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比如說冰雪、楊柳、蟬、月亮、草木、長亭、芳草、芭蕉、柳絮、梧桐、梅花等。
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月亮: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柳樹: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蟬:以蟬品行高潔。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
《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吳國的舊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
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
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可見秋雨打梧桐,別有一分愁滋味。
梅花 :“以花貴,自戰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梅詩。
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于贈別,尚無明顯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征。
張耒:“何以伴高潔,清曉頌《黃庭》”;張澤民:“一白雪相似,獨清春不知。”“肌膚姑射白,風骨伯夷清。”蘇軾:“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他們都在對梅花的描寫中寄托了一種高潔的品格。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國古代詩詞中有象征意義的詞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