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迎春樂》宇文虛中——解析
注寶幡:寺廟里懸掛的旗幡叫寶幡,幡是長條形的彩旗,過去寺廟里有在立春日懸掛旗幡的習俗,以示慶祝一元復始。
彩勝:唐宋風俗,立春日用彩紙或絹剪成花朵、雙燕、小幡等形狀的頭飾妝扮女兒兒童,叫彩勝或華勝。金縷:金縷衣,代指女人華麗的盛裝。
鶯花:鶯啼花開的省語,指春天。祝:禱告。
大意:寺廟里掛滿了慶賀的旗幡,大街上到處是身穿華麗的盛裝頭上戴著各種彩勝的婦女兒童,那剪得栩栩如生的雙燕在女子的發釵頭上輕盈地飛舞(人們都在慶賀春天的到來)。但人們要想知道春天是從哪兒來的,應該去問遙遠的南方飛來的大雁,去看長江邊上早已萌發的綠樹(隱喻思鄉之情)。
故國鶯啼花開的春天又由誰來做主,感嘆我被羈留在這里已經好幾年了,人也憔悴了很多。且奠一杯酒暗自禱告春風,你最好能把我吹回故鄉去。
2. 把酒祝東風,吹取人歸去這首詩什么意思
迎春樂·立春寶幡彩勝堆金縷⑴,雙燕釵頭舞⑵。人間要識春來處。天際雁,江邊樹。故國鶯花又誰主⑶。念憔悴,幾年羈旅⑷。把酒祝東風⑸,吹取人歸去。[1]
⑴寶幡、彩勝:用有色歲絹或紙,剪成的雙燕、小幡、人形、花朵等頭飾。鏤金錯彩的稱“金縷”。⑵釵頭:釵的首端。⑶鶯花:鶯啼花開。⑷羈旅:寄居異鄉。⑸把酒:手執酒杯,謂飲酒。[2]
白話譯文人們頭上戴著幡勝舞動著紙做的雙雙春燕,剪彩縷金,熱鬧異常,載歌載舞。然而真正知道春天到來的,是從故國南方飛來的大雁和被春風染綠的樹木。風雨迷茫的故國啊,如今誰主沉浮,回想自己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出使金國已經數年被囚,舉杯祝愿著強勁的東風,請把我吹送回江南故土![
3. 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的詩句
漢宮春?立春
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馀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譯文】
春天歸來,看佳人的頭上,搖曳著美麗的春幡。無端又來風雨,使得陣陣輕寒無法退去。去年的燕子,料想今宵夢里會飛到京都故園。我沒有心情說什么,沒有忙碌 著去置辦黃梅新酒,也沒有準備青韭新盤。暗自嘲笑這些春風,忙著吹開梅花,再染綠楊柳,時時忙碌。剛剛抽出一點時間,又來改變鏡中人青春的容顏。我心中的 愁思綿綿,無限惆悵,請問有誰能解人間種種情思?我生怕看見花開花又凋殘。大雁已先行北歸。
4. 全宋詞的圖書目錄
全宋詞:第一冊和峴:導引六卅十二時王禹偁:點絳唇存目訶蘇易簡:越江吟寇準:甘草子踏莎行陽闕引點絳唇存目詞錢惟演:木蘭花玉樓春陳堯佐:踏莎行潘闐:酒泉子掃市舞丁謂鳳棲梧林逋:相思令點絳唇霜天曉角存目詞楊億:少年游陳亞:生查子夏竦:喜遷鶯鷓鴣天聶冠卿多麗李遵勖望漢月滴滴金范仲淹蘇幕遮漁家傲御街行剔銀燈定風波存目詞沈邈:剔銀燈楊:適長相思柳:永黃鶯兒、玉女搖仙佩、雪梅香尾犯早梅芳、斗百花、甘草子送征衣、晝夜樂、柳腰輕西江月、傾杯樂、笛家弄、傾杯樂迎新春、曲玉管、滿朝歡、夢還京鳳衙杯、鶴沖天、受恩深、看花回柳初新、兩同心、女冠子、玉樓春金蕉葉、惜春郎、傳花枝雨霖鈴、定風波、尉遲杯、慢卷絀征部樂、佳人醉、迷仙引、御街行歸朝歡采蓮舍、秋夜月、巫山一段云婆羅門合、法曲獻仙音、西平樂、鳳棲梧法曲第二、秋蕊香引、一寸金、永遇樂卜算子、鵲橋仙:浪淘沙夏云峯:浪淘沙令、荔枝香、古傾杯傾杯破陣樂、雙聲子、陽臺路、內家嬌二郎神、醉蓬萊、宣清、錦堂春、定風波訴衷情近、留客住、迎春樂、隔簾聽鳳歸云、拋球樂、集賢賓、滯人嬌思歸樂、應天長、合歡帶、少年游長相思尾犯、木蘭花、駐馬聽訴衷情、戚氏、輸臺子、引駕行望遠行、彩云歸、洞仙歌、離別難擊梧桐、夜半樂、祭天神、過澗歇近安公子、菊花新、過澗歇近、輪臺子望漠月歸去來、燕歸粱、八六子、長壽樂望海潮如魚水、玉蝴蝶滿江紅洞仙歌、引駕行、望遠行八聲甘州、臨江仙、竹馬子、小鎮西小鎮西犯、迷神引、促拍滿路花、六么令剔銀燈、紅窗聽、臨江仙、鳳歸云、女冠子玉山枕減字木蘭花、木蘭花全合、甘州合、西施河傅、郭郎兒近拍、透碧霄、木蘭花慢臨江仙引、瑞鷓鴣、憶帝京、塞孤、瑞鷓鴣洞仙歌、安公子、長壽樂傾杯、鶴沖天木蘭花、傾杯樂、祭天神鷓鴣天、歸去來、梁州舍、燕歸梁夜半樂清平樂、迷神引、失調名、爪茉莉女冠子、十二時、紅窗回、西江月、鳳凰閣存目詞張:先醉垂鞭南鄉子、菩薩蠻踏莎行、感皇恩、西江月、慶金枝浣溪沙相思兒、師師合:山亭宴慢:謝池春慢惜雙雙、江南柳八寶裝、一叢花令、西江月、戚皇恩宴春臺慢好事近、清平樂、醉桃源、恨春遲慶佳節、采桑子、御街行、玉聯環武陵春、定風波、百媚娘、夢仙鄉歸朝歡、相思舍少年游、賀圣朝、生查子、夜厭厭迎春樂、鳳棲梧雙燕兒、卜算子慢、更漏子、南歌子蝶織花、訴衷情木蘭花、減字木蘭花、少年游醉落魄、喜朝天、破陣樂、菊花新虞美人、醉紅妝、天仙子、菩薩蠻怨春風于飛樂合、臨江仙、江城子、轉聲虞美人燕歸梁定西番、河傳:偷聲木蘭花、醉桃源千秋歲、天仙子漁家傲、天仙子、南鄉子、少年游定風波令木蘭花傾杯離亭宴、沁園春、戚皇恩、憶秦娥系裙腰清平樂、偷聲木蘭花、菩薩蠻、慶春澤玉聯環、玉樹后庭花、卜算子、雙韻子鵲橋仙、醉垂鞭定西番、望江南、少年游慢、荔牡丹畫堂春芳草渡、御街行、蘇幕遮、武陵春醉落魄長相思、更漏子、浣溪沙、醉桃源行香子、熙州慢虞美人、泛清苕、惜瓊花、河滿子勸金船、慶同天江城子、雨中花合、漢宮春、青門引……全宋詞:第二冊全宋詞:第三冊全宋詞:第四冊全宋詞:第五冊。
5. 跪求《迎春》《惜春》《晚春》《立春》這幾首詩
晚春
作者: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立春
作者:文天祥
無限斜陽故國愁,朔風吹馬上幽州。
天翻地覆三生劫,歲晚江空萬里囚。
烈士喪元端不惜,達人知命復何憂。
只應四十三年死,兩度無端見土牛。
迎春
作者:姚合
半年留醉待花開,曉去迎春夜始回。
風暖慢行尋曲水,天晴遠望立高臺。
亦知無處將詩請,唯得終朝把酒催。
今日柳條全弄色,游人相伴看春來。
惜春
作者:杜牧
花開又花落,時節暗中遷。
無計延春日,何能駐少年。
小叢初散蝶,高柳即聞蟬。
繁艷歸何處?滿山啼杜鵑。
6. 迎春典禮后的“打春”是什么意思
迎春典禮后便要“打春”,意在鞭策春牛,辛勤耕耘,以期有個好收成。
“打春”一說,有云來自“春打六九頭”的民諺,“打”應為“自”、“從”之意。 “打春”是指春天自“六九”開始的意思,“打春牛”的形式是后來演變而成 的。
春牛因是用泥土塑成,經過鞭打,碎成土塊,時人稱之為“芒牛肉”。唐 宋時,每至此時人爭拾之,以為其有神靈護佑,宜蓋蠶室,還可治病。
后春牛 改為蘆葦、紙張制作,牛肚子中置滿谷物和紙做的小牛。春牛打破后,落下 糧食和小牛,意味著今年是個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好年景。
7. 元代詞中有哪些描寫酒的
元代詞中描寫酒的有: 1。
把酒祝東風,吹取人歸去。——《迎春樂?立春》 作者:宇文虛中。
2。……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鷓鴣天?賞荷》 作者:吳激。 3。
痛飲休辭今夕永。與君洗盡,滿襟煩暑,劇作高寒境,——《青玉案?飲興》 作者:黨懷英(1134—1211年),字世杰,馮翊(今陜西大荔)人。
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年)擢進士甲科,官翰林學士承旨。 4。
……剩著黃金換酒,羯鼓醉涼州。——《望海潮?從軍舟中作》 作者:折元禮,字安上,世為麟撫經略使。
明昌(完顏景年號)五年(1194 年)兩科擢第?學問淵博,為文有法度。官至廷安治中。
死于葭州之難。 5。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飲更何成。三杯漸覺紛華遠,一斗都澆塊磊平。
醒復醉,醉還醒,靈均憔悴可憐生。《離騷》讀殺渾無唻,好個詩家阮步兵。
——《鷓鴣天》 作者:元好問(1190—1257年),字裕之,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入。 進士出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
金亡不仕,以整理故國文獻自任,就金源歷代實錄而編纂之。是金代著名詩人。
6。……漏聲未殘,人半醉,尚追歡。
……繁華夢斷,醉幾度春風雙鬢斑。——《望月?婆羅門引》 作者:段克己(1196—1254年),字復之,號遯離,稷山(今山西稷山)人。
金末舉進士,入元不仕,與從弟成己避地龍門山中二十余年而卒。 7。
一杯聊為送征鞍。 落葉滿長安。
…… 且放酒腸寬,道蜀道,而今更難。 ——《太常引》 作者:楊果(1197—1269年),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安國)人。
金正大初登進士第。 元初官河南課彈及經略司幕官,中統二年入拜參知政事,后為懷孟路總管。
8。花月流連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木蘭花慢》 作者:劉秉忠(1216—1274年),字仲晦,自號藏春散人,刑州(今河北邢臺)人。元時,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
死后封趙國公,常山王。 9。
誰道微官淡無味?錦障泥,路人爭笑山翁醉。——《越調?小桃紅》 作者:王惲(1227—1304年),字仲謀,號秋澗,衛州汲縣(今河南衛輝)人。
元朝時,姚樞宣撫東平,辟為譯議官,累官至中奉大夫。 10。
悶酒將來剛剛咽,欲飲先澆奠。頻祝愿,普天下心廝愛早團圓。
……——《雙調?潘妃曲》 作者:商挺(1209—1288年),字孟卿,號左山老人,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人。由金入元后,官至參知政事、樞密副使。
11。從今萬八千場醉,莫酹劉伶荷鍤墳。
——《鷓鴣天》 作者:姚燧(1238—1313年),字端甫,洛陽人。 元時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浩。
12。……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
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時登高節?囑咐俺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雙凋?夜行船?秋思》 作者:馬致遠(1251—1321年以后),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退隱。
13。……畫船兒天邊至。
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雙調?水仙子》 作者:張養浩(1270—1329年),字希孟,山東濟南人。
初為東平學正,累遷至禮部尚書。 1。
4……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雙調?水仙子》 作者:喬吉(1280—1345年),字夢符,太原人。
流寓杭州。詞曲多清麗,善寫景。
15。芳草平沙,斜陽遠樹,無情桃葉江頭渡。
醉來扶上木蘭舟,將愁不去將人去。——《踏莎行?江上送客》 16。
作者:張翥(1287—1368年),字仲舉,晉寧(今屬云南)人。元初召為國子助教,累遷翰林學士承旨致仕。
以詩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