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運用白描手法的句子和段落
他長得很矮,看樣子頂多也不過十八歲。圓的臉,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細長的疤痕,顯然是子彈掠過時留下的紀念。”作者將戰士小陳的體態特征與戰斗中留下的傷痕聯結起來描寫,以突出
白描作品
表現他的勇敢精神。這灰白描的人物肖像,在魯迅小說中比比皆是,如對阿Q、祥林嫂、閏土等的描述。不僅如此,有時還有白描敘述人物的身世,
對孔乙己身世的介紹:“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于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于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抄抄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作者抓住他“沒有進學”、“不會營生”、“好喝懶做”的性格特點,來揭示封建科舉制度對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慘遭遇。有時,還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對話與行動細節,以表現人物性格。
“曹操煮酒論英雄”這一回中,寫曹操擔心日后劉備可能成為與他爭奪天下的勁敵故意在飲酒之際對劉進行試探,問他誰是當世英雄?劉備此時正寄居曹操處,深怕曹操識破他奪取天下的雄心,對曹所問,故施韜晦之計,先是推托不知,繼而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但當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他聞言吃了一驚,將手中匙箸,掉落于地。“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借雷聲驚心將聞言失箸的緣故
白描作品
,輕輕掩飾過去,表現了劉備善于應變的性格。
二、白描手法寫一段話
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魯迅《故鄉》的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寥寥數語,幾筆勾勒,不但將故鄉的深冬陰晦天色籠罩的原野,盡收筆底;而且字里行間,表露了蘊含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深沉的悲涼。 白描手法用于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 如《儒林外史》寫范進看中舉的報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惟妙惟肖地描寫了事態的發展。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些描寫,猶如用幾條墨線,簡單幾筆,特征顯露,盡傳神態。
例如:
他有一顆冬瓜頭,生氣的時候臉一下子拉得很長,非常像馬。他單獨面對你的時候總是擺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慈愛樣子,同時不停地搖晃腦袋,遠看像漂浮著的一個大燈籠。他的眼睛,你知道嗎?大大的,灰黑色,很深邃,長在那張馬臉上顯得非常病態,他說話時喜歡對所有人亂飛媚眼,小心別讓它撞到你,那會使你魂飛魄散的。他的胳膊啊腿啊細得像竹竿,衣服酷似床單披掛在身上,飄忽飄忽的,特別有神秘氣質,這決定了我們在表演一切恐怖劇的時候都由他戴上假發來演女鬼
三、運用白描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對景物進行了排列,卻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相信每一個讀到的人都會在頭腦中出現一幅《天涯游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他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的是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種思鄉思家的情緒就會從心底彌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這就是白描。
白描手法用于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
如《賣炭翁》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在這首小型敘事詩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賣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這十四個字的肖像描寫,不僅準確地表現了賣炭翁的職業和年齡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勞作和痛苦生活。長期受煙火熏烤使皮膚變色,終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兩鬢蒼蒼”又表現出賣炭翁的凄楚和衰老。這樣拼死拼活的苦干,只不過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掙點錢勉強度日。“可憐身上衣正單”,“夜來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對照的寫法來表現賣炭翁的困苦生活。“心憂炭賤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層的心理刻劃。一般人在衣單不能御寒時,總想天氣暖和,可是賣炭翁卻在“衣正單”時“愿天寒”,一怕天氣暖,炭賣不掉,衣食無所出,二想天氣寒冷,賣個好價錢。這兩句詩深刻地表現了他對“賣炭得錢”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慘的生活境遇。同時,這樣寫使下文“一車炭重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顯得更加有力量,更能激起讀者對狐假虎威的“黃衣使者白衫兒”的痛恨。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與繪畫一樣,無論工筆還是彩墨,無論水彩還是油畫,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學創作上的白描手法與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四、用白描手法寫一段話,寫人
我的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姓吳,名叫明珠。
她教我們數學,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吳老師”。吳老師長著短發,嘴邊總是帶著微笑,顯得很和藹。
我的班主任吳老師工作特別認真。為了區分學生每次的“檔次”,吳老師著實費了不少心血,只要你做得又對,又公整,吳老師總會獎我們一個“優”字。
吳老師總是盡職盡責地為我們而勤勞的工作著。記得有一次,上數學課,我沒有留心聽,老師叫我做作業,我竟然不會做結果全部做錯了,老師叫我重做,結果又不對,當時我很后悔沒有聚精會神地聽課,這時吳老師一直在我的身邊耐心地輔導著我,直到我理解為止。
還記地有以次,我肚子痛得很,趴在桌子上,臉色蒼白。吳老師趕快叫同學扶我到校醫室。
不巧,當班校醫請假了,我只好捂著肚子回到了教室。見此情景,吳老師趕緊帶我到辦公室,倒了杯水給我喝,可我馬上吐了出來。
沒有辦法,吳老師只好打電話讓媽媽來接我。在等媽媽的時候,吳老師一邊拍我的背,一邊為我擦汗,等了好久,沒有見媽媽來,吳老師說:“算了,離上課還有一段時間,我送你回家吧!”說著攙護著我回家了。
半路上,我止不住熱淚滿眶,我暗暗下定決心,將來,我也要做一名老師,像吳老師那樣不但教學生知識,更要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他們。
五、用白描手法所寫的句子
魯迅《故鄉》的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寥寥數語,幾筆勾勒,不但將故鄉的深冬陰晦天色籠罩的原野,盡收筆底;而且字里行間,表露了蘊含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深沉的悲涼。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湖心亭看雪》)祝你學習進步!—————————覺得好就請點采納答案把,給個好評,祝愿你生活更美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運用白描手法寫段話或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