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蘇軾
一片孤獨,載著斜陽,向著茫茫楚天湘水飄去。
何時方到盡頭?前途一片迷茫,泛舟江上,不知何時得以靠岸?這是古代文人被貶官之后的普遍情景。
猿吟鶴唳本無意
“烏臺詩案”,讓蘇軾著點丟了性命,可他卻可以詩言志:“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他想告訴大家,其實他并不想在官場和別傳人分羨,只是想報效祖國,然而,官場容不下他,所以他豪爽地走了,遠離那些烏煙瘴氣的是非之地,“放浪于山水間,與樵漁來處”,也不失為人生一大樂趣。
其實在我理解,蘇軾并不想離開官場,否則怎么有“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之語?蘇軾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報效國家,希望是官場不容他,因為他太有才了!記得歐陽修讀到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后, 興奮地拍案叫絕,感嘆道:“三十年后,沒有人會再談起我,人人都在談論蘇軾”。
獨愴然而涕下
充滿熱血,一心報國的蘇東坡屢次被貶,蘇東坡中沒有感到無望,但他卻感到無奈,所以才會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悌下。
”雖然他感到孤獨,但他卻有滿腔熱血等著報效國家。
在我看來蘇東坡雖然不幸,鉭他卻可以把凄苦與孤獨傾訴得瀟灑,達到超凡脫俗之境,莫過于此,然而成全了一個有才、瀟灑的詩人!
老來事業轉荒唐
“老來事業轉荒唐”,這是蘇東坡最無奈的獨白。
顛沛流離地歲月帶走了蘇東坡的雄心壯志,卻給我們留下了精美的詩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從蘇東坡的回首,我看到一個白發飄飄的老人對自己經歷的事感到無奈也感到悲傷,看到了他的雄心壯志,報國無門的惋惜之情,然而晚年的他卻給了我可憐老人的印象。
我心中的蘇軾
他被贊譽為“不可救藥的文人”,然而他在我心中卻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文人,他執著而立于善于變通,獨特的思維和人格,無論在朝還是在野,都始終如一保持著自己,未曾有所改變。
林語堂也曾這樣說,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世間有一難有二的,我們可以說,他是詩人、畫家,是散文家、書法家、是樂天派、是道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這些都還不足以描繪他的全貌。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廣博,蘇東坡像一陣春風一樣度過了一生,雖飽經憂患,卻始終不失其赤子之心。
望采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不要太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