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是當年梁啟超先生在上海給他學生的一篇演講文章。
那次演講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對待以后的生活。
其實現在作為學生也要敬業與樂業,只不過這個業代表的就是學習。
現在很多的學生就沒有這種敬業樂業的精神,他們永遠是在課堂上想著其它的事,而且做作業時永遠覺得太累。
如果他們總是這樣干下去的話,那么他們的未來就已經沒有希望了。
家長不是永遠都會照看孩子的。
因此,我們如果想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必須做到敬業樂業這一點,不要懶。
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對敬和樂兩個字的理解吧。
先說敬業。
什么是敬業呢?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很多低級層次的工作人員沒準會認為,我的工作這么低級,有什么可敬的呢?其實,是工作都可敬,要專心致志的給做好。
無論是當總統或者當民工都可敬。
如果說哪個民族最敬業呢?那么我會認為它是德國。
為什么呢?因為德國人做什么都會專心致志的去做,而且去做到底。
就拿一個例子來說吧。
為什么貝多芬失聰時還會作出那么好的樂曲?就是因為它有敬業這種精神。
其實也可以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
為什么什么東西到了德國加工后就變得更加精致,質量變得好得多呢?就是因為德國人做事做到了敬這一點。
我爸爸曾經也跟我說過一句話:“做什么,像什么。
”這句話其實就是敬。
所以我就是要做到敬這一點。
下面來談談樂業。
至于他的概念,我覺得書上寫的那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已經足以詮釋了。
如果我們達不到樂業,那么生活就會變得很單調。
如果有人說,我的職業沒有可樂的地方。
那么它就是一個很單調的人。
因為所有的職業都會有可樂的地方,只不過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樂業。
假如舉一個基本的例子,齊達內是法國足球藝術大師,他有如此高的成就,既不是他的家庭帶來的,也不是他的先天條件比其他運動員好,原因是他把足球當作自己的樂趣所在,正如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興趣是一半的天才,所以不管條件多么艱苦,齊達內總是樂在其中,陶醉在足球世界里,最終成為天才的足球運動員。
可見樂業能改變人的命運,成就人的夢想。
敬業與樂業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它們,生活會變得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以敬業與樂業寫300字的作文要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