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詩詞2000首加解釋加注音
《無題》唐李商隱
xiāngjiànshínánbi?yìnán
相見時難別亦難,
dōngfēngwúlìbǎihuācán
東風無力百花殘。
chūncándàosǐsīfāngjìn
春蠶到死絲方盡,
làjùch?nghuīlaishǐgàn
臘炬成灰淚始干。
xiǎojìngdànch?uyúnbìngǎi
曉鏡但愁云鬢改,
yayínyìngjiàoyuaguānghán
夜吟應覺月光寒 。
p?ngláicǐqùwúduōlù
蓬萊此去無多路,
qīngniǎoyīnqínw?itànkàn
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本詩也許還有別的寓意,但作為愛情詩卻是幾無異議。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想:但愿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2. 詩詞注釋請介紹幾本帶注釋的詩詞集
李清照詩詞集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注:一剪梅,又名“臘梅香”、“玉簟秋”,雙調,六十個字,六平韻。
每一次讀到“花自飄零水自流”句,不能自已。 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注: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作詞牌。
“沙”亦可作“紗”,也可叫 “浣紗溪”。雙調,四十二個字。
有平、仄兩體,此為五平韻。江梅,范成大《范村梅譜》云: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又名直腳梅,或謂之野梅。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注:如夢令,原名“憶仙姿”,后唐莊宗有曲: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現在陽光從天窗下來,卻又下著雨,一只鳥雀在篤窗戶,知否?知否?就是喝水也難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注:清照等明誠歸來,我們也在等,只不過連我們自己都走遠了,注定地等,在注定。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注:點絳唇,又名“點櫻桃”、“南浦月”。雙調,四十一個字,上片三韻,下片四韻。
襪(“劃”字左邊多一橫,念“鏟”音),沒穿鞋,只穿襪子走。李后主詞:鏟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怨王孫 帝里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 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注:怨王孫,此牌變體多,這里用了雙調,五十二個字,上片二仄二平韻,下片三仄二平韻。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
碧云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漁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注:這首也是寫梅花。
雪中梅花歷來寫的人很多,但大多著眼于“寒梅傲雪”之類的意境,易安寫來卻是美艷嬌嫩的梅花。梅花似乎是易安最喜歡的花。
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漁家傲,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韻。見附錄《學詩謾有驚人句》一文的欣賞。
[歹帶]人嬌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云間水遠。
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云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注:[歹帶](ti4)人嬌,雙調,六十四字,八仄 韻。《花草粹編》題作“后庭梅花開有感”。
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歹帶]人嬌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云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云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
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注:[歹帶](ti4)人嬌,雙調,六十四字,八仄 韻。
《花草粹編》題作“后庭梅花開有感”。羌管即羌笛, 笛曲有《梅花落》,最后句有喻落梅。
玉樓春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注:玉樓春,又名“西湖曲”,雙調,五十六字,六仄韻。《花草粹編》和《歷代詩余》都題作“紅梅”,這首詠梅,不如上面一首。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注:滿庭芳,又名“鎖陽臺”,雙調,九十五字,上片四平韻,下片五平韻。《花草粹編》中題作“殘梅”,又是一首詠梅詞。
這首長,有幾個典故。臨水登樓:一指陶淵明在《游斜州》序中所寫“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州,。
欣對不足,率爾賦詩”;又指建安詩人王粲在荊州登當陽縣城樓作《登樓賦》。
何遜在揚州:南朝詩人何遜在揚州(現在可算是南京)做建安王的書記,有詩《詠早梅》“兔園標節物,驚時最是梅”。杜甫有詩:“東閣官梅動詩興, 還如何遜在揚州”。
掃跡難留:《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中有“乍低枝而掃跡”;杜詩有句:“山林跡如掃”。 多麗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
3. 帶注釋的5首宋詞,短的
江南春 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寇準詞作鑒賞 此詞以清麗宛轉、柔美多情的筆觸,以景起,以情結,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寫了女子懷人傷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評此詞云:“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至其端委廟堂,決澶淵之策,其氣銳然,奮仁者之勇,全與此詩意不相類。
蓋人之難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圖景:一泓春水,煙波渺渺,岸邊楊柳,柔條飄飄。那綿綿不盡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遙遠的天涯。
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闃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以上四句含有豐富的意蘊和情思。
“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觸目傷懷,想起當年長亭惜別之時。
“孤村”句說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陽”句則包含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凄涼和感傷。 結拍兩句承前面寫景的層層渲染鋪墊,直抒胸臆,情深意摯,將女主人公的離愁抒寫得淋漓盡致,使人感覺到她的青春年華正孤寂落寞的漫長等待中流逝。
●浣溪沙 張先 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飛風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日長才過又今宵。 張先詞作鑒賞 此為閨怨詞。
起首一句,寫閨婦登高遠望。樓高百尺,臨江而立,故用一個“倚”字,指示位置。
這位思婦正憑欄眺望,盡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還不見丈夫乘船而歸。“煙中還未見歸橈”之“煙”,指江上的水氣。
橈即劃船的槳,古詩詞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氣彌漫,白帆片片,由遠而近駛來,她努力辨認,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歸舟。
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遠行之人來了,覺得他還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謂潮漲潮落是有定期的,故李益樂府詩《江南曲》說:“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可與此句互證。
丈夫沒有如約歸家,她雖說不出悔不“嫁與弄潮兒”的潑辣言語,但“幾時期信似江潮”七個字卻表現了她幽怨與期待的復雜心理。 過片兩句以景傳情,仍然表現那個婦女的思念之情。
依然是其望中之景,但季節的變化,更強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時可能曾約定春日重聚,誰知春天又一次來了,卻不見人影。
“花片片飛風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是寫暮春的對偶句,上句寫春歸,不用平直之筆,而極寫花落之狀,形容它們風中飛舞,象蝴蝶相戲似的。“弄”,戲弄,指相戲。
下一句的“陰陰”,形容柳蔭幽暗的樣子,和初春柳芽初吐遠望如煙的景色不同。整句說綠柳蔭濃,長條拂水,雨后新波與橋面相平。
這景象使閨婦發出“日長才過又今宵”這樣一聲壓抑已久的喟然長嘆,是說漫長的白晝好容易才挨過去,卻又迎來了寂寞難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離別之苦寫得含蓄而又深沉。 此詞善于捕捉意象,創造意境,表現“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詞作鑒賞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
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
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帶拼音及注釋的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