶時了,請行。你看:“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 嘈灤羼啵旎ㄌ凵沸〗鵒濉(旦)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合)朝飛暮倦,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茶蘑外煙絲醉軟。
春香呵,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貼)成對兒鶯燕呵。(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貼)“開我西閣門,展我東閣妝床。瓶插映山紫,爐添沉水香。”
小姐,你歇息片時,俺瞧老夫人去也。(旦默地游春轉,小試宜春面。”
春呵,得和你兩留連,春去如何遺咳,恁般天氣,好困人也。春香那里?天呵,春色惱人,信有之乎!常觀 詩詞樂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誠不謬誤矣。
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宮之客?昔韓夫人得遇于郎,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約偷期,后皆得成秦晉。吾生于宦族,長在名門。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光陰如過隙耳。可惜妾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山坡羊]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
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則索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遲延,這衷懷那處言!淹煎,潑殘生,除問天!身子困乏了,且自隱幾面眠。
(生持柳枝上)“鶯逢日暖歌聲滑,人遇風情笑口開。一徑落花隨水入,今朝阮肇一天臺。”
小生順路兒跟著杜小姐回來,怎生不見?呀,小姐,小姐(生)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里!恰好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枝乎?(旦)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山桃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
在幽閨女自憐。 小姐,和你那答兒講話去。
旦)那邊去,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旦)秀才,去怎的?(生)和你把領扣松,衣帶寬,袖梢兒摸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
(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園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麗娘,與柳夢梅秀才,后日有姻緣之分。
杜小姐游春感傷,致使柳秀才入夢。咱花神專掌異玉憐香,竟來保護他,要他云雨十分歡幸也。
(末)單則是混陽蒸變,看他似蟲兒般蠢動把風情煽。一般兒嬌疑翠綻魂兒顫。
這是景上緣,想內成,因中見。呀,淫邪展污了花臺殿。
咱待拈片 落花兒驚醒他。他夢酣春透了怎留連?拈花閃碎的紅如片秀才才到的半夢兒,夢畢之時,好送杜小姐仍歸香閣。
吾神去也。生)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小姐可好?則把云鬢點,紅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呵,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恨不得肉兒般團成了片,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
(旦)秀才,你可去呵?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生)姐姐,你身子乏了將息,將息。姐姐,俺去了。
姐姐,你可十分將息,我再來瞧你那。“行來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旦)秀才,秀才,你去了也?(老旦)“夫婿坐黃堂,嬌娃立繡窗。怪他裙衩上,花鳥繡雙雙。”
孩兒,孩兒,你為甚瞌睡在此?咳也。孩兒怎的來?(旦)孩兒適花園中閑玩忽值春暄惱人故此回房。
無可消遣,不覺困倦少息。有失迎接,望母親恕兒之罪。
(老旦)孩兒,這后花園中冷靜,少去閑行。孩兒,學堂看書去。
(旦)先生不在,且處消停。(老旦)女孩兒長成,自有許多情態,且自由他。
正是:“宛轉隨兒女,辛勤做老娘。”哎也,天那,今日杜麗娘有些僥幸也。
偶到后花園中,百花開遍,睹景傷情。沒興而回,書眠香閣。
忽見一生,年可弱冠(52),豐姿俊妍。于園中折得柳絲一枝,笑對奴家說:“姐姐既淹通書吏,何不將柳枝題賞一篇?”那時待要應他一聲,心中自忖,素昧平生,不知名姓,何得輕與交言。
正如此想間,只見那生向前說了幾名傷心話兒,將奴摟抱去牡丹亭畔,芍藥東邊,共成云雨之歡。兩情和合,真個是千般愛惜,萬種溫存。
歡畢之時,又送我睡眠,幾聲“將息”。正待自送那生出門,忽值母親來到,喚醒將來。
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夢。忙身參禮母親,又被母親絮了許多閑 話。
奴家口雖無言答應,心內思想夢中之事,何曾放懷。行坐不寧,自沉如有所失。
娘呵,你教我堂看書去知他看好一種書消悶也。
6. 贊美昆曲的文章
《昆曲入夢》南京秦淮河不遠處的內橋,有一座白墻青瓦的精致建筑:廿一·煦園,坐落于喧囂的城南而鬧中取靜。
若沒有走進院落停下腳步,側耳墻邊,便可聽到委婉凄美的昆曲飄入耳際;若循聲而去,尋得的不僅是那儒雅巾生和裙沙明艷在舞臺上的玉指纖纖、水袖盈盈,更是尋得了綿綿不絕的昆曲的傳統文脈。走進煦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昆曲《桃花扇》、《牡丹亭》人物的油畫和漆畫。
庭院的正前方是古樸典雅的戲臺,兩側分別是客座,每個包廂的名字都是昆曲的曲牌名,墻面的昆曲主題裝飾畫活靈活現。縱觀每個角落,昆曲元素無所不在。
看著品著,我心中一段水磨腔便汩汩流出。真是:昆曲靈魂滿煦園,引我翩翩入夢來 我常常去南京紫金大戲院聽昆曲。
不論是“折子戲”,還是“桃花扇”、“碧玉簪”等傳統戲,或是現代版“牡丹亭”等,總是讓我如癡如醉。看戲聽曲,昆曲肯定是聽更為確切,因為故事里的情節、戲中人物命運都熟稔于心,所以人們常常說“聽戲”是有道理的。
每每演出結束,演員謝幕完畢,我還站在舞臺邊不忍離去。今日尋聲來到煦園,感覺與在劇場聽昆曲有了太多的不一樣。
在煦園里聽戲是體驗,是捕捉,感覺戲里的某個人物就是自己;我可以隨著戲里的節奏輕輕撥動手指儼然當是抖動水袖,再在心里默默亮那么一嗓子真是過足了戲癮。也許這就是煦園的魅力和高雅的格調吧。
這不,蕭聲、琴聲、笛聲就這樣間或響起,這時或名角或新秀依次穿行在絢爛的舞臺上,從他們細碎的腳步里,從他們的唱詞中,我忘了今夕是何年,也不知道是走在前世還是活在今生。
你看,《游園》里的杜麗娘與春香主撲二人邊走邊說進入了花園。“皂羅袍”的名段就這樣輕輕飄來:“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這韶華賤!”這個段子是我最早聽昆曲的“入門”曲,今天再聽還是神思恍惚,心隨戲動人在夢里游。我就是這般在昆曲的夢幻里走得很深很遠了。
昆曲《牡丹亭》的精髓是“游園”“驚夢”。“尋夢”“拾畫叫畫”也是由夢而來。
熟知的故事情節,結局也在想象之中。今天在煦園再次觀看,重溫故事,徜徉在湯顯祖的有情天地,還是被它深深打動。
它告訴我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愛情就是不計生死,不問功利的追求過程。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為尋覓真心所依而付出真情和代價,我不得不為杜麗娘柳夢梅的愛情歷程而怦然心動。
昆曲用載歌載舞的藝術表演形式,用至情至性的故事內容為我打開那么一扇窗,從窗里望去,我便看到了契合自己內心的一種難于言語的東西,那是常常在夢里才能想到和看到的東西,真的就飄然而至落在我的眼前。無論悲傷還是快樂,得到的是獨屬我自己的那一份從容、淡然、優雅的內心感受!我喜歡《牡丹亭》纏綿而凄美的唱腔,我贊美杜麗娘柳夢梅真摯而夢幻的愛情,我迷戀昆曲的華美、細膩、精致、婉轉在舞臺上的呈現。
雖然故事里的人物永遠棲息在牡丹亭里,永遠做著寂落而圓潤的夢,但我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在“步步嬌”“畫眉序”“三桃紅”的節拍里,調整出一塊永遠屬于他們的內心領地并細心地傾聽他們的低吟慢唱…… 人們常常會說,聽昆曲是一種奢侈。它不僅是一種戲曲形式,也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我理解的就是通過昆曲陶冶,使自己的心境從此變得從容。如今我們生活工作在快節奏里,雖然穿著時尚,妝容精致,但每天置身于忙碌之中,似乎有著永遠也做不完的瑣事,哪有多少時間去品味“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里的意境,更別說去做一個很從容的夢!從這個角度來講,又怎能不是現如今的“姹紫嫣紅付與斷井頹垣”啊?若能在閑暇里欣賞一場昆曲,從中尋求到一種細膩婉轉清雅的感覺,從昆曲的至情至性的內容里,感悟到人生的真諦也就足夠了。
當昆曲在我生命里穿行的時候,當“粉墨是夢”的曲子再次從我耳邊響起的時候,當MP3里的“雁過聲”伴隨我行走在城市和鄉村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是在編織著一個送給自己的信物,是在觀賞煩惱工作之余給自己打造的美麗風景,是在昆曲里寄托一個自己曾經的夢想。總之,我注定是與昆曲有緣分的!昆曲對我來講,就象江南的早春時節一定要去看的油菜花,就象空暇里放松要去的健身房,就象每天要打開電腦看有沒有朋友的留言,就象在眾多嬌艷花叢里我更喜歡茉莉的清香…… 此刻,戲臺上的燈光已經由明轉暗,曲子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悄然停止,《牡丹亭》已在暮色中落幕。
戲中的一個個人物的造型倏然疊過,又各自回到了原來的故事里,只是我心里的節拍還在。我把自己從夢里叫醒,告知已是秋日。
《牡丹亭》里的哀怨纏綿也好,驚夢尋夢拾畫叫畫也罷,早已經被另外一個季節收藏。但是昆曲永遠是我人生旅途上的最愉快伴曲,永遠是我用雙手緊緊捂在胸口那暖暖的珍藏…… 擴展資料:藝術特點:昆劇作為一個曾經在全國范圍內有著巨大影響的劇種,在歷盡了艱辛困苦之后,能奇跡般地再次復活,這和它本身超絕的藝術魅力有緊密關系,其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它的音樂上。
昆劇行腔優美,以纏。
7. 有沒有一些好聽的詩詞牡丹亭經典的葉來幾個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鳳棲梧》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佚名《詩經。邶風。
擊鼓》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三五七言》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鳳求凰。
琴歌》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李白《三五七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曹植《明月上高樓》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納蘭性德《虞美人》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婦吟》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陳衡恪《題春綺遺像》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梁啟超《臺灣竹枝詞》 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徐干《室思》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司馬光《西江月》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黃景仁《綺懷詩二首其一》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李商隱《無題六首其三》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 牡丹亭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忙處拋人閑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銷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
玉茗堂前朝復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