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最新小班聽課筆記
執筆教師:馬老師
聽課時間:12月4日
聽課老師:本人
聽課地點:
錢塘春曉幼兒園
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域:美術
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活動3、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
準備:硬紙板盒子,盒子里放上一張畫有手套樣的紙,顏料三組,每組的顏色為紅黃、藍綠、黃,湯勺若干,彈珠若干
教師行為
幼兒狀況
一、引入主題
1、娃娃家里的寶寶們沒有手套啊!我們把盒子手套送給他們怎么樣?
二、引導滾畫
1、請小彈珠到盒子里來玩一玩
2、怎么請彈珠的?用勺子,請后勺子放回盒子家里。
(幼兒常規引導)
3、老師邊念兒歌邊示范滾彈珠
(左右滾一滾,前后滾一滾,繞個圈兒滾一滾)
4、請小朋友一起來滾畫
三、引導幼兒用彈珠和顏料一起來滾畫
1、請彈珠休息一下吧
2、我們怎么把顏料也請到盒子里來玩一玩呢?(引導幼兒討論)
3、用勺子請彈珠到顏料里去洗個澡,請完后勺子放回哪里?
4、請小朋友幫老師念兒歌,老師來滾畫
四、小朋友操作,教師幫助念兒歌
五、引導幼兒討論
1、現在手套寶寶上有什么了?
2、 它怎么樣?
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顏色進行滾畫
1、可以在去請一次顏料,可以是不同顏色的,可以選兩顆。
2、現在看看你的手套變怎么樣了
七、活動的結束
我們去請太陽公公幫忙
A 、太大了(怎么辦,老師沒有作回應)
B 、沒有顏色
彈珠滾出后怎么辦要加以引導
有線寶寶
A 、像繩子
B 、像馬路
C 、像樹根
變五顏六色的了
評價:一、這是一個小肌肉運動的訓練,操作后有幼兒的交流。
二、應該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動中應該讓孩子玩透,不需要示范
可以這樣來引導幼兒:“你怎么來讓彈珠玩”孩子先進行操作,“玩一玩,發現什么了”圍在孩子身邊引導,不需要再讓孩子坐下來了。
讓孩子再找不一樣的顏色,看顏色的變化。
三、小班常用兒歌來引導,一個活動就用一個中心兒歌來引導。
(小彈珠圓又圓,跳進盒子玩一玩,搖一搖,晃一晃,變出許多小線條,小線條像什么,像......像......像......)
~~~~第二篇~~~~~~~~~~~~~~~~~~~~~~~~~~~~~~~~~~~~~~~~~~~~~~~~~~~
國王生病了(大班)
1、介紹故事的題目:
師:老師帶來了一本書,從封面上能看出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國王生病了,他的表情怎么樣呢?
小結:故事題目就叫《國王生病了》。
2、講述、理解故事:
(1)看第一幅圖,老師講故事第一段(國王生病了)。
(2)看醫生開出的運動計劃表,提問:看了計劃表,你覺得國王生了什么病?
小結:聽聽醫生怎么說。
(看圖講述)
(3)邊看圖邊講國王每天的運動。
星期一:大王子和大臣抬轎子送國王上山。
提問:國王是怎么做的?大王子和大臣是怎么做的?看上去怎么樣?
星期二:看圖請幼兒根據圖片講故事:國王是怎么騎馬的?
幼兒講述后,老師小結。
星期三:國王又去做了什么?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
請小朋友用幾句話來告訴大家:星期三發生了什么事?
星期四:國王叫大臣陪他去打棒球。
老師講述故事。
星期五、星期六:國王要去干什么?(跑步、做操)
他是怎么跑步、怎么做操的?
星期天:休息。
國王怎么樣?大臣、王子和皇后怎么樣?(累死了)
(4)國王覺得很奇怪,去問醫生:“怎么會這樣?”醫生哈哈大笑。
猜猜醫生會對他說什么?
幼兒討論后,老師講述。
國王聽了醫生的話,綞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決定認真鍛煉。
3、與國王一起鍛煉:
聽音樂,和老師看著圖片一起繞著教室周圍鍛煉:
周一:爬山 周二:騎馬 三:游泳
…
小結:運動后你感覺怎么樣?
國王和大家一起鍛煉后,精力充沛,身體也好了。
4、制定運動計劃表:
(1) 你們平時鍛煉身體嗎?你們都參加過哪些運動呢?
(2)在幼兒園里你參加過哪些運動呢?
(3)我們也來制作運動計劃表吧!
交待要求:分小組制作在幼兒園里運動的計劃,商量好后畫下來,每天的運動要不一樣。
(4)講評:誰來介紹一下你們制定的運動計劃表?
小結:你們制定的運動計劃表合理嗎?有沒有運動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呢?把計劃表貼到教室,每天按計劃運動就可以看看是不是合理了。
【每日寫作指導:家長如何輔導孩子的寫作技巧——家長必讀】
孩
子把作文寫好,這是家長共同的心愿。
生活中經常有這種情況: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的分數不高或老師批語不佳,便為之苦惱。
他們或埋怨孩子不用心寫作,或埋怨孩
子不是寫作的材料,有的家長則埋怨老師的教學水平不高等等。
其實,孩子何嘗不想把作文寫好?殊不知他們有他們的困難,需要家長幫助。
據筆者的觀察和體會,
孩子能否把作文寫好,除了依靠老師的教堂教學、課外輔導外,還要依靠家長的幫助。
這一點往往被一些家長忽視。
其實,家長也是孩子作文的輔導老師,家庭應是
孩子作文的第二課堂。
寫好作文,要具備兩方面的基本功:一是會從生活中積累素材;二是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在對作文感到頭疼的中小學
生中,大部分遇到的難題是面對作文題目感到沒有內容可寫。
出現這種情況并不奇怪,因為寫作方法老師結合語文課教學都講到了,對每個學生來說,只是掌握和運
用的熟練程度不同而已。
而每篇作文的內容要常換常新,內容要靠學生平時的積累。
學校的作文課,是以課堂集體訓練為主,老師所
出的作文題,不可能兼顧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
這樣,平時對生活善于關注的學生,作文時不覺得困難;而生活積累少的學生作文時則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勉強
寫出的文章必然枯燥無味,得分也不高。
孩子作文時感到沒有內容可寫不足為怪,因為他們的生活畢竟有一定的局限,每天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
家庭,上課、活動、做作業所占得時間比較多,即便是星期天,屬于孩子的時間也少。
這對孩子通過生活搜集、積累素材有一定的影響,為此,家長必須投入一定的
輔助力量,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有意識的幫助孩子積累素材
平時在茶余飯后,
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家長可介紹生活中一些有意義的新鮮事及社會見聞等,盡可能講得情結完整、生動有趣,并加以分析,讓孩子知道寫哪一類作文時可以運用這
些內容,必要時,還可以讓孩子把事情簡要地記下來。
要做到這一點,家長就必須做有心人,首先自己要關心周圍的生活。
幫助孩子積累寫作的素材,要持之以恒,
日積月累,切忌一曝十寒。
2、孩子寫需作文時家長要啟發幫助他們尋找素材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寫不出作文來,就包辦代替,特別是在晚上,為了讓孩子早點休息,第二天好向老師交作業。
其實,這種方法很不可取。
不如根據題目要求幫助孩子尋找素材,引導、啟發孩子回憶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讓他們自己動手練習。
3、帶領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平
時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吃穿,在星期天、節假日中,也要有目的地帶領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或是逛逛市場,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生活。
家長還要注意
在活動中啟發孩子關心生活,熱愛生活,體察生活,學會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積累作文素材。
有些家長總是喜歡把孩子整天關在家中看書做作業,結果,孩子的生活
面很窄,孤陋寡聞,這不利于孩子豐富作文素材。
4、經常檢查孩子的作文本
有些孩子接到老
師發下來的作文本,往往只看一下分數和評語就過去了,他們不太關心文章中老師批改的內容。
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消化老師的評語,真正理解老師提出的優缺
點;同時要引導孩子琢磨老師的修改,使他懂得其中的字、詞、句、標點符號修改的原因。
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5、形成有利于孩子作文的氛圍
在
家庭中,家長要經常關心孩子的作文情況。
業余時間可與孩子談談有關寫作文的事,或就生活中雙方都熟悉的事件命題,一起討論文章的寫作方法,擬出寫作提綱,
作為一種口頭練習。
另外,要培養孩子看書讀報的良好習慣。
家長發現書報上對孩子閱讀課外書,擔心影響學習,這是因噎廢食。
孩子在課堂學習之余適當的看些書
籍報刊,有利于豐富知識,激發寫作興趣,能起到輔助課堂教學的作用。
培養中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寫作熱情,提高寫作水平,是一項具體、細致的工作。
在學校作文課堂教學的同時,家長若能同時進行課外輔導,孩子的作文水平將會得到較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