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梧桐的傳說
梧桐樹葉名 稱: 梧桐 拉丁名: firmiana simplex 英文名: firmiana \phoenix tree 別 名: 青桐、桐麻 科: 梧桐科 屬: 梧桐屬 原產中國及日本,中國各省廣泛栽培。
梧桐,青桐,中國梧桐,葉子上面長豌豆粒的那種,樹皮青色,光滑。梧桐科,落葉喬木。
幼樹樹皮綠化,平滑。葉掌狀裂。
夏季開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黃綠色,圓錐花序,果實分為五個分果,成熟前裂開呈小艇狀,種子球形,生其邊緣。青桐是珍貴的闊葉用材樹種,材質堅重,耐腐朽,為優等用材,山區廣有分布。
木材供制樂器和家具用;樹皮纖維可造紙;種子炒熟供食用,亦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潤滑油。又為綠化做出貢獻。
但是在長春氣候不適應,成活是個問題,青桐屬于南方樹種,在天津地區還可以成活,在東北夠嗆,不如買泡桐(3月開喇叭花,花成束,極多)或者法桐。 梧桐樹和法國梧桐不屬于同一樹種。
法國梧桐,懸鈴木,先栽種于法租界,葉似梧桐,故名,樹上吊青色荔枝球的那種,非常常見。 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枝條開展,樹冠廣闊;樹皮灰綠色,不規則片狀剝落,剝落后呈粉綠色,光滑。
葉片三角狀,長9—15厘米,寬9—17厘米,3—5掌狀分裂,邊緣有不規則尖齒和波狀齒,基部截形或近心臟形,嫩時有星狀毛,后近于無毛。球形花序直徑2.5—3.5厘米,通常2個一串,狀加懸掛著的鈴;花長約4毫米;萼片4;花瓣4;雄花;雄花有4—8個雄蕊;雌花有6個分離心皮。
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本種樹干高大,枝葉茂盛,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廣泛栽植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琉、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對抗性。
梧桐樹生長速度快,木質疏松,怕凍害 因為是肉質根,怕水淹, 病害方面,怕病毒病, 蟲害方面,怕大袋蛾, 根系粗,淺,怕大風. 梧桐喜光。喜溫暖氣候,不耐寒。
適生于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喜堿。根肉質,不耐水漬,深根性,植根粗壯;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
生長尚快,壽命較長,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長季節受澇3~5天即爛根致死。
發葉較晚,而秋天落葉早。對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抗性。
梧桐,又名青桐,為梧桐科梧桐屬落葉喬木。樹冠卵圓形,樹干端直,樹皮青綠平滑,側枝粗壯,翠綠色。
梧桐為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在我國分布較廣,耐寒性不強,在酸性、中性及鈣質土上均能生長。深根性,積水易爛根,在高溫季節受澇3至5天即可致死。
生長尚快,壽命較長。發葉晚,落葉早。
葉、花、根及種子均可入藥,種子還可炒食及榨油。 常用播種法繁殖,扦插、分根也可。
秋季果熟時采收,曬干脫粒后當年秋播,也可沙藏至翌年春播。條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約1.5厘米。
每畝播量約15公斤。沙藏種子發芽較整齊,播后4至5周發芽。
干藏種子常發芽不齊,可在播前先用溫水浸種催芽。正常管理下,當年生苗高可達50厘米以上,翌年分栽培養。
三年生苗即可出圃。栽植地點宜選地勢高燥處,穴內施入基肥,定干后,用蠟封好鋸口。
注意梧桐木虱、霜天蛾、刺蛾等蟲害,可用石油乳劑、敵敵畏、樂果、甲胺磷等防治。在北方,冬季對幼樹要包扎稻草繩防寒。
入冬和早春各施肥一次。 梧桐栽培容易,管理簡單,又很省水。
枝葉繁茂,綠陰濃濃,因有梧桐引鳳的傳說而具有傳奇色彩。它是我國重要的庭院綠化樹種,適于草坪、庭院、宅前、坡地孤植或叢植。
因其對二氧化硫和氟化氫有較強的抗性,也可用于廠礦區綠化。 推薦一種灌根起樹移植大樹方法 梧桐樹和鳳凰的故事 由于梧桐高大挺拔,為樹木中之佼佼者。
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
鳳凰是鳥中之王,而鳳凰最樂于棲在梧桐之上,可見梧桐是多么地高貴了。比如在我國的詩經里,就有關于梧桐的記載。
在詩經,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詩寫道: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這詩說的是梧桐生長的茂盛,引得鳳凰啼鳴。
菶菶萋萋,是梧桐的豐茂;雍雍喈喈,是鳳鳴之聲。 在莊子的秋水篇里,也說到梧桐。
在說到莊子見惠子時說:“南方有鳥,其名為宛(右鳥旁)雛,子知之乎?夫宛(右鳥旁)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在這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這里的“宛(右鳥旁)雛“就是鳳凰的一種。他說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
可見梧桐的高貴。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里,有這樣的描述:“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由于古人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所以現在的人們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因此在以前的殷實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種梧桐,不但因為梧桐有氣勢,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
豐子愷《梧桐樹》 寓樓的窗前有好幾株梧桐樹。這些都是鄰家院子里的東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為它們和我隔著適當的距離,好像是專門種給我看的。它們的主人,對于它們的局部狀態也許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對于它們的全體容貌呢。
因為這必須隔著相當的距離方才看見。唐人詩云“山遠始為容”。
我以為樹亦如此。自初夏至今,這幾株梧桐在我面前濃妝淡抹,顯出了種種的。
2.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關于梧桐樹的傳說呢
千山梧桐樹的傳說
聞名的千山,山峰奇美,古樹林立,有一棵老梧桐樹。有著永恒不變的故事。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居住著一戶人家,夫妻二人男耕女織,生活還算衣食無憂,只是一直膝下無子,日子過得甚是冷清。眼看人過中年,生子無望,夫妻倆合計,收養了一個遠房親戚的一個孩子。雖說是養子,夫妻倆視為親生,百般疼愛,精心撫養,小日子自此充滿天倫之樂。
日月如梭,時光流逝,轉眼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倆夫妻也都年近花甲。在孩子十六歲那年,村里來了個外鄉人,看上小伙子聰明伶俐,說是能教會他學及門手藝。小伙子甚是高興,愿意拜外鄉人為師,并跟隨師傅出門學藝一年。老夫妻不忍兒子離家,苦苦勸阻,不想兒子求學心切,最終還是跟著外鄉人走了。
一年過去了,兒子沒有回來,兩年過去了,三年過去了,兒子還是沒有回來。 老兩口每天坐在村頭山坡上,眼巴巴守望著兒子的歸來,然而他們流干眼淚,望穿了雙眼,終于未能看到兒子的身影。懷著對兒子的深切思念和晚年的無限凄涼,雙雙離開了人世。
相傳,就在兩位老人每天守望兒子的山坡上,后來長出了兩棵很大很大的梧桐樹,而且在這兩棵夫妻樹的周圍很快長出了一排排小梧桐樹苗,像一群兒女們緊緊地簇擁在大樹的身旁。
據傳,這對老人的兒子后來還是回到了這里,就在那棵梧桐樹旁安下了家,娶了妻,生了子;后來他的子孫像梧桐樹苗一樣生生不息,世世代代伴守在老梧桐樹的身邊。 不知道過去多少歲月,傳說中的老梧桐樹也早已消逝,然而,這棵郁郁蔥蔥的梧桐樹依然濃蔭覆蓋著它腳下的一方凈土。
3.關于梧桐樹的資料
梧桐樹,又名青桐、桐麻,落葉喬木,原生于中國,可高達12m,葉為掌狀,3~7裂,夏季開花,花小,黃綠色,果實成熟時分裂。
梧桐生長快,木材適合制造樂器,樹皮可用于造紙和繩索,種子可以食用或榨油,由于其樹干光滑,葉大優美,是一種著名的觀賞樹種。中國古代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
許多傳說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制造的,梧桐對于中國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作家豐子愷的同名文章《梧桐樹》堪稱佳篇。
梧桐已經被引種到歐洲、美洲各地作為觀賞樹種。 形態特征 梧桐樹是落葉喬木,高達12m;樹皮青綠色,平滑。
葉心形,掌狀3~5裂,直徑15~30cm,裂片三角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無毛或略披短柔毛,基生脈7條,葉柄與葉片等長。圓錐花序頂生,長約20~50cm,下部分枝長達12cm,花淡紫色;萼5深裂幾至基部,萼片條形,向外卷曲,長7~9mm,外面披淡黃色短柔毛,內面僅在基部披柔毛;花梗與花幾等長;雄花的雌雄蕊柄與萼等長,下半部較粗,無毛,花藥15個不規則地聚集在雌雄蕊柄頂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圓球形,被毛。
蓇葖果膜質,有柄,成熟前開裂成葉狀,長6~11cm、寬1.5~2.5cm,外面被短茸毛或幾無毛,每蓇葖果有種子2~4個;種子圓球形,表面有皺紋,直徑約7mm。花期6月。
生長分布 注意產我國南北各省,從廣東海南島到華北均產之。也分布于日本。
多為人工栽培。好生于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嚴寒,耐干旱及瘠薄。
夏季樹皮不耐烈日。在砂質土壤上生長較好。
法國梧桐與中國梧桐簡介及區別 法國梧桐簡介 世界上著名的行道樹——法國梧桐,在我國公園和行道兩旁可常常見到。而今在我國北自大連、北京、河北,西至陜西、甘肅,西南至四川、云南,南至廣東及東部沿海各省都均有栽培。
在南京老百姓們都把它簡稱為“法桐”或“法梧”,然而它卻既不是梧桐樹,亦非產自法國,而我們常說的梧桐樹實際上是指“中國梧桐”。 人們習慣所說的“法國梧桐”只是懸鈴木中的一種。
原來,懸鈴木一屬有8種,原產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帶。引入我國栽植的有3種。
懸鈴木果序柄的果實,有的1個果球,有的2個果球,有的3個以上果球,因此名稱就不同,分別叫做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這是三個不同的種。禮氏物語把其歸結如下: 1、一球懸鈴木(Platanus occidentalis,原產北美洲,俗稱“美國梧桐”或“美桐”) 2、二球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俗稱“英國梧桐”或“英桐”) 3、三球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原產歐洲東南部、印度一帶,俗稱“法國梧桐”或“法桐”) 為什么懸鈴木叫“法國梧桐”呢?原來,這種樹木,葉子似梧桐,而被大家誤以為是梧桐。
17世紀,在英國的牛津,人們用一球懸鈴木(又叫美國梧桐)和三球懸鈴木(又叫法國梧桐)作親本,雜交成二球懸鈴木,取名“英國梧桐”。因為是雜交,沒有原產地。
在歐洲廣泛栽培后,法國人把它帶到上海,栽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作為行道樹)。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人云亦云,把它當作梧桐樹了。
相信很多在南京長大或玩耍過的孩子們,都會把法國梧桐的果拿來玩(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籌建中山陵,在中山大道和陵園路兩旁栽種行道樹即法國梧桐,而后在國民政府的規劃下,南京市曾擁有達20萬棵法國梧桐樹)。 一是把果上的毛掰下來吹,二是種子上有一層網狀物,孩子們都把它取下來說是小漁網。
法國梧桐夏天樹下經常可以看見“吊死鬼”,昆蟲學上叫做“蓑蛾”或“袋蛾”,這種蟲子會利用小枝小葉吐絲編織成一個袋子保護自己,會吐絲從樹上垂吊下來。一般的農家戶如若家里養雞,就抓它們回去后剪開蓑袋,把蟲體拿出來喂雞。
在植物學上法國梧桐(三球懸鈴木)屬于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5m。枝條開展,樹冠廣闊,呈長橢圓形。
樹皮灰綠或灰白色,片狀脫落。柄下芽,單葉互生,葉大,掌狀5~9裂,幼時密生星狀柔毛,后脫落。
花期4~5月,頭狀花序球形。球果下垂,通常2球一串。
9~10月果熟,堅果基部有長毛。落葉喬木,高可達35m;枝條開展,樹冠廣闊;樹皮灰綠色,不規則片狀剝落,剝落后呈粉綠色,光滑。
葉片三角狀,長9~15cm,寬9~17cm,3—5掌狀分裂,邊緣有不規則尖齒和波狀齒,基部截形或近心臟形,嫩時有星狀毛,后近于無毛。球形花序直徑2.5~3.5cm,通常2個一串,狀加懸掛著的鈴;花長約4毫米;萼片4;花瓣4;雄花;雄花有4~8個雄蕊;雌花有6個分離心皮。
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中國梧桐簡介 真正的梧桐(Firmiana simple)即“中國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屬的植物,英文名為Phoenix Tree、別名青桐、桐麻 ,也屬落葉大喬木,高達15m;樹干挺直,樹皮綠色,平滑。
原產中國,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也為普通的行道樹及庭園綠化觀賞樹。 《花鏡》:“梧桐,又叫青桐。
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凈。四月開花嫩黃,小如棗花。
五、六月結子,蒂長三寸許,五棱合成,子綴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黃豆。” 中國梧桐它喜光,喜深厚濕潤土壤,生長快。
果實分為5個分果,分果成熟前裂開呈小艇狀,種子。
4.梧桐樹的來歷
梧桐樹,即“中國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屬的植物,英文名為Phoenix Tree、別名青桐、桐麻 ,也屬落葉大喬木,高達15m;樹干挺直,樹皮綠色,平滑。原產中國,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也為普通的行道樹及庭園綠化觀賞樹。我們所說的法國梧桐其實是懸鈴木中的一種,只是因為葉子似梧桐,而被大家誤以為是梧桐。
分布來歷:
主產于中國南北各省,從廣東海南島到華北均產之。也分布于日本。多為人工栽培。好生于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嚴寒,耐干旱及瘠薄。夏季樹皮不耐烈日。在砂質土壤上生長較好。
5.法桐樹有著怎樣的傳說
"法桐",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懸鈴木科,科下僅有一屬即懸鈴木屬,屬下約7種,原產東南歐、印度及美洲。但我國引入栽培的僅3種,即二球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也稱英桐和該雜交種的親本一球懸鈴木(Platanus occidentalis)又稱美桐、三球懸鈴木(Platanus orientalis)又稱法桐。現在我們通常把這三個種統稱"法桐"。
據文獻記載懸鈴木(三球)在我國晉代時即從陸路傳入我國,被稱為祛汗樹、凈土樹。相傳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入我國宣揚佛法時攜入栽植,西安市西南戶縣鳩摩羅什廟曾有兩株大樹,直徑達3米,上世紀50年代尚有一株成活,其壽命已達一千六、七百年(在原產地土耳其有四千年的古樹),雖然傳入我國較早,但長時間未能繼續傳播。近代懸鈴木(指一球即美桐和二球即英桐)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法租界內,故稱之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其實即非法國原產亦非梧桐。我國目前普遍種植的以雜種“英桐(即二球)”最多。
三球懸鈴木高達30米,樹皮深灰色,薄片剝落,內皮綠白色。嫩枝被黃褐色星狀絨毛。葉長8至16厘米,寬9至18厘米,5至7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下,裂片窄長,幼時被灰黃色星狀絨毛,后脫落。總柄具球形果序,果序徑2至2.5厘米,花柱刺尖,長3至4毫米。花期5月,果期9至10月。二球懸鈴木為三球懸鈴木與一球懸鈴木的雜交種,在英國倫敦育成。高達35米,樹皮薄片剝落,內皮淡綠白色。嫩枝葉密被淡褐黃色星狀絨毛。葉長10至24厘米,寬12至25厘米,基部平截或微心形,3至5深裂,中裂片長寬近相等,全緣或疏生粗缺齒。果序徑約2.5厘米,花柱長2至3毫米,刺狀。花期4至5月,果期9至10月。一球懸鈴木樹高40米,葉3-5淺裂,寬度大于長度,裂片呈廣三角形,球果多數單生,無刺毛。
懸鈴木是陽性速生樹種,抗逆性強,不擇土壤,萌芽力強,很耐重剪,抗煙塵,耐移植,大樹移植成活率極高。
懸鈴木可采用播種育苗和扦插育苗。
懸鈴木樹形雄偉端正,葉大蔭濃,樹冠擴展,生長迅速,具有極強的抗煙塵能力,少病蟲,對城市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故世界各地廣為栽培,有“行道樹之王”的美稱。
6.關于柳樹的傳說簡短一些
古時候,有個叫土兒的孩子,六歲死了娘,八歲喪了爹。沒爹沒娘的孩子總是受人欺辱。連房子家產都被人占了。吃沒處吃住沒處住,不得不沿門乞討。討飯到了十五歲,已經有一身力氣了。便在灞河灘開了塊空地,務起西瓜來。一年兩年,這孩子就成了務西瓜的小把式遠近有些名聲了。
灞河龍君有個女兒叫柳女,長得比牡丹還好看,心靈手也巧。金碧輝煌的宮殿里她住不慣,偷空在田野里跑。蹦一蹦,跳一跳,散一散心。
這天,柳女走到土兒的西瓜地邊,看到一個又圓又大的西瓜,口就有些渴了。剛要掏銀子買,土兒笑瞇瞇的殺了一個大西瓜遞了過來。柳女不好意思接,土兒硬是往他手里塞。柳女接過咬了一口,那西瓜比蜜還要甜哩。柳女吃著瓜瞅著土兒,想到土兒為務瓜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不由就對土兒產生了愛慕之情。從此,就經常來幫土而澆個水呀,拔個草呀。有時走進土兒的草棚一坐就是半晌,老是不想走。土兒他也把心叫給了柳女。兩人在一塊。總有說不完的知心話。
時間長了,到底被巡邏蝦將看出了意思,就跑進龍宮悄悄告訴了龍君。龍君大怒,把女兒叫到當面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并命令丫鬟們把女兒看守好,不準走出龍宮一步。
柳女哪里肯依,天天瞅機會往外跑。可是,宮內有丫鬟們看守,宮外有魚兵蝦將站崗。柳女咋也跑不出來。急得她心里像火燒一樣。
中秋節的夜晚,灞河龍君和魚蝦們在飲酒作樂,丫鬟們伴龍君跳舞去了。柳女一看時機到了,大膽跑出龍宮,來到土兒的草棚里二人相見,樓著抱著,有話說不出口,眼淚只管“嘩嘩”地往外涌。
柳女說:“土哥哥,這兒不是咱們的久留之地,快往遠處逃吧,遲一步就走不了啦!”
土兒望著草棚外的西瓜,真有點舍不得哩,但更舍不得的還是柳女。就點點頭,說是收拾東西。正在這時,只聽“嘩啦”一聲,灞河翻騰起來,像山崩地裂一樣。灞河龍君領著蝦將,不管三七二十一,扇了土兒兩記耳光,抓住柳女的領口,一口氣拉進龍宮。土兒追出草棚,見不到柳女,呼天喚地,急得像發了瘋。
狠心的龍君,把女兒用鐵索鎖了。柳女心疼得就要流血,日日夜夜,時時刻刻都聽到情人在呼喚她。柳女哭著嚎著,咒罵著,不吃不喝。一個魚精心軟了,同情龍女的難處。冒著殺身的危險,一刀砍斷了鐵索
柳女逃出了龍宮,見土兒在河岸哭得不省人事,只剩下一口氣了,不由得心里一陣難受。該怎樣搭救情人的性命呀?柳女還沒想出一個辦法,灞河里掀起了風浪,柳女知道狠心的父王又來行兇,在這緊急關頭,柳女靈機一動,當即化做了一顆樹,樹皮厚里空,把根深深扎在地下。滿以為這樣就能擋住風浪,搭救土兒的性命。誰料龍君識破是女兒,樹下躺的小伙正是女兒的情人。龍君大怒,滿臉殺氣,一把抓住大樹,想連根拔起。只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怎么也拔不下來。就抽出寶劍,把樹砍成了千節萬節。
等灞河岸邊的老百姓趕來時,土兒已經死了。只好就地埋葬了。并把那千節萬節的樹插在墳頭的河岸上。那樹枝一插進土里就扎根,生出了芽,不久就長成了大樹。人們就把這樹叫柳樹。
所以,一直到現在,柳樹的桿一插進土里,馬上就生出根來,人們說這是柳女和土兒,心分不開的緣故。為什么灞河岸上的柳樹長得那么茂盛呢?因為它是柳女的化身呀。要為情人遮風擋雨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梧桐樹簡短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