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
老舍自幼喪父,由母親獨自帶大,和母親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
老舍的母親于1942年夏季病逝于北平(今北京)。
當時老舍孤身一人在中國抗戰大后方從事抗戰文藝創作和組織工作。
最初他的家人沒敢把母親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訴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獨痛苦,于1942年12月26日才在家信里透露噩耗。
《我的母親》便是老舍為紀念母親而寫。
老舍的母親有她獨特的性格軟中帶硬。
并且,這種性格在老舍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老舍本人的生與死都與這種軟中帶硬的性格密不可分。
如老舍在文中所說,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這不僅讓讀者看到了一位在苦難中保持著傳統美德的偉大母親形象,更讓讀者理解了中華民族品格的傳承與延續。
擴展資料:
《我的母親》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普通勞動婦女真、善、美的靈魂和作為母親那博大無私的胸懷;作者在抒寫母子間至愛親情的同時,也袒露了他對母親深切的懺悔之情。
我們在作者深沉而熾熱的情感世界中感悟到一個樸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母親是愛的源泉,她珍藏于兒女的心底,永不枯竭。
《我的母親》一文中白描手法的運用,主要體現在肖像、動作、語言的描寫上,老舍刻畫人物主要運用白描的手法,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的白描來表現其性格特征,雖著墨不多,人物的形象卻逼真傳神,儉省的筆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原姓舒舒覺羅氏(一說姓舒穆祿氏,存疑),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
他1948年唱過黃梅戲,還受到嚴鳳英的表揚。
由于**期間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終年67歲。
夫人胡絜青(1905-2001),代表作品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我的母親 (老舍散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老舍我的母親寫作背景的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