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啊 快 關于南京的解說詞
南京是座美麗的城市,南京是座有特色、有韻味的城市,南京是座適于讀書、作學問的城市,南京是座適于安閑生活、飲酒品茶、談古論今的城市,南京也是座“明天更美好”的城市.南京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
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鐘山而扼長江。東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鐘山)為主體的寧鎮山脈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貴山、五臺山及石頭山(清涼山)等。
西北面的長江奔流而過。城內外多低丘,河湖相連,可謂山環水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2.如果你是一個小導游打算怎樣向游客介紹,南京呢請設計一段解說詞寫
南京,簡稱寧,是江蘇省會,地處中國東部地區,長江下游,瀕江近海。
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2013年建成區面積75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8.78萬,其中城鎮人口659.1萬人。[1-4]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
[5-7]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截至2013年,南京有高等院校75所,其中211高校8所,僅次于北京上海;國家重點實驗室25所、國家重點學科169個、兩院院士83人,均居中國第三。
3.導游經典幽默簡短的開場白跟結束語
大好河山美不美,去考導游一張嘴。
中國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市位于長江下游南岸,古稱金陵,現為 江蘇省省會,市區面積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萬,轄區跨長
江南北兩岸,包括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六城區,雨花臺、棲霞、浦口、大廠四郊區,以及江寧、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等市縣。南京從公元前472年越國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歷史,先后有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等王朝在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國、三吳佳麗城”的金粉之地,史稱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國,以及國民黨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歷史上盛稱為“六朝勝地、十代都會”。南京這個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勝,又有歷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綠化為全國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園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僅是江蘇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華東地區最重要的交通和通訊樞紐之一,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僅次于上海的國際性大商埠。古老的南京城伴隨著又一個千僖年臨近的腳步再一次煥發出了勃然的生機。
4.優美的導游詞
我喜歡旅游,除了欣賞名勝古跡外,也聽一些導游的精彩介紹,有的導游詞像一首歌,有的像一首詩,有的又像一個小品,非常精練、優美,聽著是一種享受。
在南京,導游的介紹既形象準確又生動精練,有幾個字讓我們記憶猶新。她說,我們可以把南京這座城市的特色概括為“古、大、重、綠”4個字,“古”指南京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指南京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還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墻;“重”指南京在歷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綠”指南京植被良好、綠化先進,是中國數一數二的綠色城市。因此,南京的特色又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即:梅紅松綠市,虎踞龍盈城。幾句話,對我們游覽南京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游成都、三峽時,導游詞解說得又像一首詩:“獻上一段三峽情,走出夔門迎貴賓;扯一片巫山云,素手為君泡香茗;送一縷西陵風,神游三峽話巴東;剪一截長江水,唱首山歌來助興——”在游覽過程中,導游還充分利用名家的詩來介紹,韻味無窮。她說:“李白來了,‘九天開出一成都,千戶萬戶入畫圖’——像畫一般美麗;杜甫來了,‘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是一座花的城市;陸游來了,‘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花香四溢,二十里不斷。”充分展示了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有的導游在介紹時,風趣幽默,能使旅游更加輕松、愉快。比如在哈爾濱,導游介紹就很有個性。他說:“我們都說到了吉林是吉(急)開,到了內蒙古是蒙(猛)開,到了上海是滬(胡)開,而到了哈爾濱就是黑白兩道都能開。因為夏天我們的馬路是黑色的,到了冬天我們的馬路是白色的,所以我們的師傅是黑白兩道都能開。”
所以,各地在加強旅游設施建設,做好旅游服務的同時,很有必要在旅游解說詞上下一些功夫,做好撰寫、整理工作,加強介紹的感染性,這無疑能為景點錦上添花、畫龍點睛,令人回味無窮。
5.旅游景點解說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南京夫子廟。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是新興的文化、商業、游覽中心和廟市合一的繁華之地。
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們尊稱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由于儒學的正統地位,它的創始人孔子備受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士子們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個。夫子廟作為封建士子崇拜的場所,大多與教育設施(如學宮、貢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謂的廟附于學,一般是在學宮的前面或一側。
歷史上,南京城區的夫子廟曾有三處,一處在今市政府大院內,另一處在朝天宮。現在我們要參觀、游覽的,是第三處,也是最有名氣的一處。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從朝天宮遷來的,初為建康府學,元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學,后為應天府學,清遷出府學,改為江寧、上元兩縣學。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同治年間(1869年)重建,抗戰中為日軍焚毀。現存夫子廟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廟后學,孔廟在前,學宮在后,后來設立的貢院被布置在學宮的左側。因此,南京夫子廟比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廟、學宮、貢院。以大成殿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及兩側的主要建筑和以明遠樓為中心的江南貢院陳列館成為夫子廟地區最主要的旅游觀光點。
夫子廟地區由于悠久的歷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廟出現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比較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點外,還有吳敬梓故居、古桃葉渡、萃苑、百年老店一條街、文德橋、王謝故居、烏衣巷、媚香樓等景點。
現在我們已站在夫子廟中軸線的起點部分—夫子廟廣常環顧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坊,東西兩側有聚星亭、魁光閣及商業區,北有中軸線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廟東西兩側的東、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廟地區區別于其他城市孔廟的獨特氛圍,即歷史上形成的廟市合一的格局。
請看廣場前的這一條河,它叫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10公里,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流經廣場的這一段是內秦淮河的一部分,建廟時被改造為泮池,因曲阜孔廟泮水流過而得名。南岸的一堵紅墻,是建于明萬歷(1575年)年間的大照壁,長達110米,氣勢磅礴,為全國照壁之最。照壁起遮蔽和裝飾作用,是整個夫子廟建筑群的開始。泮池北岸石欄則為明正德(1514年)年間所建,是歷經了滄桑變遷之后,成為夫子廟建筑群中唯一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小品,抗戰前曾加以修整。游人至此,憑欄小憩,觀覽秦淮秀色,心曠神怡。
泮池西側的文德橋現為漢白玉橋。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為橋向與子午線方向一致,所以每逢農歷11月15日子時左右,皓月當空,憑欄俯視,在橋的兩邊分別可看到橋影將河中明月分成兩個半月,被稱為“文德分月”。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一書中就有記述,如果您有機會的話,不妨在農歷11月15日來文德橋邊看一看。
文德橋南烏衣巷口的一組徽派建筑群,為“王謝古居”。作為東晉豪族王謝兩大家族聚居區,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唐劉禹錫名作《烏衣巷》的詩句,使烏衣巷、王謝舊居變得非常有名,現為“南京六朝歷史文化陳列館。”大家有時間可以進去參觀參觀。
現在我們看石欄北側是新復建的天下文樞坊,表明此處為天下文化中心。三門四柱,頗為壯觀。在古代,它與后面的欞星門對應,用于帝王出巡朝圣祀孔,中間高門坊是皇帝幸臨的御道,左右供郡親王出入,一般的官員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時都用木柵欄封閉起來。
廟前廣場西側的聚星亭,六角飛檐、古樸大方,外表看雙重飛檐翹角,貌似兩層結構,其實只有一層,亭名取群星聚集、人才薈萃之意。再請看東邊,臨水而立的小院子是魁光閣,閣內的魁星亭,三層六面,下臨秦淮,景致獨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說。奎星即魁星,是文運興旺之兆,是科舉時代考試奪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歷代學子奉為神靈。魁光閣與聚星亭東西犄角相望,互為呼應,融為一體。
廟前廣場北面的石砌坊門,是孔廟第一道大門—欞星門,六柱三門,古樸優美,中間橫楣刻有篆文“欞星門”。欞星是古代天文學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學士集學于此的意思。三門之間鑲嵌有牡丹圖案的磚刻浮雕,精雕細琢,美侖美奐。石柱頂端皆用云板,即華表之意,作為一種標志。此乃皇帝祭孔的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