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生的眼睛(好詞.好句.好段.讀后感)
《永生的眼睛》讀后感
今天晚上,當我滿懷激情走進《永生的眼睛》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它播撒的愛在我心靈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本篇課文講述了琳達一家三代人為盲人捐獻角膜的感人事跡,贊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
當我讀到“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這句話時,我能真切體會到:父親還留下了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因為受外公的影響,所以溫迪才會說出“當然,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送給失明的人,讓他重見光明。”這樣的話。這一番發自溫迪內心的、最真實的、自然的話,不僅讓置身事中的琳達震撼,也讓我為之震撼。我覺得心地善良,為他人著想,樂于助人這種品質,在我們現在社會依然珍貴,依然需要。
琳達一家三代人的感人事跡,讓我想起了讀一年級時看到的江西衛視金飛傳奇講述過一個延續生命傳奇的感人故事。這個故事催人淚下,記得我們是流著淚看完的:小閻靖3歲被診斷腦部惡情腫瘤,腫瘤切除后,2006年4月的一天,他的病情復發,那年他才6歲,躺在病床的小閻靖始終沒有逃脫病魔的糾纏,魔鬼一次一次在小閻靖身上“作案”,從不留下蹤影,他的生命即將被帶走。他的父母最終決定:我們想等孩子沒了,無償把孩子的眼角膜、心臟、腎臟捐出來,去救活別的孩子,讓我孩子的眼睛能永遠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讓我孩子的心臟能夠繼續跳動,讓我孩子的腎臟為別的孩子繼續工作……讓孩子的氣息永遠留在這個世上。我想小閻靖的父母不僅僅是要看到自己的兒子鮮活的心臟跳動在美麗的人間,讓兒子的眼睛永生。他們是要讓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世代相傳,永不泯滅。的確,很多時候,生命的傳奇,需要我們用愛心去譜寫,需要我們用行動去詮釋。我相信小閻靖的父母會讓不少人懂得——生命,只要你懂利用,它便是長久的。
《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有生命和愛心,“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真正能讓我們得到永生的是無私的愛心,愛心是永恒的!
2.永生的眼睛讀后感100字
今天,我讀了《永生的眼睛》這篇文章,感受到了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復明,決定死后捐贈眼角膜的感人故事的美,從而,也明白了生命的價值,那就是琳達爸爸所說的:“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每個心里都有這句話,那人世間就會永保生命的美──健康,使生命變得永恒。
在這篇文章中,我還被琳達的女兒溫迪感動,幼小的她就能說出這樣的話:“你想,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角膜送給失明的人,讓他重見光明!”這一句堅定的話,說明她想讓所有的殘疾人恢復健康。她讓我看到一顆充滿著愛和巨大勇氣的心靈。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有400萬人因角膜致盲的患者,其中百分之七十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等待著。
中國的盲人,美國的盲人以及全世界的盲人,他們都在痛苦的等待中。我以前并沒有明白捐贈器官有什么用處,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捐贈器官,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捐贈器官可以讓殘疾人恢復原來地樣子,使他們體會我們正常人的健康和快樂。琳達一家人這種捐贈器官的勇氣和愛心深深地感染了我,幫助我堅定了決心,我死后也要為殘疾人捐贈器官,幫助殘疾人恢復健康。
讓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讓世界充滿陽光,讓人類共享快樂!
永生的眼睛讀后感2
''我的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仍舊不停的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我慢慢地把書合上,心中百感交集,更加珍惜自己所能看到的一切的一切······
如果你看過永生的眼睛這篇文章,定會與我同感。本文的作者琳達·里弗斯14歲時,可惡的病魔便奪走了她媽媽的生命。當她得知父親要將母親的眼角膜無償捐獻時。心如刀割,但使父親的一番話改變了她的想法。當父親與世長逝時,她遵從了他的遺愿,也將父親的眼角膜捐了出去。但不久之后,琳達那才華橫溢的小畫家溫迪,在一次車禍中喪失了,琳達像從前一樣,用自己女兒的眼角膜換來了一位盲人的復明。
想想吧,當別人都在歌頌春天的新芽、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果實或冬天的美好時,而你卻什么也看不見,這該多么痛苦!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死后的軀體能幫助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也有了些意義。‘’
沒有一個有生命的物體能夠‘’永生‘’,但是,一個人死后,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另一個人,使那個人恢復健康,讓自己的生命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延續下去,一代一代的傳下去,那么他就是‘’永生‘’的!
最后,還是文中的那句話;‘’如果我們死后的軀體能幫助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也就有了些意義。‘’
永生的眼睛讀后感3
前一陣子我們學習了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課文主要講訴的是琳達一家捐獻眼角膜的動人故事。一個又一個不幸事情的發生。讓琳達無法忍受。但她還是把自己親人的眼角膜捐給了盲人,因為她記住了女兒的一句話“你想過什么都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讀完以后,我早已熱淚盈眶,我仿佛看到了溫迪那雙美麗的碧眼,眼睛里閃動著對生命熱愛的光芒。更閃動著永不熄滅愛的光輝。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有許多。葉欣,王晶,譚千秋這些閃光名字背后,都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譚千秋老師的故事。在5。12大地震中,這名偉大的老師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4名學生的生命。當時,地動山搖,所有的一切,瞬間都被地震所摧毀。而譚千秋老師,卻弓起自己的身體,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瓦礫,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在他的頭上,手上,背上。譚老師身上血流如注。但他硬是咬著牙,拼命的撐住課桌,如同保護小雞的母雞,在他支撐起的空間里,蜷縮著4個幸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在那個永恒的瞬間。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他身上最后一塊水泥板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一幕感動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綻放出的善良,足以讓有限的生命變成永恒,感動了我,感動了中國…… 我覺得譚千秋很偉大。他像雄鷹一樣張開雙臂的精彩一瞬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東西,那就是——奉獻!面對死亡,譚千秋老師沒有退縮,沒有躲閃,而是毫不遲疑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學生,這既是一種本能,更是平時優良品質的一種必然體現。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琳達父親說過的這句話,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中,是呀,其實愛就是接力棒,我們都在傳遞愛。把愛傳遞給更多的人,這個世界才會更美好。
3.續寫永生的眼睛五十字
我把父親的眼睛角膜捐到角膜中心,并簽了同意書到,回家后,溫迪就從樓上下來告訴我說:“媽媽,我唯有這一位好媽媽而感到驕傲”。我恍然大悟,我問:“我做那些是令你驕傲?溫迪告訴我說你有愛心,能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沒明白,為什么溫迪會說這樣一句話?哎,我明白了,溫迪是被父親的行為說感動了,他還對她的好朋友說他有一個無私奉獻,為人他人想的愛他的母親,在這一刻,我深深地的感悟到父親留下的一副角膜,我和溫迪擁抱在一起。他又說一句:“我死后也要像我外公一樣,把眼角膜捐到失去光明的人。”
4.續寫永生的眼睛(作文,450字)
永生的眼睛
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鉆縫里頑強生長的小苗,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花叢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一幅幅畫面無不展示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其中讓我最感動的課文就是《永生的眼睛》。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美國琳達?里弗斯一家三個人捐獻角膜的感人故事。文中偉大的父親說:“你能給于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己的一部分。”因為自身的器官確確實實是屬于自己的,而不是身外之物。這位父親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的角膜捐獻給了別人,讓盲人看見了世界的模樣。這說明了他們具有的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種“珍貴”之處不僅是“物”更是人品,琳達這一家人的事跡將永遠激勵和感懂著后人。
讀了《永生的眼睛》后,我明白了,多幫助別人并不是壞事。真的,雖然在幫助別人時會有什么或者損失甚至犧牲,但當你被幫助的人向你說聲謝謝的時候,你收獲了多少幸福!我深深地意識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懂得了奉獻精神,我會以后盡我的所能去幫助一切需要我幫助的人。
5.讀了永生的眼睛,你希望全世界的人怎么樣
《永生的眼睛》選編在六年級上冊的課本里,作者是美國人琳達。
里弗斯一家三個人捐獻角膜的感人故事。文中的偉大的父親說:"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因為自身的器官確確實實是屬于自己的,而不是身外之物。這位父親把自己和家人的角膜捐獻給他人,讓盲人看見了世界的真實模樣。
這說明他們具有的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這里的"珍貴"之處不僅是"物"更是"人品",琳達一家人的事跡將永遠激勵和感動著后人。 希望全人類在明白熱愛自己的生命的同時,也應該力所能及的去關心別人的生命,讓別人活得更好會讓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義。
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有生命。自古以來都有人追求長生不老,其實真正能讓我們得到永生的是無私的愛心,只有愛心才是永恒的!要深深地認識到了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快樂,懂得了為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永生的眼睛字詞句天天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