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是北宋一名有名的科學家。
無論是在北宋時期,還是在后朝后代大批科學家當中,沈括一直是最優秀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
沈括可以說是個全才,天文、數學、地理、生物、醫學、物理……似乎每一門都非常擅長,要是放在當今那就是一個文理通吃的學神級人物。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
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
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御西夏,后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
他叫沈括, 字存中, 號夢溪丈人, 北宋時杭州人, 生于1031年, 卒于1095 年。
也許只有在北宋那個文化環境無比寬松的時代才能出現這樣的天才。
像他這樣級別的官員, 去世后應該在“新聞聯播” 中發個訃告什么的吧? 這可就令播音員為難了。
因為你得這么說: 大宋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外交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數學家、農學家、醫學家沈括先生如何如何。
哈哈, 太長了, 一口氣估計都念不下來呢。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先從沈括的仕途說起吧。
沈括出身于一個官僚家庭, 他的父親做過泉州、開封、南京和成都的知府。
知府算是中高級官員了, 由此, 在父親死后, 沈括憑父萌入仕, 在今天的江蘇沭陽縣擔任主簿, 積年升遷, 又擔任了安徽寧國縣令。
嘉祐八年(1063), 33 歲的沈括中了進士, 被任命為揚州司理參軍, 負責刑訟。
王安石變法后, 他獲得重用, 擔任了主管全國財政的三司使。
在此期間, 沈括還負責過欽天監, 修訂了歷法; 出使過遼國, 交涉劃界事宜。
王安石變法失敗后, 他被遣到外地, 在地方上擔任知府和安撫使等。
后來, 因在與西夏的永樂城之敗中負有領導責任, 他被貶為均州團練副使, 仕途終結。
沈括對天象進行細致的觀測,取得了一些新的發現與觀測結果。
例如,沈括用晷、漏觀測發現了真太陽日有長有短。
經現代科學測算,一年中真太陽日的極大值與極小值之差僅為51秒。
沈括還詳細觀察了五星運行軌跡和隕石墜落時的情景;并為測量北極星與北天極的真實距離設計了窺管,每夜3次,連續三月,得200余圖,得出當時極星“離天極三度有余”的粗測結論。
其實對于沈括被西方人稱為什么這一問題,也是有幾種答案。
有一說是指沈括的《夢溪筆談》被英國科學大師稱之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而沈括本人則被大師指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當然無論是前面的贊揚還是后面的褒獎,這些都是屬于沈括的榮譽,也是屬于中華兒女的驕傲。
而西方國家的那些大師們之所以這么贊美沈括,自然也是有許多必然原因的。
沈括本身確實是十分博學多才,并且一生成就也十分顯著。
在當時,沈括幾乎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要是放在現代就是學神級人物。
除了非常擅長自然科學以外,天文、地理、生物、軍事、醫學、化學、農學等等,沈括都是非常精通的。
沈括,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地理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一定程度來看,可以說他是一位全方位發展的全才。
這樣的一位全才,他與蘇軾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接下來分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分析兩人之間的關系。
首先,從所屬陣營的角度來看。
沈括和蘇軾是分屬不同陣營的,沈括是新近派,支持王安石變法,并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和重用。
蘇軾則是守舊派,不太支持王安石的激進變法,與司馬光屬于同一陣營。
沈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號稱劃千年不遇(與阿基米德牛頓齊名)。
沈括不僅是科學家、作家、博物學家,同時也是名將和軍事家。
沈括也是名將種諤的上級和培養者,也是鹿延軍(陜西軍的一支)的主官。
種諤向朝廷獻計伐夏,得到同意,主力未到就輕敵冒進,但種諤果敢堅決,屢破敵軍,很快就包圍了米脂。
西夏國舅梁永能大帥率八萬精騎來援米脂,其中包括夏軍最恐怖的重甲騎兵:鐵鷂子。
夏軍士氣大振,宋軍疲態顯露。
種諤連忙穩定軍心,布置了圍城打援的策略。
宋軍圍著城挖壕溝,讓城里的人出不來,然后在山川險要處設伏,在無定川口排下大陣御敵。
不多時,梁永能的大軍在濃霧中現形,鄜延鈐轄高永能觀察了敵陣后對其弟高永亨說:“敵軍勢大,有些輕視我軍,我們占據山川地形,從兩翼合擊必能取勝。”第二日天明,大霧逐漸散去,高永能、高永亨從左右翼殺出,種諤親率中軍主力推進。
鄜延軍經過大科學家沈括的調教,指揮系統更加先進,種諤在陣后以鼓聲和令旗傳令,如同電腦游戲一般精確,各種遠程改良式床具級弓弩層出不窮,很快就讓梁永能陷入苦戰。
但梁永能手下畢竟有鐵鷂子這支超級騎兵,這支部隊人馬均披重甲,能夠抗擊神臂弓的遠射,騎士鎖在馬上,雖死不墮,而且全部采用西域良馬,速度極快,沖擊力極強,比遼軍的鐵林軍更加強悍
從取得成就的角度來看。
蘇軾是一代大文豪,天賦異稟,曾經進入朝廷的史館工作,而沈括也并不遜色,考取進士后也有一段史館的工作經歷,兩人曾經成為短暫的同事。
據說,沈括從小就是非常勤學又好問的,在加上父親為官需要四處游歷走動,所以沈括從來都沒有停止思考和觀察。
無論走到哪里,看到什么,學習到什么,沈括都喜歡把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相結合來思考,從而得到更深入的答案。
所以說,沈括確實是個非常認真、勤奮之人,他的才華他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有天賦,更是因為他后天不斷努力。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態度,才能成就后來的卓越吧。
尤其是一本《夢溪筆談》更是讓后人對沈括津津樂道。
在《夢溪筆談》中有許多關于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這些都是沈括從小到大根據自己所見所聞再進行整理而編著的。
對于后人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北宋科學家沈括他做出的貢獻到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