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叮嚀叮嚀嚀
此起彼落,敲叩著一個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受到微震了嗎?
第二,1.人行秋色之中,腳下踩的,發上戴的,肩上似有意無意飄墜的,莫非明艷的金黃與黃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紋》
第三,2.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余光中《聽聽那雨》
第四,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鄉愁》
第五,
我覺得:我們應該保護好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小生物,不要再獵殺它們了,他們也有生命,它們也想人一樣,有自己的父母。
不要再讓一個個無辜的生命慘死于人手!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為保護動物獻一份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第六,余光中創作的指稱有很多,什么“四度空間”、“藝術上的多妻主義”、“左手為文,右手為詩”等,但這除了說明他的涉獵的領域寬廣之外,和他的創作成就好像關系不大。
只要認真讀過余氏的人,應該都能領會。
余光中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熱愛中國。
他說“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第七,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
愛好古典文學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
而喜愛現代風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代詩人汗顏
第八,余光中的文字貴而不浮,絢麗而不虛幻,溫婉而不俗媚,他的文字大氣磅礴,不愧稱之為文化大家。
正如楊克所說:“余光中是中國最好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浸淫著一種詩意和古典神韻,有一種中國的文化底蘊,比較華美。
第九,余光中(1928-),臺灣著名詩人、散文家、批評家、翻譯家。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蘇南京 ,曾就讀于金陵大學外 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 ),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 外文系。
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碩士。
先后任教臺灣東吳大學、師范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 長。
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臺灣所有重要獎項,已出版詩文及譯著共40 余種。
《逍遙游》《鬼雨》,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鐘乳石》、《萬圣節》、《蓮的聯想》、《武陵少年》、《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1]《天狼星》等十余種。
其中最著名有《鄉愁》。
追問
你好,我想要的是散文不是詩歌,請問您還有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余光中散文中最短的一篇最好一兩千字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