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詩煉字賞析文章很緊急
1、李彌遜的《春日即事》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首句中的“網”字妙.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2、宋祁的《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是千古名句.一輕一鬧逸趣橫生.如絲的楊柳臨風飄拂,如輕煙淡霧,這已是絕妙的比喻,但詞人還覺不夠,又用通感的手法,著一“輕”字,讓氣溫有重量,似乎可稱斤計兩;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作者用一“鬧”字描寫花滿枝頭吐花噴焰的景象,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3、杜甫《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詩句想象明晨雨后春色滿城、百花盛開的美景.一個“重”字寫出了花因有雨水的滋潤而沉甸甸的,表現出春雨過后紅肥綠翠的蓬勃生機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5、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獨、形單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佇立在玉階,癡癡地、徒勞望著暮色中歸飛的宿鳥.鳥歸人不歸,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愁思."空"字表達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的感情,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2. 唐詩宋詞練字悟情
又稱“煉詞”。
修辭方法之一。即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
煉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當的字詞,貼切生動地表現人或事物。據說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初作“到”,又改為“過”“入”“滿”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
古人作詩,常常“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盧延讓《苦吟》) 何為煉字? 所謂煉字,就是為了表達的需要,在用字遣詞時進行精細的錘煉推敲和創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詞獲得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這種對字詞進行藝術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煉字。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杜 甫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盧延讓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賈 島 關于"推敲"的典故: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關于于“一字師”的典故 早 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煉字題如何設問(命題角度)? 1、詩中的某個詞用得好不好?為什么?或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直接鑒賞關鍵詞) 2、詩中的“詩眼” “關鍵字”是哪一個?為什么?(找出關鍵詞并鑒賞) 3、這個詞與另一個詞比較哪個更好?為什么?(比較鑒賞) 煉字題如何解答?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構成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點出表現手法) 。
第一種類型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對“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有這樣一個評價,“著一‘鬧’字,境界全出”,你認為這個“鬧”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 “鬧”有熱鬧、喧鬧的意思(釋字義)。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 (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點作用)。 第二種類型: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詩眼”分別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生低吟,仿佛嗚咽之聲。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釋字義、描景象) “咽”、“冷”兩字運用擬人、通感的修辭手法,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
(點作用) 第三種類型 飲酒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種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說“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是本詩的詩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為什么這樣說? 參考答案: “見”是無意中看見,如熟友相見,把人和物融為一體。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遠觀,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 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歸隱生活的閑適自在。
鞏固練習: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獨、形單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佇立在玉階,癡癡地、徒勞望著暮色中歸飛的宿鳥。
鳥歸人不歸,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愁思。 “空”字表達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的感情,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老師建議: 多讀詩歌,增加積累 掌握技巧,規范答題。
3. 古詩煉字 賞析文章
1、李彌遜的《春日即事》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首句中的“網”字妙。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
2、宋祁的《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是千古名句。一輕一鬧逸趣橫生。如絲的楊柳臨風飄拂,如輕煙淡霧,這已是絕妙的比喻,但詞人還覺不夠,又用通感的手法,著一“輕”字,讓氣溫有重量,似乎可稱斤計兩;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作者用一“鬧”字描寫花滿枝頭吐花噴焰的景象,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
3、杜甫《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詩句想象明晨雨后春色滿城、百花盛開的美景。一個“重”字寫出了花因有雨水的滋潤而沉甸甸的,表現出春雨過后紅肥綠翠的蓬勃生機 。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5、李白的《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獨、形單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佇立在玉階,癡癡地、徒勞望著暮色中歸飛的宿鳥。鳥歸人不歸,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愁思。
"空"字表達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的感情,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4. 古詩煉字賞析
1;賈島《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這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稱。
全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好友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 首聯“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詩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寫了這一幽居的周圍環境: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近旁,亦無人家居住。
淡淡兩筆,十分概括地寫了一個“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份。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傳誦的名句。
“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便將做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
這樣,兩人竟做起朋友來。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
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嗎?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頸聯“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是寫回歸路上所見。過橋是色彩斑斕的原野;晚風輕拂,云腳飄移,仿佛山石在移動。
“石”是不會“移”的,詩人用反說,別具神韻。這一切,又都籠罩著一層潔白如銀的月色,更顯出環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兩句是說,我暫時離去,不久當重來,不負共同歸隱的約期。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后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
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閑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其實這也是“推敲”這個詞的來由。
2;《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萬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綠”字用的最好,王安石最講究用詞,最初他用的是“到”字,又改成“過”字,還用過“入”字,用過“滿”字,最后定為“綠”字,將名詞動用,這一創意頓使詩色大增。
詩中用了白描的手法,以大縮微,并用了設問句結尾,有力動人。全詩表現了作者想念江南金陵的心情,金陵的鐘山是他在金陵時的住處。
茫茫詩情是思情,悠悠水,切切意,盡在其間。
5. (一)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1)本題考查詩歌關鍵句賞析.詩歌句子賞析需要我們在了解詩歌的結構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作答,常見的答題格式: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或寫作方法,寫出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感情.可從手法、情感、語言等方面任選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以落棋之聲驚醒晝眠來以動襯靜(對比),突出環境的清幽(寂靜).(2)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首詞以棋聲烘托環境的幽靜.而棋聲能“驚”她的晝眠,讀者可以想象,在這么靜的環境中,她大概已經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聲便會把她驚醒.醒來不覺得余倦未消,心中沒有不快,可見首夏清和天氣之宜人.一個“弄”字表現出佳人戲水時天真、可愛、喜悅的情感;一個“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動態表現的十分生動.答案:(1)以動襯靜(對比)、清幽(寂靜).(2)一個“弄”字表現出佳人戲水時天真、可愛、喜悅的情感;一個“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動態表現的十分生動.譯文:窗外綠槐陰陰,高高的柳樹隨風輕動,蟬鳴聲戛然而止,和風將初夏的清涼吹入屋內.綠色的紗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隨風飄散;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雨后的小荷,隨清風翻轉.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愈見得紅麗如燃.美麗女子正在清池邊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濺起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6. 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下列問題
(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能準確把握描寫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詩詞中的詞語回答即可.作者描繪的是暮春時節的景色.“群芳過后”、“狼藉殘紅”、“飛絮”等意象,都展現出暮春的物候特征. (2)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即:“群芳過后”的西湖,好在一個“空”字上.群芳已過,笙歌散盡,湖畔唯有詞人獨自品味暮春的清空幽寂的美趣,游人去了,雙燕才在細雨中翩然歸來,清靜之中又增添了空靈、歡娛的意趣.參考答案:(1)作者描繪的是暮春時節的景色.“群芳過后”、“狼藉殘紅”、“飛絮”等意象,都展現出暮春的物候特征. (2)“群芳過后”的西湖,好在一個“空”字上.群芳已過,笙歌散盡,湖畔唯有詞人獨自品味暮春的清空幽寂的美趣,游人去了,雙燕才在細雨中翩然歸來,清靜之中又增添了空靈、歡娛的意趣.。
7. 賞析煉字煉詞的答題方法
1。
先解釋該字的意義:本意,引申義或在本詩(詞)中的意義 2。看看此字是否有特殊用法。
如是否活用,是否使用修辭等等。這一步一般是回答這個字好在哪里,之前是單純從詞法的角度分析,突出該字的非同一般。
接下來還要將它代人原詩理解。 3。
代入。先從整體上把握,理解全詩,再重點品味該字所在詩句及其上下句,看看有沒有什么其他的藝術特色,或是對詩人情感的抒發,以及讀者對該詩的理解有沒有什么幫助。
如該字是否為詩(詞)眼,是否和上下詩句照應,是否雙關,設伏等等。 例: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 1。
綠,本意為綠色,通常作名詞或形容詞使用。本詩中活用為動詞,使。
(變)綠 2。用“綠”字而不用“到”、“過”、“入”、“滿”等字,是因“綠”字給了讀者的色彩感和想像的空間。
原來這個“綠”字是一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中變成了使動用法的動詞,有色彩感和動態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 從修辭上講這是一種移覺手法,也叫通感。
風一般只能以聽覺和感覺辨別,但春天卻是惠風和暢,吹面不寒,過耳無聲的。現在用“綠”去描寫它,化不十分容易傳達的聽覺、感覺而為視覺,即見出春風的到來,又表現出春風到后江南水鄉的變化,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
(2,3步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