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鳥啼> (節選)
嚴寒持續了好幾個星期,鳥兒很快的死去了.田間和灌木籬下橫陳著田鳧、驚鳥。
畫眉等數不清的腐鳥的血衣,鳥兒的肉已被隱秘的老饕吃京了。
突然間,一個清晨,變化出現了。
風刮到了南方,海上飄來了溫暖和慰藉。
午后,太陽露出了幾星光亮,鴿子開始不間斷地緩慢而笨拙地發出咕咕的叫聲。
這聲音顯得有些吃力,仿佛還沒有從嚴冬的打擊下緩過氣來。
黃昏時,從河床的薔薇棘叢中,開始傳出野鳥微弱的啼鳴。
當大地還散落著厚厚的一層鳥的尸體的時候,它們怎么會突然歌唱起來呢?從夜色中浮起的隱約而清越的聲音,使人驚訝。
當大地仍在束縛中的時,那小小的清越之聲已經在柔弱的空氣中呼喚春天了。
它們的啼鳴,雖然含糊,若斷若續,卻把明快而萌發的聲音拋向蒼穹。
冬天離去了,一個新的春天的世界。
田間里響起斑鳩的叫聲。
在不能進入的荊棘叢底,每一個夜晚以及每一個清晨,都會閃動出鳥兒的啼鳴。
……
當冬天抑制一切時,深埋著的春天的生機一片寂默,只等著舊持續沉重的阻礙褪去.冰消雪化之后,頃刻間現出銀光閃爍的王國.在毀滅一切的冬天的巨浪之下,蟄伏著的是寶貴的百花吐艷的潛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盡,緩緩后移,番紅花就會突然間顯現,勝利地搖夷.于是我們知道規律變了,這是一個新的天地,喊出一個斬新的生活!生活!
不必再注視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鳥尸,也無須再回憶嚴寒中沉悶的響雷,以及重壓再我們身上的酷冷.冬天走開了,不管怎樣,我們的心會放出歌聲.
……
生命合死亡全不相容.死時,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猶如一場勢不可擋的洪水.繼而,一股新的浪頭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銀色的極樂的源泉.
死亡攫住了我們,一切殘斷,沉入黑暗。
.生命復生,我們便變成水溪下微弱但美麗的噴泉,朝向鮮花奔去.當周身的銀色斑點,炙熱而可愛的畫眉,再荊棘從中平靜的發出它第一聲啼鳴時,怎能把它合那些在樹林外血肉模糊,羽毛紛亂的殘骸聯系在一起呢?在死亡的王國里,不會有清越的歌聲,正如死亡不能美化生的世界.
……
從鳥兒的歌聲中,聽到了這場變遷的第一陣爆發.在心底,泉流在涌動,激勵著我們前行.誰能阻撓到來的生命沖動呢?它從陌生的地方來,降臨在我們身上,使我們乘上了從天國吹來的清新的柔風,就如向死而生的鳥兒一樣.
《鳥啼》是英國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勞倫斯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了作者對生與死的思考和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
鳥兒的囀鳴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欲望:創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鳥啼這一動物的本能行為由此獲得了意義的升華。
文章開始于對鳥兒死亡場景的描寫,讓人倍感凄涼,然而在天氣轉暖之后,鳥兒不停地啼鳴,呼告了一個春天新世界的到來,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
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沖動。
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著嚴寒過后新生命的到來。
在文中“鳥啼”象征新生命,“鳥尸”象征死亡,兩者在文中起到了 強烈的對比效果,肯定了生命沖動力量的不可阻擋。
文章啟示我們: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們是為著生的,或者是為著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質上不可兼得;同時,他也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春天必然會來臨,誰也無法阻擋生命的沖動,無法阻擋我們對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與追求。
燈 巴金
我半夜從噩夢中驚醒,感覺到窒悶,便起來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氣。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腳下仿佛橫著沉睡的大海,但是漸漸地像浪花似的浮起來灰白色的馬路。
然后夜的黑色逐漸減淡。
哪里是山。
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園,我終于分辨出來了。
在右邊,傍山建筑的幾處平房里射出來幾點燈光,它們給我掃淡了黑暗的顏色。
我望著這些燈,燈光帶著昏黃色,似乎還在寒氣的襲擊中微微顫抖。
有一兩次我以為燈會滅了。
但是一轉眼昏黃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來。
這些深夜還燃著的燈,它們(似乎只有它們)默默地在散布一點點的光和熱,不僅給我,而且還給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這時候還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是的,那邊不是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嗎?誰從城里走回鄉下來了?過了一會兒,一個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
影子走得極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這個人急忙趕回家去的心情。
那么,我想,在這個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燈光會顯得是更明亮、更溫暖罷。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只有一點微弱的燈光,就是那一點仿佛隨時都會被黑暗撲滅的燈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長長的路。
大片的飛雪飄打在我的臉上,我的皮鞋不時陷在泥濘的土路中,風幾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
我似乎走進了一個迷陣,永遠找不到出口。
看不見路的盡頭。
但是我始終挺起身子向前邁步,因為我看見了一點豆大的燈光。
燈光,不管是哪個人家的燈光,都可以給行人——甚至像我這樣的一個異鄉人——指路。
這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生活中有過好些大的變化。
現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腳的燈光,那燈光跟好些年前的燈光不是同樣的嗎?我看不出一點分別!為什么?我現在不是安安靜靜地站在自己樓房前面的廊上嗎?我并沒有在雨中摸夜路。
但是看見燈光,我卻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
難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夢引入了迷陣,到這時才找到歸路?
我對自己的這個疑問不能夠給一個確定的回答。
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漸漸地安定了,呼吸也暢快了許多。
我應該感謝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燈光。
他們點燈不是為我,在他們的夢寐中也不會出現我的影子。
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處。
我愛這樣的燈光。
幾盞燈甚或一盞燈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徹黑暗,可是它也會給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帶來一點勇氣,一點溫暖。
孤寂的海上的燈塔挽救了許多船只的沉沒,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燈光的指引。
哈里希島上的姐姐為著弟弟點在窗前的長夜孤燈,雖然不曾喚回那個航海遠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魚歸來的鄰人都得到了它的幫助。
再回溯到遠古的年代去。
古希臘女教士希洛點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過海峽來的利安得爾的眼睛。
有一個夜晚暴風雨把火炬弄滅了,讓那個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
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還隱約地亮在我們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沒有跟著殉情的古美人永沉誨底。
這些燈光都不是為我燃著的,可是連我也分到了它們的一點點思澤——一點光,一點熱。
光驅散了我心靈里的黑暗,熱促成它的發育。
一個朋友說:“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的。”我自然也是如此。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飄浮,要不是得著燈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會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
他懷著滿心難治的傷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條河里。
到了水中,他聽見一聲叫喊(“救人啊!”),看見一點燈光,模糊中他還聽見一陣喧鬧,以后便失去知覺。
醒過來時他發覺自己躺在一個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盞油燈,眼前幾張誠懇、親切的臉。
“這人間畢竟還有溫暖”,他感激地想著,從此他改變了生活態度。
“絕望”沒有了,“悲觀”消失了,他成了一個熱愛生命的積極的人。
這已經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
我最近還見到這位朋友。
那一點燈光居然鼓舞一個出門求死的人多活了這許多年,而且使他到現在還活得健壯。
我沒有跟他重談起燈光的話。
但是我想,那一點微光一定還在他的心靈中搖晃。
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我想著,想著,不覺對著山那邊微笑了。
《燈》是巴金的一篇抒情散文,1942年寫于桂林。
當時正處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掃蕩,同時為迫使國民黨政府投降,對國統區也加緊了進攻。
桂林遭到了敵機的連續轟炸,城市變成一片火海,人民遭受著巨大的災難。
巴金憤慨于敵人的兇狠殘暴,也痛恨國民黨的反動和腐敗,但他對抗戰勝利仍然充滿信心,他從人民團結一致,前仆后繼的抗戰中看到了希望,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燈光一樣,得到安慰和鼓舞,獲得勇氣和力量。
作者以象征手法,把對燈光的描寫于作者的思想發展結合起來,表達了對人民深切的愛,對抗戰勝利的堅定信心。
這篇散文是典型的托物寓理的哲理散文,所謂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借助對某一象征物的壯寫描摹來表達思想感情,寓于深刻的哲理。
這類散文一般不直抒胸臆,往往用曲筆表情達意,具有含蓄、蘊藉的特點。
有時通過對某一事件、現象的議論,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情感。
這類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
它主要地不是讓讀者去獲得一種理性的認識,而是給讀者一種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給讀者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天地。
這篇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看似平實的敘述語言中,處處閃耀著哲理的光輝。
然而文章的深刻哲理并不是直接表達的,而是通過具有象征性的形象事物“燈光”,讓讀者自己去體味和思索。
作品中所有對燈光的敘述和描寫,都具有哲理的象征性,內涵的思想意義深不可測。
如“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著燈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會永沉海底。”“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它對任何一個時代都具有深廣的意義。
“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的。”語言更是樸實無華,于平淡中顯神奇,深刻揭示了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辨證關系。
如 花
吳簫旸
笑靨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花,每個人都有許多種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
在盛開的一剎那,燦爛奪目的它會吸引所有的視線。
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艷,依然經不起朝來寒雨晚來風。
春紅匆匆謝了,只剩下滿懷愁緒。
花卻又是美麗的戰士,風雨中盡管漸漸綠肥紅瘦,終究不曾低頭。
生命也是一樣,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經不起天災人禍的撞擊,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
生命又常常像曇花,用許多年的淚與汗,摻上心血澆灌,才會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如今的世界,愛花的人少了。
當人們為著生計奔波的時候,連自己的生命都抓不住,又有誰會傾聽花的訴說?
然而,煩躁的都市啊,請不要忘記,這世界本是鏡花水月。
一切如花、花如一切。
所以,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篇充滿哲理的美文,假如把她排成行,她是一首詩;假如給她譜上曲,她是一支歌。
全篇既情感激越,又哲理蘊藉,真可謂句句析理,字字閃光。
我們常說生命如詩,生命如歌,然而生命亦如花。
人人都喜歡花,而每個人又都喜歡不同的花,人中有花,花又如人。
一個城市有市花,一個國家有國花,那么,一個人有什么花呢?有的傲立枝頭,經久不凋;有的含苞怒放,曇花一現。
“每個人都有許多種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
在盛開的一剎那,燦爛奪目的它會吸引所有的視線。”“這世界本是鏡花水月。
一切如花、花如一切。
所以,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要簡短的散文優美的100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