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劃分如下: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相互/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擴展資料:
舒婷擅長于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復雜細致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
她的詩歌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著激情。
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征、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并不“朦朧”。
只是多數詩的手法采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況軍。
舒婷的散文敘述輕靈而富有詩意,語言風格機敏、俏皮。
——蔡強,張盛愛
舒婷最初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時代人生經歷的回顧和反思。
如《潔白的祝福》、《夢入何鄉》、《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等。
不同的是,寫那些詩時,舒婷面對緊迫、焦灼的現實壓力,而經過時間沉淀,能夠比較從容地從往事追懷中提攝更超越具體人事的情思和哲蘊。
——蔡強,張盛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舒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舒婷的《致橡樹》該怎么劃分朗讀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