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名人受挫折的故事,簡短,50字以內
霍金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48回答者: ooskyloveoo - 二級
2.名人挫折例子
貝多芬,一位德國作曲家,一位被命運捉弄的人。
他14歲就去樂團工作掙錢,17歲時母親去世,26歲時又因傷寒病失去了聽覺,這對于一個音樂家這無疑是最大的挫折,而他面對挫折卻絲毫沒有退縮之意,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就這樣貝多芬創作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為后世留下了美妙的聲音。
普勒,一位德國天文學家,一生多災多難。天花病使他疤痕累累,猩紅熱弄壞了他的眼睛,父親欠債又使他被迫失學,但他不屈不撓。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的打擊,在挫折面前,他沒有停下對天文的研究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最終在天文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愛迪生的實驗室被炸,面對這樣的挫折,愛迪生沒有喪失信心,而在短短的三周內,便成功地發明了留聲機。
3.名人戰勝挫折事例 要簡短的50字左右
1、貝多芬的故事大作曲家貝多芬由于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
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斗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2、華羅庚的故事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
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里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
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后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
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鉆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后……3、孫康的故事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事見《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晉書·車胤傳》。
4、霍金的故事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5、愛迪生的故事1914年12月深夜,愛迪生的制造設備被一場大火嚴重毀壞,他損失了約100萬美元和絕大部分難以用金錢來計算的工作記錄。第二天早晨,他在埋葬著他多年勞動成果的灰燼旁散步。
這位發明家說:“災難有災難的價值,我們的錯誤全部燒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愛迪生的成就實在令人佩服,但更讓人佩服的是他面對挫折的勇氣。
人生旅途,難免會有困難、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擊。面對這些,你可以傷心,你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喪失面對它的勇氣,要有勇氣戰勝自己。
4.名人經歷磨難后取得成功的例子
經歷磨難而成功的事例 羅曼?羅蘭(1866—1944)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
他痛感19世紀與20 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彌漫著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他為此 寫作了《名人傳》 ,敘述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他們的 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盡管他 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里的偉人。他們在肉 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杰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卻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 人一樣有他們的痛苦、掙扎和矛盾。羅曼?羅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憂 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卻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寫作《名人傳》 ,要把偉大 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從古希臘神話開始, 英雄都是戰功顯赫的神祇和將軍, 而羅曼?羅蘭卻認為英雄的偉大不 在于他的體魄,而在于他的心靈和品格。他認為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 人生;惟有與苦難的搏斗,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
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長期地受 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貝多芬、米開朗琪 羅這樣的天才竟終身未婚, 未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 而托爾斯泰夫妻之間持續數十年的互不 理解,則是他的悲劇的最直接的根源。
他們在社會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對待。貝多芬面對 的是懷著敵意的城市維也納,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他的困難卻幾乎無人問津。
米開朗琪羅除 了被迫為教皇服務之外,他每從事一項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出于嫉妒和怨恨,對他 進行惡毒的污蔑和攻擊。托爾斯泰面對的則是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于被教會宣布為“邪 教徒和叛教者”而開除了教籍。
一個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會排斥的人, 要么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 要么不屈不撓地抗 爭,這三位偉人正是屬于后者: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 ;米開朗琪羅 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于留下了傳世的杰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 由此可見, 他們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后才成為偉人的。
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心志,苦其筋骨……” ,說的也正是這 個道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名人傳》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而且在提高人們對于歷史和 偉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5.關于名人挫折的故事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后,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于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于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后,終于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6.名人經歷挫折成功的故事
1、華羅庚中學畢業后,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
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干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
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雙腿后著兵法的孫臏。
“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干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
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后,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
在名家云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了。
2、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侖派駐占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
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里,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
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占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
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
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為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
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生毆斗,貝多芬已經舉起一張椅子準備向里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為貝多芬躲在房間里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
吵架的起因是貝多芬拒絕里奇諾夫斯基為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但貝多芬愛他們;他說過一些話,顯示他心里對他們的感激,但這種感激并不受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3、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游,考察歷史古跡,搜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給后代的人們。 后來他父親去世了,他接著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里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
4、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
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
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
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愿: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這位前非洲總統說過這樣的一段寓意深刻的話:“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總能再度升起。”
5、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
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
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后,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
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于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后自殺。后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經歷磨難最終成功的名人故事篇2 現代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于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
7.關于挫折的名人故事(要短的)
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中國奧委會官網特約記者,中國體育界的“陽光女孩”,“奧運之星保障基金”的發起人 ,還被稱為“申奧大使”。
桑蘭在國家女子體操隊時曾多次獲得國內國際比賽金牌,然而在1998年7月22日,她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受傷,此后,堅強的她在輪椅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生奇跡。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
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后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 15 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
在那里給村里小學的孩子們教書,并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8.名人受挫折后成功的事例
原發布者:amyyouchunying
名人經歷挫折后成功的例子!1、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2、孔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們尊稱他為萬事之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經常受到族人的歧視.在那個時代,既沒有造紙術,也沒有印刷術,流傳的著作全靠傳抄,自己想要保留別人的著作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簡按順序保存好,那就當時的書.《易經》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經常翻閱,由于翻閱次數太多,十分結實的牛皮繩都斷了好多的。。。3、著名化學家格林尼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