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作文能用到的古詩詞
能用的很多很多,重點是審對題并從你背的古詩詞里找到符合立意的來用,下面推薦幾個比較好用的:
1、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杜甫
適用主題:堅持不懈,工匠精神,慢生活等主題。如2014年北京卷《老規矩》、2012年福建卷《運動中的賽跑和人生中的賽跑》。好評如潮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給我們介紹了一位位默默無聞的故宮文物修復師們。“故宮男神”王師傅,耗費200多天的時間,只為修好一個文物表。他們耐住了寂寞,沉下心,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地修復一件件國寶。快節奏的社會里,我們依舊呼喚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
適用主題:拒絕誘惑、堅持信念,愛國精神等主題。語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晚年王夫之窮困潦倒,疾病纏身,但他堅守舊朝遺臣的身份,拒不接受清朝的接濟,他的回答“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表現了他崇高的氣節。示例:如今,越來越多走出國門進行深造的學子選擇回歸祖國的懷抱,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他們婉拒的是更豐厚的待遇,但收獲的是一顆愛國心。
3、浮生卻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杜牧
適用主題:適用于青春的時光悄然而逝,勿虛度光陰等作文立意,比如2011年安徽卷《時間在流逝》。原句語出自杜牧的《汴河阻凍》,以冰底之水比喻浮生,說此事人不知,意在言人生匆匆而過,難以察覺。《南方人物周刊》在年度總結中寫道:“有的人在這一年經歷了人生重大變故,也有的人一如既往地平淡活過,杜牧有詩云:‘浮生卻似水底冰,日夜東流人不知。’我們希望能在時間冰封之前,記錄時代洪流下的那些暗涌。”
4、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
適用主題:摒棄貪念,知足常樂的作文立意。語出曾國藩《家書》:“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豈無過人姿,多欲為患害。”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提出過一個“快樂方程式”:快樂=特質/欲望,欲望越多,則快樂越少,苦惱隨之而來;欲望少了,得到的利益可能也不如他人,但心卻是快樂的。天地之大,我們總要有閑逸淡泊之心才可知其廣闊;當我們汲汲于利欲,眼界、胸懷自然也被局限,又談何多得?
5、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九淵
適用主題:關于讀書方法、戒除浮躁、減少功利心、提倡深閱讀等作文立意。例如2016全國卷II《如何提高語文素養》。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會遇到這樣的困境:雖然完成了大量閱讀任務,可實際上,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這與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不重視甚至不會品味文本的語言有很大關系。因此,我們在閱讀時不能只求囫圇吞棗地整體感知,而忽視了對語言的揣摩品味。
以上內容全部來自作文紙條APP,希望對你有幫助(●'?'●)
2. 【帶詩詞的作文600字要散文】
1我喜歡的詩詞風景 周佳琦滾滾波濤,流去的是虛華的渾濁,幽幽薄霧籠罩的是刺目的丑與惡,惟有匆匆流逝的時間長河中,沉淀的才是人生的精華.回想起幾百年前,中華大地上的一位位詩人創作的篇篇不朽的佳作,一句句詩激勵著幾代人的夢想,而最神圣的詩詞中,有著我最喜歡的那道絕美風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那描述了塞外大漠一種怎樣的壯麗?落日圓混,紅色浸染了天邊,天空中明凈似潭秋水,無邊無限的大漠孤寂壯美,落日的余光刺得人眼迷茫,心里卻是永恒.走著,看著,踏在大漠雄渾的脊背上,聆聽她脈博的聲音.偶爾,不知是從哪里冒出了一縷炊煙,平緩的,安然的直沖云宵.夜暮還沒降臨,那邊已出現了啟明星.大漠啊!大漠啊!孤煙、長河、落日,總給人一種凄涼、悲傷、孤寂而又不缺乏坦然、雄渾、壯美的感覺.“采菊檔籬下,悠然見南山”.山環繞著水,水環繞著山,住所前生意盎然,不知是哪個季節,不知是什么年代,但是知道那份無與倫比的悠閑,自在.萬物蓬勃地生長著,長到了籬笆旁,菊好像喜愛這里,竟也生長在籬笆旁,淡淡的心情,淡淡的有著詩情.更遠望去,更不乏絕美,一座大山忽然出現在眼前,淡淡的心情纏繞著淡淡的風景,淡淡的風景纏繞著淡淡的思緒與詩情.菊花、東籬、南山,總給人一種甜淡、舒適而又不缺乏詩情的感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時節大概是秋天吧!橋上只有詩人獨自徘徊,不知去向何方,似乎秋風也這般冰冷的凍傷記憶,萬物都凋零了,包括那藤、那樹,夕陽的余輝愛撫著一切,照在溪水里那樣蒼白無力.偶爾傳來幾聲鳥鳴,叫痛了心靈,那是誰家的故園啊!安詳地冒著炊煙,路還是那條路,如今牽著瘦馬,將走向何方,敢問哪里來的淡淡的哀愁、憂傷與迷茫!哦,我喜歡的絕美詩詞風景.點評:人生也如一首首詩詞,平平仄仄,但總有一處風景另我們回味無窮,百看不厭.詩人用詩詞歌賦詮釋自己的人生,作者用詩詞里的風景闡釋自己的心緒.作者用散文的筆法,讓詩詞中風景,情境再現,給人更充實感.2詩詞中的風景 人生何處去 詩人用心去讀風景,心境合一,山光水色便散發著人文的氣息.“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無形的煙霧變成了有形的屏障,一個“織”字將變幻無常、輕盈的暮氣變的凝重,滯瀉,煙霧轉化為一張無法穿透的網,讓人感受窒息的絕望和孤獨;遠處郁郁蔥蔥的山巒散發出襲人的寒氣,翠綠得讓人冷和寒.而感受到隔絕和寒冷的人正是孤樓上的“愁”客.“愁”是泛泛的情感,思離別是愁,思山河破碎是愁,思仕途坎坷,世道炎涼也是愁.只有被“愁”所籠罩的人才能從自然中讀到這樣的風景. 孤獨,孤獨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愁”眼看世界,一物一景彌漫著“愁”的氣息,構成了詩詞中傷感的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是漂泊者身心疲憊時最能產生共鳴的風景,是夜半客船里走下的孤獨游子內心的畫卷:沒有光明(月落)、凄慘(烏啼)、透心的寒意(霜滿天),萬物失去了活力和生氣,一切被“愁”---漂泊之愁所吞噬.漂泊是精神上的漂泊,當精神無法寄托,“寂寂江山晚,蒼蒼原野暮.秋氣懷易悲,長波淼難溯.”---李百藥;而精神一旦得以解脫,“晚來風景麗,晴初物色華.薄云向空盡,輕虹逐望斜.” ---李百藥.當精神虛緲,身體困頓,人生之旅處在茫然之中,心靈就會發出滴血的“愁”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精神累了,象藤、樹、鴉;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鴉是昏鴉,失去了活力;道是荒涼的古道,不知通向何方,馬是體弱無力的嬴馬,再也無力負重,一切在這里忽然失去了方向和希望,人生何去何從.這是幅刻在心靈里凄涼、悲蒼的圖畫,枯,老,昏,古,瘦字字震撼,讓人悲淚欲出;而在心靈的最深處是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影子,那里是精神和身體的港灣.當愁思迸發,二幅畫卷同時展現在眼前,悲涼是主旋律.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同樣是二幅畫卷,同樣是悲涼中的溫馨,但這里漂泊人在經歷了絕望后,終于有了歸宿.雖然天色將晚,山路依然漫長;寒風刺骨,雪中小屋冰冷無生氣,但總算有了一處避風雪的地方.“風雪夜歸人”多么幸運,溫馨.柳永對漂泊的風景注釋得更清楚,心有漂泊感,睹物而思情:“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那么漂泊之后的歸宿是什么樣的,杜甫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人的歸屬充滿生機、活力,無論是經歷千年寒雪,還是萬里行船的磨難,都可以在這里安息.絕句里的屋子就是杜甫渴望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3. 求一篇大量運用唐詩宋詞的作文 做好加上評價的
行走在唐詩宋詞間 向往古人,向往古詩詞中清靜自在的女子。
初夏季節,遠處總會傳來時高時低的鳥鳴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三炷沉香已沓,瑤琴置于案幾。
女子青絲低挽,斜臥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頭,一手隨意垂下,細看她“……藕絲秋色淺。
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書卷半掩著,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輕風起處,潮濕的香氣,微微一蕩,撲面而來。
女子輕蹙眉頭“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眼前的好風貼水,好樹綴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傷愁怨歷來是中國古詩詞的主調,從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癡男怨女,無不有著美麗徹骨的感傷。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溫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較喜愛的一首小詞,那種閨思難了,那種伊人盼歸,從一個“望”字,到“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這一句“斜暉脈脈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腸寸斷,百轉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書卷,便會不知不覺地浸入古詩詞,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涼之夜,月圓之時,她“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遺憾。
然而,一旦“雁字回時”,心中的人來了書信,便覺“月滿西樓”月圓人團圓了。當然,縱使短暫的團圓,終究“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閑愁,淡如輕煙;這情思,纏綿俳側,更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你再看她,”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隨性隨情的快樂,“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無奈輕嘆。
李清照的詞,讀罷,總能令人回味無窮,仿佛已經感受到在那樣一個紅蓮、玉簟、蘭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無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詞的婉約清麗,更多的表現在前期的哀傷清愁中,常令少女時期的我,無端的感傷惆悵。比如這首有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疊七字,此傷,此悲,無人能及。
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每逢秋雨梧桐葉落時,便會想起。雖然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卻也總愛念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古詩詞中對我影響深刻的感傷文人,另還有秦少游和李后主兩位。秦觀將詩詞中的那種無峰無由、無端無緒的感傷具體化也情景化了。
《滿庭芳》中“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一個“抹微云”,一個“連衰草”,令人拍案叫絕。
這句“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有名家評論:“雖不識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而此詞的最后一句“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與李后主“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那種互相印證的感傷,讓人覺得感傷即是一種傾訴又是一種寄托。
李后主丟失了江山,秦少游丟失了愛人,這種人間最根本的丟失使今生今生變成了他們的傷心之地,也就有了這種徹骨絕筆的描繪。而秦觀的“兩情若是長久,又豈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被后人傳唱詠頌至今。
記得那年張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發的豪情浪漫,詩情大發。金鞭溪水溫婉如玉,清冽透徹。
讓我想起張志和《漁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多想重溫夜游山腳的時光“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開懷的雙溪漂流,如在眼前。
那時的心情,惟有蘇東坡詩詞的豪放才能比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如今想來,詞中“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從容的生活態度,依舊包含我們所追求的人生哲學。有了“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超越寵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會感到“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
此時,窗外的風,吹來一絲的清涼。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覺地在唐詩宋詞中倘佯了許久,在古文人的感傷情懷中噓唏慨嘆,竟沒覺得時間的流逝。
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 【怎么把唐詩宋詞用到作文中】
O(∩_∩)O~ 呵呵,我不是高手,但是是高手言傳身教的首先總得把詩詞的意思給弄懂吧,這是最基本的,免得到時候張冠李戴了,然后是意境,揣摩已經有助于更好的把詩詞用到你想要的地方,做到相符還有一種情況,你要用詩詞有時候也不見得要用原句啊,把兩者的意境弄懂之后就可以根據你所想到的詩詞,再聯系你所要表達的,把它用白話講出來,這樣既避免了引用過多的嫌疑,而且也讓你沉浸在意境之中,文采變好那是肯定的啦,而且接下來文章也會受意境的影響,寫的更生動了.其實說實話哦,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大了,不知道該怎么回答誒,呵呵,就像樓上說的,寫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積累的,多少還要看點天賦,有些人隨便說出一句話就很有哲理,這也是的.我對寫作的理解是,多讀多看是必要的,但是必需要有自己的見解,千萬不可讓你認為好的文章牽引了你的思路與想法,這樣的話在華美的辭藻都會顯得沒有靈魂,呵呵,不瞞你說哦,也不是炫啦,中學的時候我的作文常常受老師表揚的,尤其是記敘文和散文(議論文就不說了(*^__^*) 嘻嘻……很爛,說到最后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在說什么了),其實我很懶,雖然挺喜歡的時候挺喜歡閱讀的,但是說實話,我很少很少看書,古詩詞雖然喜歡,但是記不住,因此我的文章都特別的平淡,幾乎不修飾的,就跟講話一樣,不過老師說讀得聽順心,舒服的O(∩_∩)O~加油啦,多多學習,會有進步的.你是在給孩子做教育的吧,嘻嘻,我猜的。
5. 【作文我眼中的唐詩宋詞】
我眼中的唐詩宋詞 詩詞像落葉一樣走進我的生活;詩詞像太陽一樣滋潤我的心靈;詩詞像彩虹一樣渲染我的青春.在唐詩宋詞中,我仿佛是穿梭時空,傾聽古人的心聲. 一場秋雨,一場夢.夢中,有人輕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有人淺唱“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有人描繪“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是啊,從唐詩宋詞中我讀懂了劉禹錫的豁達胸懷;讀懂了張繼的姑蘇情緒;讀出了秋天的美麗,在唐詩宋詞中,我品味了秋天的美麗. 月,自古以來,寄托著人們的思念,祝福和悲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領悟了蘇軾的無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寂.傾聽蘇軾李白的心聲,我感受了那遭貶謫后的悲涼,但仍積極樂觀的面對挫折的精神.在唐詩宋詞中,我學會了冷靜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境. 我心中的唐詩宋詞啊,你是中華文化的結晶,你承載著炎黃子孫的情緒!我心中的唐詩宋詞,你走進我的生活,讓我在你的滋潤下成長. 詩人們的豁達胸懷,他們的悲涼孤寂,他們的積極樂觀,他們眺望美景時發出的感慨呀,震撼著我的心靈.唐詩宋詞,是詩人們只會的結晶!寄托著古仁人千變萬化的情感. 唐詩宋詞,雖然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部分的體現.但在我心中卻占據著主要位置,“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詩宋詞,是我心中不滅的光!我心中的唐詩宋詞,永遠存在著的美!傾聽詩人的心聲,尋找詩人的情緒,品味詩詞的魅力,感受詩詞的韻味,沉浸在詩詞的懷抱,讓詩詞奏響人生的歡歌.。
6. 我眼中的唐詩宋詞作文
唐詩宋詞風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我們詩詞文化最鼎盛的時期,是中國文化的高峰。
孟浩然、王維的寧靜淡泊,岑參、高適的邊塞長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亂世悲歌……星光燦爛的詩壇是唐代文學乃至中國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誓言給我鼓勵;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讓我向往;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鄉愁讓我心酸;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哲理給我啟迪…… 宋代詞人們高奏過悲壯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過委婉動人的纏綿情話,悲嘆過心疲氣短的窮途末路…… 我渴望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悲嘆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向往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我感慨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唐詩短而精煉,擲地有聲;宋詞長而有韻,回味無窮。
迷人皎潔的漢宮秋月令我心馳神往,傾國傾城的燕瘦環肥使我魂牽夢繞…… 唐詩宋詞那或雄壯或惆悵的意境是否讓你身臨其境?唐詩宋詞那或勉勵或警示的言語是否讓你有所感悟? 唐詩宋詞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段歷程,更是一個傳奇!它所代表的是一個個永遠令人陶醉的王朝。 每次讀到唐詩宋詞,我都會有一種全部占有的沖動,這,也許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唐詩宋詞,是你,在我心頭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
7. 作文我眼中的唐詩宋詞
我眼中的唐詩宋詞
詩詞像落葉一樣走進我的生活;詩詞像太陽一樣滋潤我的心靈;詩詞像彩虹一樣渲染我的青春。。在唐詩宋詞中,我仿佛是穿梭時空,傾聽古人的心聲。
一場秋雨,一場夢。夢中,有人輕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有人淺唱“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有人描繪“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是啊,從唐詩宋詞中我讀懂了劉禹錫的豁達胸懷;讀懂了張繼的姑蘇情緒;讀出了秋天的美麗,在唐詩宋詞中,我品味了秋天的美麗。
月,自古以來,寄托著人們的思念,祝福和悲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我領悟了蘇軾的無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寂。傾聽蘇軾李白的心聲,我感受了那遭貶謫后的悲涼,但仍積極樂觀的面對挫折的精神。在唐詩宋詞中,我學會了冷靜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境。
我心中的唐詩宋詞啊,你是中華文化的結晶,你承載著炎黃子孫的情緒!我心中的唐詩宋詞,你走進我的生活,讓我在你的滋潤下成長。
詩人們的豁達胸懷,他們的悲涼孤寂,他們的積極樂觀,他們眺望美景時發出的感慨呀,震撼著我的心靈。唐詩宋詞,是詩人們只會的結晶!寄托著古仁人千變萬化的情感。
唐詩宋詞,雖然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部分的體現。但在我心中卻占據著主要位置,“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詩宋詞,是我心中不滅的光!我心中的唐詩宋詞,永遠存在著的美!傾聽詩人的心聲,尋找詩人的情緒,品味詩詞的魅力,感受詩詞的韻味,沉浸在詩詞的懷抱,讓詩詞奏響人生的歡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作文可以用的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