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象的資料 要求內容較簡短 意思通順易理解
自古各國的兵家就十分注重利用本地的特有動物沖鋒陷陣,這樣做也常常收到出人意料的戰績。
藉此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產生了以「象」為基礎的兵種,即「象兵 」或「戰象」。「戰象」是是古代某些地區的重要武器。
在戰場上主要用于沖散敵軍的陣列以及踐踏敵軍。戰象都是公象,因為公象速度更快而且更好斗。
戰象也許算是戰場上應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它們主要的作用是在沖鋒時踩踏并沖破敵軍陣線。
沖向敵軍的戰象不僅能在敵軍中制造驚恐和慌亂情緒,而且還可利用馬不習慣大象散發的氣味這一特點,令敵軍戰馬受驚失蹄。與騎兵的戰馬不同,戰象的皮很厚,輕易不會受傷,即使步兵的長矛陣也很難擋住它。
2.關于戰象的資料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
但是象并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于農業。
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圣歌對此加以記載。
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于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我國的云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但象并不笨拙。
它生性聰明,通人性。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
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斗力。
波斯帝國在數場戰役中使用從印度獲取的戰象。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會戰,很可能是歐洲人首次面對戰象。
布置在波斯軍隊陣列中央的十五頭戰象給馬其頓軍帶來極大的震撼。以致亞歷山大在會戰前夜感到有必要為此向恐懼之神獻祭。
高加米拉會戰是亞歷山大的輝煌勝利。但是他對敵軍的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征服波斯后,亞歷山大認可了戰象的使用,并將一隊戰象編入自己的軍隊。五年后,攻入印度的亞歷山大在與皮魯斯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中,已經知道如何對付戰象了。
當時統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國的皮魯斯在此會戰中投入了八十五頭戰象,形成對亞歷山大的巨大威脅。但是最終亞歷山大戰勝。
正當此時,在當代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摩揭陀國擁有六千余頭戰象。不久之后,「旃陀羅笈多·孔雀」擁有九千多頭戰象。
這兩個巨大的數字是波斯人和希臘人使用的戰象數量望塵莫及的。
3.戰象的資料
羅馬帝國的戰象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出現過的一種特種部隊,它在戰爭中發揮著現代部隊中坦克的作用。
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沖鋒陷陣,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來歷 自古各國的兵家就十分注重利用本地的特有動物——象,來沖鋒陷陣!這樣做也常常收到出人意料的戰績。藉此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產生了以"象"為基礎的兵種,即為"象兵"或"戰象"。
"戰象"是古代一些地區的重要作戰武器。在戰場上主要用于沖散敵軍的陣列以及踩踏敵軍。
一般為七人戰斗,形成一個小型戰隊。戰象都是公象,因為公象速度更快而且更好斗。
戰象也許算是戰場上應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作用 它們主要的作用是在沖鋒時踩踏并沖破敵軍陣線。
沖向敵軍的戰象不僅能在敵軍中制造驚恐和慌亂情緒,而且還可利用馬不習慣大象散發的氣味這一特點,令敵軍戰馬受驚失蹄。與騎兵的戰馬不同,戰象的皮很厚,不會輕易受傷,即使步兵的長矛陣也很難擋住它。
編輯本段歷史起源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但是象并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
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于農業。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
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圣歌對此加以記載。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
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于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
我國的云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
但象并不笨拙。它生性聰明,通人性。
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
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斗力。發展 波斯帝國在數場戰役中使用從印度獲取的戰象。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會戰,很可能是歐洲人首次面對戰象。布置在波斯軍隊陣列中央的十五頭戰象給馬其頓軍帶來極大的震撼。
以致亞歷山大在會戰前夜感到有必要為此向恐懼之神獻祭。高加米拉會戰是亞歷山大的輝煌勝利。
但是他對敵軍的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征服波斯后,亞歷山大認可了戰象的使用,并將一隊戰象編入自己的軍隊。
五年后,攻入印度的亞歷山大在與皮魯斯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中,已經知道如何對付戰象了。當時統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國的皮魯斯在此會戰中投入了八十五頭戰象,形成對亞歷山大的巨大威脅。
但是最終亞歷山大戰勝。正當此時,在當代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摩揭陀國擁有六千余頭戰象。
不久之后,「旃陀羅笈多·孔雀」擁有九千多頭戰象。這兩個巨大的數字是波斯人和希臘人使用的戰象數量望塵莫及的。
戰象的使用開始傳播。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在戰爭中投入了數百頭來自印度的戰象。
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和迦太基人開始為了戰爭馴化非洲象。努米底亞人和庫什人也開始馴象。
他們馴化的是非洲的森林象。可以肯定地說,北非殘余的象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捉而最終滅亡。
森林象這個品種比塞琉古王朝使用的亞洲象體型小。它們經常由于恐懼而無法被驅入戰斗。
非洲的草原象的體型比森林象和亞洲象大。事實證明,馴化草原象用于戰爭非常艱難,對其的使用也不廣泛。
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朝之間的拉菲亞會戰,埃及軍隊的森林象體型小于對手的亞洲象。但是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大帝)并未因此而勝利。
斯里蘭卡的歷史文獻記載,戰場上率領軍隊的國王們的坐騎是象。在兩王公元前200年的歷史上著名的遭遇戰中,名為「Kandula」的象是「Dutugamunu」王的坐騎,名為「Maha Pabbata」的象是「Elahara」王的坐騎。
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提到,「Megastenes」記載了「Onesicritus」的一個說法。說是斯里蘭卡象相對于其他品種的象體型更大性情更兇猛更適合在戰場使用。
這個原因加上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地域靠近海港使販賣斯里蘭卡象成為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甚至在和平時期,象踩踏的死刑使用于叛國者和其他違反國法侵犯王權的罪犯。
古代的戰象參加演出亞歷山大去世之后的數百年,歐洲戰場上的各支軍隊使用戰象對抗羅馬。從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的「Heraclea」會戰,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戰象震懾著羅馬軍團。
同亞歷山大一樣,羅馬人找到了對付戰象的戰術。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會戰,漢尼拔麾下的戰象隊的沖鋒沒有效果。
因為羅馬軍的陣列給敵方戰象沖鋒留出了通道。一百多年后,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會戰中,愷撒以戰斧裝備第五軍團,指揮軍團兵集中攻擊戰象的腿。
該軍團抵擋住了戰象的沖鋒。之后戰象成為第五軍團的標志。
塔普蘇斯會戰是西方戰場上使用戰象的最后一次比較重要的事例。據說豬是對付戰象的有效武器。
老普林尼記載:“戰象對最小的豬的尖叫都會感到恐懼。”據說一次麥加拉城的成功解圍。
麥加拉人將滾油倒在一群豬身上,使得豬身上著了火,并把他們驅往敵人的戰象隊。面對身上有火苗。
4.戰象的資料
也許你不相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有過一種特種部隊——象軍,它在戰爭中發揮著現代部隊中現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沖鋒陷陣,勇猛無敵,它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傷。
戰象的使用最早在東南亞各國,象軍的編排很有特色。在戰象的背上設一象輿,輿中坐一將士,象前后各有一名馭象手。在象的四條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戰士護衛。這樣七個人組成了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據說在泰國有名垂青史的戰象。秦國古臺王朝拉瑪甘享石碑銘文記載:拉瑪甘享在19歲時曾騎戰象“餒蓬”奮戰敵營,營救父王,反敗為勝。拉瑪甘享的英名與他的戰象一起銘刻在石碑上。東南亞最著名的一次象戰是暹羅王納黎萱于1584年對緬甸王國的一次戰斗,投入的戰象多達幾百頭,那次大戰結束了暹羅對緬甸的附屬關系。
在公元前327年,戰象做為戰爭工具馳騁疆場。這一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遠征印度,印度的波魯斯統帥率領強大的象軍出擊。這時的戰象背上沒有象輿,也不是獨立的作戰部隊,只由兩個戰士騎著作戰。亞歷山大為了紀念這次特殊的戰斗,發行了鑄幣和獎章,上面刻有騎著戰馬的亞歷山大和乘坐戰象的波魯斯作戰的圖案。
據史料記載,印度孔雀王朝的陸軍包括步兵、騎兵、戰車兵和象軍,其中象軍是作戰時的突擊力量。作戰時,阿育王能征集步兵60萬,騎兵3萬和戰象9000頭的大軍,正是依靠這支部隊,阿育王基本統一了印度次大陸。
希臘人使用戰象是在遠征印度過程中學會的。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的部將塞流古再次遠征印度,但仍沒有成功。在與孔雀王朝簽訂和約中,塞流古割讓了大片領土,并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印度王,從而換得戰象500頭。這些戰象在后來的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希臘北部伊庇魯斯國王皮洛斯用戰象作戰的戰役。
公元前280年,皮洛斯在意大利戰場上使用戰象同羅馬人作戰。皮洛斯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統帥,他是亞歷山大的遠親。他夢想以亞歷山大為榜樣,在地中海地區建立一個大帝國。這一年,羅馬軍隊向南意大利的希臘人發動進攻,南意大利向皮洛斯求助。皮洛斯率領大軍抵達南意大利,他的軍隊包括2萬名重裝兵,2000名射手和3000名騎手,還有第一次出現在意大利土地上的20只戰象,這些戰象經過特殊訓練,作戰時由一個象奴駕馭,象背上站著4個手持長矛的士兵,沖鋒時威力很大。
在赫拉克列城附近,羅馬軍團和皮洛斯展開第一次激烈的會戰。訓練有素,作戰勇敢的羅馬士兵經受住皮洛斯槍兵騎兵的強大沖擊,雙方七戰未決勝負。正當雙方人喊馬嘶浴血奮戰的時候,皮洛斯的戰象勇猛出擊。羅馬人的戰馬被這些巨象嚇得四處逃竄,羅馬士兵紛紛后退。皮洛斯乘機輪番沖鋒,羅馬人大敗,死傷7000多人,被俘2000多人。第二年4月,皮洛斯再次進攻羅馬。會戰在奧斯庫倫城展開。羅馬人集結了7萬人的軍隊,并且發明了一種配著炭火的戰車。他們相信動物是怕火的,而且選擇了有利的地形:一片森林做為自己的步兵、騎兵方陣。但皮洛斯巧妙地引蛇出洞,把羅馬人逼到一塊平原上。經過數日的激戰,羅馬士兵在大象腳下死傷慘重。羅馬人失去了6000人,還有他們的執政官。皮洛士也損失慘重:損失3500人,本人也受了輕傷。雖然皮洛斯勝利了,但他也不得不嘆息到:“如果再來一次勝利,誰也不能跟我回國了。”從此,“皮洛斯的勝利”比喻實際上接近失敗的勝利。
公元前257年,羅馬人和皮洛斯在貝尼溫敦城的附近進行最后一次會戰。皮洛斯不幸迷路,羅馬射手向大象射出密集的帶火箭,大象瘋狂地轉身向后跑,踐踏著自己的軍隊,大象使皮洛斯一敗涂地,羅馬人一舉捕獲了1000多名俘虜和4只大象。皮洛斯在騎兵的掩護下才能以逃生。
公元前256年冬,遠征非洲的羅馬將領列古魯斯率領15000步兵,5000騎兵在迦太基的領土上作戰。迦太基人以12000步兵、4000騎兵和100頭大象組成的軍隊阻止他們。這一戰羅馬人又遭慘敗,大部分士兵被踩死或被騎兵殺死,列古魯斯和5000將士被俘,只有不到2000人得以逃生。公元前250年,擁有戰象的迦太基人前來攻打西西里島上的帕諾爾姆司城。羅馬軍官被大象的可怕嚇壞了,不敢應戰,固守在城前的戰壕里。迦太基人率領大象沖擊羅馬人的陣地,被巨箭和投槍還擊,一群大象受驚向后退,沖亂了迦太基的軍隊。羅馬人乘機出擊,趕走了迦太基人,并俘獲了幾十頭的大象。
大象在古代戰爭史上,確實發揮過坦克般的威力,但它的功勞過失參半,因為它畢竟是有生命東西,不能完全受人操縱。它既給主人帶來了輝煌的勝利,也給主人帶來了不幸的慘敗。
5.關于戰象的資料
自古各國的兵家就十分注重利用本地的特有動物-------象來沖鋒陷陣,這樣做也常常收到出人意料的戰績。
藉此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產生了以「象」為基礎的兵種,即為「象兵 」或「戰象」。「戰象」是是古代一些地區的重要作戰武器。
在戰場上主要用于沖散敵軍的陣列以及踩踏敵軍。戰象都是公象,因為公象速度更快而且更好斗。
戰象也許算是戰場上應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它們主要的作用是在沖鋒時踩踏并沖破敵軍陣線。
沖向敵軍的戰象不僅能在敵軍中制造驚恐和慌亂情緒,而且還可利用馬不習慣大象散發的氣味這一特點,令敵軍戰馬受驚失蹄。與騎兵的戰馬不同,戰象的皮很厚,不會輕易受傷,即使步兵的長矛陣也很難擋住它。
一、歷史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但是象并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
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于農業。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
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圣歌對此加以記載。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
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于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
我國的云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
但象并不笨拙。它生性聰明,通人性。
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
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斗力。 波斯帝國在數場戰役中使用從印度獲取的戰象。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會戰,很可能是歐洲人首次面對戰象。布置在波斯軍隊陣列中央的十五頭戰象給馬其頓軍帶來極大的震撼。
以致亞歷山大在會戰前夜感到有必要為此向恐懼之神獻祭。高加米拉會戰是亞歷山大的輝煌勝利。
但是他對敵軍的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征服波斯后,亞歷山大認可了戰象的使用,并將一隊戰象編入自己的軍隊。
五年后,攻入印度的亞歷山大在與皮魯斯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中,已經知道如何對付戰象了。當時統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國的皮魯斯在此會戰中投入了八十五頭戰象,形成對亞歷山大的巨大威脅。
但是最終亞歷山大戰勝。正當此時,在當代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摩揭陀國擁有六千余頭戰象。
不久之后,「旃陀羅笈多·孔雀」擁有九千多頭戰象。這兩個巨大的數字是波斯人和希臘人使用的戰象數量望塵莫及的。
戰象的使用開始傳播。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在戰爭中投入了數百頭來自印度的戰象。
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和迦太基人開始為了戰爭馴化非洲象。努米底亞人和庫什人也開始馴象。
他們馴化的是非洲的森林象。可以肯定地說,北非殘余的象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捉而最終滅亡。
森林象這個品種比塞琉古王朝使用的亞洲象體型小。它們經常由于恐懼而無法被驅入戰斗。
非洲的草原象的體型比森林象和亞洲象大。事實證明,馴化草原象用于戰爭非常艱難,對其的使用也不廣泛。
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朝之間的拉菲亞會戰,埃及軍隊的森林象體型小于對手的亞洲象。但是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大帝)并未因此而勝利。
斯里蘭卡的歷史文獻記載,戰場上率領軍隊的國王們的坐騎是象。在兩王公元前200年的歷史上著名的遭遇戰中,名為「Kandula」的象是「Dutugamunu」王的坐騎,名為「Maha Pabbata」的象是「Elahara」王的坐騎。
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提到,「Megastenes」記載了「Onesicritus」的一個說法。說是斯里蘭卡象相對于其他品種的象體型更大性情更兇猛更適合在戰場使用。
這個原因加上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地域靠近海港使販賣斯里蘭卡象成為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甚至在和平時期,象踩踏的死刑使用于叛國者和其他違反國法侵犯王權的罪犯。
古代的戰象參加演出亞歷山大去世之后的數百年,歐洲戰場上的各支軍隊使用戰象對抗羅馬。從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的「Heraclea」會戰,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戰象震懾著羅馬軍團。
同亞歷山大一樣,羅馬人找到了對付戰象的戰術。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會戰,漢尼拔麾下的戰象隊的沖鋒沒有效果。
因為羅馬軍的陣列給敵方戰象的沖鋒留出了通道。一百多年后,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會戰中,愷撒以戰斧裝備第五軍團,指揮軍團兵集中攻擊戰象的腿。
該軍團抵擋住了戰象的沖鋒。之后戰象成為第五軍團的標志。
塔普蘇斯會戰是西方戰場上使用戰象的最后一次比較重要的事例。據說豬是對付戰象的有效武器。
老普林尼記載:“戰象對最小的豬的尖叫都會感到恐懼。”據說一次麥加拉城的成功解圍。
麥加拉人將滾油倒在一群豬身上,使得豬身上著了火,并把他們驅往敵人的戰象隊。面對身上有火苗的慘叫的豬群,戰象在恐懼中四散奔逃。
帕提亞帝國在與羅馬人的戰爭中偶而使用戰象。不過繼起的薩珊波斯帝國軍隊中戰象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薩珊波斯在與其西方敵人的戰爭中多次使用戰象。以此著名的「Vartanantz」會戰,波斯戰象導致亞美尼亞軍的畏懼,進而粉碎了亞美。
6.戰象資料簡介
自古各國的兵家就十分注重利用本地的特有動物——象來沖鋒陷陣,這樣做也常常收到出人意料的戰績。
藉此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產生了以「象」為基礎的兵種,即為"象兵 "或"戰象"。"戰象"是古代一些地區的重要作戰武器。
在戰場上主要用于沖散敵軍的陣列以及踩踏敵軍。一般為七人戰斗,行成一個小型戰隊。
戰象都是公象,因為公象速度更快而且更好斗。戰象也許算是戰場上應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
它們主要的作用是在沖鋒時踩踏并沖破敵軍陣線。沖向敵軍的戰象不僅能在敵軍中制造驚恐和慌亂情緒,而且還可利用馬不習慣大象散發的氣味這一特點,令敵軍戰馬受驚失蹄。
與騎兵的戰馬不同,戰象的皮很厚,不會輕易受傷,即使步兵的長矛陣也很難擋住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但是象并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
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于農業。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
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圣歌對此加以記載。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
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于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
我國的云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
但象并不笨拙。它生性聰明,通人性。
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
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斗力。 波斯帝國在數場戰役中使用從印度獲取的戰象。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會戰,很可能是歐洲人首次面對戰象。布置在波斯軍隊陣列中央的十五頭戰象給馬其頓軍帶來極大的震撼。
以致亞歷山大在會戰前夜感到有必要為此向恐懼之神獻祭。高加米拉會戰是亞歷山大的輝煌勝利。
但是他對敵軍的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征服波斯后,亞歷山大認可了戰象的使用,并將一隊戰象編入自己的軍隊。
五年后,攻入印度的亞歷山大在與皮魯斯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中,已經知道如何對付戰象了。當時統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國的皮魯斯在此會戰中投入了八十五頭戰象,形成對亞歷山大的巨大威脅。
但是最終亞歷山大戰勝。正當此時,在當代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摩揭陀國擁有六千余頭戰象。
不久之后,「旃陀羅笈多·孔雀」擁有九千多頭戰象。這兩個巨大的數字是波斯人和希臘人使用的戰象數量望塵莫及的。
戰象的使用開始傳播。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在戰爭中投入了數百頭來自印度的戰象。
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和迦太基人開始為了戰爭馴化非洲象。努米底亞人和庫什人也開始馴象。
他們馴化的是非洲的森林象。可以肯定地說,北非殘余的象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捉而最終滅亡。
森林象這個品種比塞琉古王朝使用的亞洲象體型小。它們經常由于恐懼而無法被驅入戰斗。
非洲的草原象的體型比森林象和亞洲象大。事實證明,馴化草原象用于戰爭非常艱難,對其的使用也不廣泛。
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朝之間的拉菲亞會戰,埃及軍隊的森林象體型小于對手的亞洲象。但是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大帝)并未因此而勝利。
斯里蘭卡的歷史文獻記載,戰場上率領軍隊的國王們的坐騎是象。在兩王公元前200年的歷史上著名的遭遇戰中,名為「Kandula」的象是「Dutugamunu」王的坐騎,名為「Maha Pabbata」的象是「Elahara」王的坐騎。
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提到,「Megastenes」記載了「Onesicritus」的一個說法。說是斯里蘭卡象相對于其他品種的象體型更大性情更兇猛更適合在戰場使用。
這個原因加上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地域靠近海港使販賣斯里蘭卡象成為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甚至在和平時期,象踩踏的死刑使用于叛國者和其他違反國法侵犯王權的罪犯。
古代的戰象參加演出亞歷山大去世之后的數百年,歐洲戰場上的各支軍隊使用戰象對抗羅馬。從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的「Heraclea」會戰,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戰象震懾著羅馬軍團。
同亞歷山大一樣,羅馬人找到了對付戰象的戰術。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會戰,漢尼拔麾下的戰象隊的沖鋒沒有效果。
因為羅馬軍的陣列給敵方戰象的沖鋒留出了通道。一百多年后,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會戰中,愷撒以戰斧裝備第五軍團,指揮軍團兵集中攻擊戰象的腿。
該軍團抵擋住了戰象的沖鋒。之后戰象成為第五軍團的標志。
塔普蘇斯會戰是西方戰場上使用戰象的最后一次比較重要的事例。據說豬是對付戰象的有效武器。
老普林尼記載:“戰象對最小的豬的尖叫都會感到恐懼。”據說一次麥加拉城的成功解圍。
麥加拉人將滾油倒在一群豬身上,使得豬身上著了火,并把他們驅往敵人的戰象隊。面對身上有火苗的慘叫的豬群,戰象在恐懼中四散奔逃。
帕提亞帝國在與羅馬人的戰爭中偶而使用戰象。不過繼起的薩珊波斯帝國軍隊中戰象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薩珊波斯在與其西方敵人的戰爭中多次使用戰象。以此著名的「Vartanantz」會戰,波斯戰象導致亞美尼亞軍的畏。
7.有關戰象的歷史資料
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出現過的一種特種部隊,它在戰爭中發揮著現代部隊中坦克的作用。
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沖鋒陷陣,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傷。歷史起源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
但是象并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于農業。
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圣歌對此加以記載。
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于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我國的云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但象并不笨拙。
它生性聰明,通人性。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
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斗力。
發展 波斯帝國在數場戰役中使用從印度獲取的戰象。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會戰,很可能是歐洲人首次面對戰象。
布置在波斯軍隊陣列中央的十五頭戰象給馬其頓軍帶來極大的震撼。以致亞歷山大在會戰前夜感到有必要為此向恐懼之神獻祭。
高加米拉會戰是亞歷山大的輝煌勝利。但是他對敵軍的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征服波斯后,亞歷山大認可了戰象的使用,并將一隊戰象編入自己的軍隊。五年后,攻入印度的亞歷山大在與皮魯斯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中,已經知道如何對付戰象了。
當時統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國的皮魯斯在此會戰中投入了八十五頭戰象,形成對亞歷山大的巨大威脅。但是最終亞歷山大戰勝。
正當此時,在當代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摩揭陀國擁有六千余頭戰象。不久之后,「旃陀羅笈多·孔雀」擁有九千多頭戰象。
這兩個巨大的數字是波斯人和希臘人使用的戰象數量望塵莫及的。 戰象的使用開始傳播。
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在戰爭中投入了數百頭來自印度的戰象。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和迦太基人開始為了戰爭馴化非洲象。
努米底亞人和庫什人也開始馴象。他們馴化的是非洲的森林象。
可以肯定地說,北非殘余的象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捉而最終滅亡。森林象這個品種比塞琉古王朝使用的亞洲象體型小。
它們經常由于恐懼而無法被驅入戰斗。非洲的草原象的體型比森林象和亞洲象大。
事實證明,馴化草原象用于戰爭非常艱難,對其的使用也不廣泛。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朝之間的拉菲亞會戰,埃及軍隊的森林象體型小于對手的亞洲象。
但是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大帝)并未因此而勝利。 斯里蘭卡的歷史文獻記載,戰場上率領軍隊的國王們的坐騎是象。
在兩王公元前200年的歷史上著名的遭遇戰中,名為「Kandula」的象是「Dutugamunu」王的坐騎,名為「Maha Pabbata」的象是「Elahara」王的坐騎。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提到,「Megastenes」記載了「Onesicritus」的一個說法。
說是斯里蘭卡象相對于其他品種的象體型更大性情更兇猛更適合在戰場使用。這個原因加上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地域靠近海港使販賣斯里蘭卡象成為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
甚至在和平時期,象踩踏的死刑使用于叛國者和其他違反國法侵犯王權的罪犯。 古代的戰象參加演出亞歷山大去世之后的數百年,歐洲戰場上的各支軍隊使用戰象對抗羅馬。
從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的「Heraclea」會戰,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戰象震懾著羅馬軍團。同亞歷山大一樣,羅馬人找到了對付戰象的戰術。
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會戰,漢尼拔麾下的戰象隊的沖鋒沒有效果。因為羅馬軍的陣列給敵方戰象沖鋒留出了通道。
一百多年后,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會戰中,愷撒以戰斧裝備第五軍團,指揮軍團兵集中攻擊戰象的腿。該軍團抵擋住了戰象的沖鋒。
之后戰象成為第五軍團的標志。塔普蘇斯會戰是西方戰場上使用戰象的最后一次比較重要的事例。
據說豬是對付戰象的有效武器。老普林尼記載:“戰象對最小的豬的尖叫都會感到恐懼。”
據說一次麥加拉城的成功解圍。麥加拉人將滾油倒在一群豬身上,使得豬身上著了火,并把他們驅往敵人的戰象隊。
面對身上有火苗的慘叫的豬群,戰象在恐懼中四散奔逃。 帕提亞帝國在與羅馬人的戰爭中偶而使用戰象。
不過繼起的薩珊波斯帝國軍隊中戰象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薩珊波斯在與其西方敵人的戰爭中多次使用戰象。
以此著名的「Vartanantz」會戰,波斯戰象導致亞美尼亞軍的畏懼,進而粉碎了亞美尼亞的叛亂。另一個事例是「al-Qādisiyyah」會戰,波斯軍使用了為數眾多的戰象。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很少使用戰象。查理曼大帝在804年征討丹麥人的戰爭中,帶上了他的戰象「Abul-Abbas」。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十字軍在圣域俘獲了一頭象,并在1214年攻占「Cremona」的戰斗中使用了它。 印度的一個伊斯蘭教君主使用戰象幾乎終結了帖木兒的征戰生涯。
在1398年的一次戰役中,帖木兒的軍隊面對敵。
8.關于課文最后一頭戰象的資料
先是印度軍隊大量使用戰象。印度人早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馴化大象利用其畜力。亞里安記載了印度人捕捉野生大象加以馴化的詳細過程。大約在吠陀時代初期(公元前1100年),印度人開始在戰爭中使用大象。印度戰象身高3米以上,全身披掛鑲嵌鐵片的戰袍,前胸有整塊鐵甲保護,象牙上套著鐵制矛尖。戰象背上可馱一名馭手和一座木制小城堡,里面是三名弓箭手。未經專門訓練的戰馬對大象的氣味和吼叫有天生的恐懼,接近到200米距離以內就會受驚,因此無法使用騎兵對付戰象。重裝步兵的密集陣可以遏制騎兵的正面沖鋒,卻阻擋不了戰象的沖擊。戰象的沖鋒速度雖然只有每小時30公里,但由于其5噸的體重而具有巨大的沖擊力,加上大象堅硬的厚皮和披掛的鎧甲提供防護,可以輕易沖破長矛盾牌方陣。突入方陣的戰象舞動象牙大步踐踏,殺傷力極強。緊跟其后的印度步兵沖進方陣近距離格斗,而陣形散亂、陷入各自為戰的密集陣將很容易被擊破。
古典史家普遍認為,戰象最大的威力在于難以承受的心理震懾。一字排開的戰象集群沖鋒時,一個個龐然大物闊步向前,高聲吼叫,如同一堵快速移動的高墻,景象異常駭人。沒有見過戰象的軍隊往往會魂飛魄散,潰不成軍。面對戰象沖鋒的步兵方陣需要鋼鐵的意志才能屹立不動。事實上印度軍隊對戰象的弱點非常了解。大象受傷以后經常狂性大發奪路而逃,根本不聽馭手指揮,而受驚的戰象不辨敵我,旁邊跟隨的步兵往往遭到沖撞踐踏。正因為這個原因,印度戰象的馭手都備有一根鐵鑿,一旦大象失控就將鐵鑿釘入其后腦。應該說馬其頓軍隊并非初次遇到戰象,高加米拉戰役波斯軍隊序列中就有15頭戰象,但顯然它們并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此在吉達斯浦戰役中,馬其頓密集陣將首次接受印度戰象的考驗。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如果大象沒有弓箭,很難消滅一隊殘兵
大象真正的威力在于突破敵陣,而大量殲敵還是靠其他部隊完成。大象和坦克的作用差不多,反大象和反坦克的戰術差不多。
對付大象不能用士氣低的部隊
大象的可怕在于把士兵挑飛,但是好像不容易踩死士兵
對付大象的戰術
1.遠程法,用遠程武器射殺或者驚嚇大象
2.散兵法。最好用步兵,分散的隊形,纏住大象。首選角斗士,因為穿金屬甲對弓箭防御力比較好,圓形的散兵陣能在四面八方攻擊被圍困的大象。其次是短矛兵,對戰象有攻擊加成。其次是農民,農民如果站在城市中心廣場絕對有能力和戰象一拼,戰象多半會白旗
9.有關戰象的歷史資料
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出現過的一種特種部隊,它在戰爭中發揮著現代部隊中坦克的作用。
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沖鋒陷陣,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折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傷。歷史 起源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
但是象并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于農業。
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圣歌對此加以記載。
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于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我國的云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但象并不笨拙。
它生性聰明,通人性。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
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斗力。
發展 波斯帝國在數場戰役中使用從印度獲取的戰象。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會戰,很可能是歐洲人首次面對戰象。
布置在波斯軍隊陣列中央的十五頭戰象給馬其頓軍帶來極大的震撼。以致亞歷山大在會戰前夜感到有必要為此向恐懼之神獻祭。
高加米拉會戰是亞歷山大的輝煌勝利。但是他對敵軍的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征服波斯后,亞歷山大認可了戰象的使用,并將一隊戰象編入自己的軍隊。五年后,攻入印度的亞歷山大在與皮魯斯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中,已經知道如何對付戰象了。
當時統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國的皮魯斯在此會戰中投入了八十五頭戰象,形成對亞歷山大的巨大威脅。但是最終亞歷山大戰勝。
正當此時,在當代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摩揭陀國擁有六千余頭戰象。不久之后,「旃陀羅笈多·孔雀」擁有九千多頭戰象。
這兩個巨大的數字是波斯人和希臘人使用的戰象數量望塵莫及的。 戰象的使用開始傳播。
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在戰爭中投入了數百頭來自印度的戰象。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和迦太基人開始為了戰爭馴化非洲象。
努米底亞人和庫什人也開始馴象。他們馴化的是非洲的森林象。
可以肯定地說,北非殘余的象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捉而最終滅亡。森林象這個品種比塞琉古王朝使用的亞洲象體型小。
它們經常由于恐懼而無法被驅入戰斗。非洲的草原象的體型比森林象和亞洲象大。
事實證明,馴化草原象用于戰爭非常艱難,對其的使用也不廣泛。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朝之間的拉菲亞會戰,埃及軍隊的森林象體型小于對手的亞洲象。
但是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大帝)并未因此而勝利。 斯里蘭卡的歷史文獻記載,戰場上率領軍隊的國王們的坐騎是象。
在兩王公元前200年的歷史上著名的遭遇戰中,名為「Kandula」的象是「Dutugamunu」王的坐騎,名為「Maha Pabbata」的象是「Elahara」王的坐騎。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提到,「Megastenes」記載了「Onesicritus」的一個說法。
說是斯里蘭卡象相對于其他品種的象體型更大性情更兇猛更適合在戰場使用。這個原因加上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地域靠近海港使販賣斯里蘭卡象成為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
甚至在和平時期,象踩踏的死刑使用于叛國者和其他違反國法侵犯王權的罪犯。 古代的戰象參加演出 亞歷山大去世之后的數百年,歐洲戰場上的各支軍隊使用戰象對抗羅馬。
從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的「Heraclea」會戰,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戰象震懾著羅馬軍團。同亞歷山大一樣,羅馬人找到了對付戰象的戰術。
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會戰,漢尼拔麾下的戰象隊的沖鋒沒有效果。因為羅馬軍的陣列給敵方戰象沖鋒留出了通道。
一百多年后,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會戰中,愷撒以戰斧裝備第五軍團,指揮軍團兵集中攻擊戰象的腿。該軍團抵擋住了戰象的沖鋒。
之后戰象成為第五軍團的標志。塔普蘇斯會戰是西方戰場上使用戰象的最后一次比較重要的事例。
據說豬是對付戰象的有效武器。老普林尼記載:“戰象對最小的豬的尖叫都會感到恐懼。”
據說一次麥加拉城的成功解圍。麥加拉人將滾油倒在一群豬身上,使得豬身上著了火,并把他們驅往敵人的戰象隊。
面對身上有火苗的慘叫的豬群,戰象在恐懼中四散奔逃。 帕提亞帝國在與羅馬人的戰爭中偶而使用戰象。
不過繼起的薩珊波斯帝國軍隊中戰象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薩珊波斯在與其西方敵人的戰爭中多次使用戰象。
以此著名的「Vartanantz」會戰,波斯戰象導致亞美尼亞軍的畏懼,進而粉碎了亞美尼亞的叛亂。另一個事例是「al-Qādisiyyah」會戰,波斯軍使用了為數眾多的戰象。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很少使用戰象。查理曼大帝在804年征討丹麥人的戰爭中,帶上了他的戰象「Abul-Abbas」。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十字軍在圣域俘獲了一頭象,并在1214年攻占「Cremona」的戰斗中使用了它。 印度的一個伊斯蘭教君主使用戰象幾乎終結了帖木兒的征戰生涯。
在1398年的一次戰役中,帖木兒的軍隊面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