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鐵路橋——記一座關于愛情的橋- -
濱江鐵路橋——記一座關于愛情的橋
第一次走到松花江的時候,在防洪紀念塔處見到右側不遠處有座橋,本來想走過去看一下,拿出地圖后發現圖上標的是濱江鐵路橋,顧名思義,肯定是用來給火車走的,遠遠的看去那座橋也算不上壯觀,而且也不見有行人在上面走,所以就沒有走過去看。
第一次去松花江就這樣和濱江鐵路橋錯過了。
之后回到寢室聽哈市的同學說那座橋的中間有火車通過,而兩側有行人的通道。
然后我當然是后悔不已,有些事或人真的是在一剎那間被決定亦或說是有些事或人在一念之間被錯過。
座橋的中間有火車通過,而兩側有行人的通道。
然后我當然是后悔不已,有些事或人真的是在一剎那間被決定亦或說是有些事或人在一念之間被錯過。
第二次去松花江的時候是一個剛下過小雨達到清晨,下車后直奔濱江鐵路橋,走到附近 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前方一百米處軍事管理區”的字樣,上橋之后看見有兩個士兵站在橋頭的小亭子里面站崗,離遠了看和我們軍訓時的教官的樣子差不多,走近看時發現他們的軍姿站的不錯,絕對標準,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給這座橋增添了不少嚴肅的氣氛,好象隨時會有人來炸橋一樣。
剛走上橋的時候,想對這坐橋描述一下,就想起中學的時候上語文課有一個單元全是寫橋的課文,有茅以升主持建造的某某橋,還有某個地方的立交橋,還隱約記著課文里有句**的“天塹變通途”這樣的句子,之后老師還讓我們寫關于橋的說明文。
我寫的內容早已忘記了,只記得結尾好象是說某座橋伴我走過了金色童年,最后老師在我作文后面寫的批語是:“說明性文字太少,重寫一篇”,之所以寫了這么多無關的話無非是想說明我是一個不太擅長說明的人,所以對這座橋只好簡潔地描述一下:首先它是一座橋,其次它是鐵做的,然后它有點高,最后它有點長。
走到橋上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大約寬二十厘米的鐵板向前伸展開來,火車道在中間,兩邊是人行道,人行道只有不到一米寬,一側是用來隔離火車的鐵網,另一側是扶欄,可以從扶欄處看到松花江上的景色。
而我想寫的不是鳥瞰松花江,而是這座橋上的扶欄。
扶欄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讓我想到了長城,因為據說現在長城上面到處都有游客刻寫的字,而且還有好多是英文。
濱江鐵路橋的兩側的護欄上也寫滿了字,不過內容不是“某某到此一游”,而是諸如“某某永遠愛某某”,“某某愛某某永遠”之類的話。
橋上其文字量之密集,讓人想起鱗次櫛比這個詞,據書上說鱗次櫛比只能形容建筑物或者船多,不過用來形容這里書寫的愛情宣言似乎也可,因為從數量上講這里的文字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處可以書寫的空間都被充分占用,讓后來者再往上面寫字真是無立筆之地。
況且這些用文字壘成的建筑物也像是一個個在江中漂著的小船。
如此情景不禁使人想起曾經某年的情人節,此刻回首,恍如隔世,只依稀記得在一座教堂前見到的許愿樹,戀人們把要說的話寫在紙片上并用紅線掛在樹上,然后看著它們在迎風飛舞。
浪漫到處有,此橋特別多。
橋上書寫內容之廣泛,文筆之精彩,讓人覺得像是在看 一部愛情百科全書。
“兩情若是久長時”,“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綿綿絕無期”,此類經典句俯首皆是,此外更多的是諸如表白心跡的如“某某,真的很想說愛你”,有山盟海誓的如“非某某不嫁”,有正在困惑的如“為什么偏偏喜歡你”,有追憶往事的如“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有對愛情感嘆的如“戀愛中的女生智商為零”,有道歉的如“那天是我不好”,有搞笑的如“我把你名字寫在江邊,被松花江帶走了;我把你名字寫在橋上 ,我被警察帶走了”……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林林總總的愛情宣言讓人覺得以后要寫情書可以到此參考一下,剛想至此,就驚訝地發現前面真的有一封情書,少說也有三四百字,對戀人們的執著真是不服不行啊,因為橋全是鐵做的,所以字不能刻上去,只能用白色的修正液寫上去,這樣做的特點就是字的顏色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黃,顯得特有滄桑感。
在這里書寫情書上去肯定要不少時間,但愿能讓他或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走了一小半的時候,看見橋下有若干個很大的橋墩。
說到橋下的橋墩就不得不提及小時侯讀過的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的名字叫尾生,他和女朋友約好了在橋下不見不散,然后他在橋下等,女友沒來大水先來了,他為了不失信于人就寧死不離橋,抱柱而亡了。
由此可見尾生去的是座小橋,濱江鐵路橋的橋墩十個人也未必能抱的住。
不過濱江鐵路橋下的石墩也有人,當然不是來約會的人,而是一些怡然自得的垂釣者。
雖然我對松花江中是否有魚尚表懷疑,不過釣魚和愛情總有一些共通之處,因為它們都是一場等待,在等待中擦肩而過,在等待中開始或是結束,在等待中等待著收獲和失去。
說起橋和愛情,那有座橋肯定是最出名的,即鵲橋。
據說鵲橋橫跨銀河,那鵲橋就應該是一座很長的橋,濱江鐵路橋給我的感覺也不短,聽過往的行人說橋長是1070米,建于1901年,有百年的歷史,當然該數據未必可靠,因為從橋上的愛情宣言的簽名來看最早的日期也就不過四五年前。
此橋的長度我本來想實際測量一下的,而且方法也已想出,即數旁邊火車道的鐵軌數量,鐵軌的長度高中物理書上說是12.5米,不過我還是放棄了這次學以致用的機會了,因為數數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
我走路比較慢,走完一次全橋用了十五分鐘,想必牛郎和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時候肯定因為心急而比我走的快吧。
走到橋的中間,忽然聽到隱約有水聲傳入耳中,仔細辨認發現水聲源于橋小的一處橋墩和沙石交界的地方,沒想到看似如此平靜的松花江也是流動的,而且還會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勢中發出比驚濤拍岸聲音小點的聲音,真是別有洞天。
愛情也是如此吧,即使再平靜的生活也會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但即使是波濤洶涌的大海也會有風平浪靜的時候,年輕的沖動和激情過后會是怎樣呢?像此處的急流一樣聲聲作響的沖過大橋,而后歸于寧靜嗎?又或許真正的愛情就像松花江這樣沒有起伏的浪花但卻慢慢的細水常流,抑或是愛情本身就是一條在平靜中流淌但時而也會澎湃些許的小河流/
濱江鐵路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過道很窄,只能容一人通過,所以經常聽到身后一陣匆匆忙忙的腳步漸行漸近,接著就聽到有人對我說聲借光。
我想他們可能是要急著回家,而我則是悠閑的在橋上看風景。
造橋者之所以把橋修如此窄,可能出于兩方面考慮。
其一是節約鋼材,其二是如果真有壞人來炸橋,橋頭的衛兵也可以采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策略。
說到窄,讓人聯想起王菲的那首《流年》,里面有句“有生之年,狹路相逢”,一個人在愛情的橋上行走時,也許會真的如那句“佛說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回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所說的樣子,所以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既然是鐵路橋,那自然會有火車從上面經過。
當火車開過時,我才發現這是我距離運動著的火車最近的一次,不到一米。
根據流體力學里面的伯努力方程來講,它再開的快一點我就有可能被吸到火車輪下,假如沒有防護網的話。
不過此時我沒感到吸力,只是覺得有些震撼,火車和橋,以及橋上的我好象一起在江上搖晃,我倒不擔心我會掉下去,只是有些害怕身上的鑰匙和手機之類的物品會不慎落如水中。
戀愛中的人也正如此時此刻吧,愛情誠可貴,但也別把一些同樣重要的人同樣重要的事同樣重要的責任忘卻或是丟棄。
但愿從橋上經過的每一列火車都是開往春天的地鐵。
終于走到橋的盡頭了,出乎意料的是前方居然看不到路,而是只有一條泥濘的小道,似乎通往本地居民的住宅,而不是我想象中的可以走到太陽島。
愛情也正如此,充滿著未知和不可預料,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未知才使得愛情變得更加美麗。
橋走完了,但一個個愛情的故事卻還在延續。
謹以此文獻給曾經擁有,正在擁有和即將擁有愛情的人,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橋的名家經典的說明文急急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