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小說——《藥》,把當時的社會現實揭露的淋漓盡致。
在此,我尚且不談與主題相關的問題,只說一下我對文中三個小細節的看法。
第一:華老栓夫婦為其兒子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平常父母對于自己子女的“愛”。
乍一聽,問題好象十分荒謬: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不是偉大的“愛”嗎?可在被扭曲的社會現實下,事情往往是難以想象的;正如現在的人們難以理解“套子里”的別里可夫。
雖然如此,可文中的一些細節往往使人發出詰問:為這“藥”,華老栓傾出了醫生的積蓄;為這“要藥”,華老栓“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置之度外”,雖年老體邁,還“邁步格外高遠”;為這“藥”,華老栓彎下了本已直不起的腰,皺癟的臉上擠出枯澀的笑容;為這“藥”,華大媽不知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不知流了多少淚水(此誠可想而知)……所以這一切不多浸滿了父母對兒子的愛嗎?可我倒要問一句:如果華老栓夫婦不是只有一個兒子,而是有許多個兒子,足可以給華氏傳宗接代,本就貧窮不堪的華老栓會不會傾出大半生的積蓄為不可救藥的兒子買“藥”呢?答案可想而知:華老栓是不會這么做的。
因為他還有別的兒子,足可以使華氏香火不滅。
所以,這“愛”就有問題。
你想啊,盡管封建思想開始土崩瓦解,但象華老栓這一類人,“思想蛀蟲”已經侵蝕到了他的腦髓,從根本上已經無法改變。
他的腦子里充盈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的封建道德,華大媽也被“三從四德”束縛的難以換氣,所以為了華氏的香火,為了到陰間向華氏的列祖列宗有個交代,他們竭力保住獨苗苗的命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甚至用別人兒子的命來“移植”。
他們“愛”的出發點就與平常父母對子女的愛的出發點有著本質的區別,又怎能說是父母之“愛”呢?他們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完成他們的人生的重大使命——傳宗接代,基于這一點,表現在兒子神圣就成了“愛”的假象。
與其說華老栓夫婦的所作所為是對兒子的“愛”,不如說是對華氏祖宗的“孝”。
這不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身上的封建枷鎖何等之緊,何等之牢嗎?更多追問追答追答
第二:魯迅先生是如何看待夏瑜的就義的。
夏瑜,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民主戰士,其革命精神、革命意志、革命信心是無可否定的。
但從歷史的、政治的角度來看,其失敗也是必然的。
在當時復雜的歷史時期,資產階級的本質決定了他們不能承擔領導中國革命完全走向勝利的重任。
(此處不想延伸)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對它評價,也只能是敬佩其革命精神、同情其革命失敗、肯定其部分革命成果。
再者,從當時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歷程來看,也只有對革命的敬佩、同情與惋惜。
本文寫與1919年4月,當時正值軍閥混戰,革命失敗,轉入低潮。
課文的“預習提示”中也曾提及辛亥革命給苦苦尋求拯救中國的魯迅以極大的振奮,可失敗的結果又使他的希望灰飛煙滅,失敗造成的悲慘景象更是讓他慘不忍睹。
作于同一時期的小說《故鄉》,也反映了這一社會現實。
我個人認為,魯迅有著極強的愛國救國心理,但苦于沒有找到振興祖國的道路,所以對辛亥革命抱有極大的希望(辛亥革命也確實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而當希望化為泡影時,魯迅陷入了冥冥思索之中。
在思索什么呢?他開始懷疑辛亥革命,并在這緩慢的懷疑過程中,又去探索其他的救國道路。
從魯迅先生逝世前幾年的行為可以看出:他在逐漸的變成一個馬列主義者。
在初中,我們曾經學過一篇關于魯迅的文章——《同志的信任》。
在這篇文章里,記敘了魯迅先生為方志敏保藏手稿(《清貧》與《可愛的中國》)。
從次可以看出:魯迅晚年曾與**人有較多的接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放棄了寄予資產階級的希望。
故而,在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失敗之后,魯迅先生對于失敗的現實只能是惋惜,對于英勇就義的革命者只能是同情,對于資
而對于振興國家是充滿信心的。
第三:對于課后練習題四大題(4)有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夏四奶奶去上墳時遇到華大媽的一幕。
當時夏四奶奶“躊躇”、“羞愧”,但又“硬著頭皮”。
這固然反映了夏四奶奶矛盾重重的心理,但如果再進一步展開下去:夏四奶奶去給自己的兒子上墳也是未嘗不可的,為什么又羞愧呢?首先要看一看夏四奶奶當時的社會身份:一個被處決了的罪犯的母親。
我們尚且不去想當時的社會背景,單是在現在的社會,一個罪犯的母親在社會上將承擔多大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何況當時它已眾叛親離,“親戚本家”早就不來了,所以它無地自容。
而產生這一系列現象的原因就在于夏瑜參加革命并為之而獻身。
廢除舊的社會制度進行革命,固然是十分好的。
況且,夏瑜不是人民大眾的敵人,而是統治階級的敵人;但他也不是被壓迫階級的朋友。
他所進行的革命不但沒有得到家人與人民的理解與支持,失敗后留給人民的是怨恨,留給家人的是羞辱。
究起原因就是他不代表被壓迫階級的利益。
因此,革命是局限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民眾是何等愚昧落后,當時的統治是何等殘忍。
總之,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是當時整個社會的縮影,字字都影射出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
我總結了一下,大致就是這意思
你可以撿主要的寫一下
請采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