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
李白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題揚州禪智寺
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贈別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遣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南徐樹
揚州詩十二首
紅橋
茅茨水榭氣蕭蕭,煙鎖藤蘿夢鎖橋。人影衣香知去遠,臨流猶問小紅簫。
廿四橋
廿四由來屬杜郎,風荷搖曳說幺娘。澹星初月畫難足,逗雨忽來三兩行。
五亭橋月
香屑飄廊點點金,流霜空里到衣襟。瘦西湖上幾明月?誰更橋穹深處尋。
平山堂
嵐光拱揖直堪扶,月過維揚夢也殊。三老文章三泰斗,堂前客到敢平乎?
注:三老:歐陽修、王安石、蘇軾。
茱萸灣
帆痕鷺影過潺潺,陣雁鳴空去不還。望斷天涯頭漸白,茱萸花又滿前灣。
個園
人個千千寫本難,秋冬春夏盡堆欄。世間多少真君子?拭目先生仔細看。
注:兩淮商總黃至筠私家園林。
徐園
淺白長紅隱石橋,囀鸝亭榭佇芭蕉。冶春詩手今安在?儂自扶煙問畫橈。
祝:園內原有冶春詩社。
長堤
云影荷裳動曉星,落紅拂柳在泠泠。子規信比畫船急,關注元元是此聲!
注:子規:布谷鳥、催秧鳥。
何園片石山房
片石疊成江北巒,清波半勺五湖看。頭陀畢竟塵根凈,總把世情別樣彈。
注:石濤疊石為山,蓄水為池,有人稱之為畫之孤本。
玉鉤攏翠
江行薺繞色蒼蒼,鉤掛空明岡被霜。頭白宮人孰憑吊,可曾地下拜君王?
注:隋煬帝葬宮人處。
觀芍亭
到眼名花朵朵奇,凈紅葉覆凈紅枝。靈根來自月深處,可有些些紅豆思?
文峰塔
翠繞珠圍鶴也懨,荷衣滴露曉星寒。天公深恐揚州俗,留取一峰當筆看。
注:清人有句“青山也覺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
二、揚州文化 詩句,介紹
揚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經濟圈的節點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樞紐)。向南接納蘇南、上海等地區經濟輻射,向北作為開發蘇北的前沿陣地和傳導區域,素有“竹西佳處,淮左名都”之稱。揚州的建城歷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和諧管理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傳統建筑】
揚州園林自古就聞名遠播,《揚州畫舫錄》中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之句,因此早在乾隆嘉慶年間,甲天下的是揚州園林,并不是蘇州園林。在當時,由于揚州的鹽商富甲天下,使他們有大量的財富來建造園林,非常奢華,僅揚州城內私家園林最盛時就達200多處。但是經過鹽制改革、鴉片戰爭、天平天國戰爭后,大量的揚州園林或荒廢,或焚毀,或拆賣,便開始由盛轉衰。揚州園林不但具有皇家園林得金碧輝煌與高大壯麗,且具有大量江南園林中的建筑小品,風格自成一派。揚州園林中目前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是坐落在揚州古城北隅的“個園”,現在是揚州著名的旅游景點。
【傳統戲曲】
揚州清曲作為中國江蘇歷史悠久并具有影響力的曲藝之一,其早在清代康、乾年間就曾鼎盛一時,并流傳于全國的很多地區。揚州清曲大部分音樂是由本地小調發展而來,且其音樂具有民間性和地域特性,曲詞題材的選擇極其廣泛,曲目非常豐富。演唱者分為“闊口”以及“窄口”,都是“以字行腔”,注重腔韻和發聲。每個曲目的演唱由一人到數人參加,現今仍保持著傳統的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以外,其他人均操一件樂器,同時還有人員不等的小型樂隊伴奏,樂器以絲竹管弦和打擊樂為主。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飲食文化】
揚州菜肴聞名海內外,與魯菜、川菜、粵菜被并稱為中國的“四大菜系”。揚州菜也稱為淮揚菜,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淮揚菜非常講究刀工,刀功向以精細著名,尤以瓜雕享譽四方。揚州菜的菜品形態精致,滋味醇和,并在烹飪上善用火候,講究火功。非常有名的菜品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三套鴨、水晶肴肉、松鼠厥魚、梁溪脆鱔等。揚州滿漢全席是在康乾滿漢席的基礎上推出的,堪稱中華第一滿漢全席,其具有南北兼容的飲食文化底蘊。淮揚菜的發展經歷了悠久的歷史,具有深厚的飲食文化,因此很早以前就確立了中華第一大風味菜系的地位。
【傳統工藝】
雕版印刷的印刷形式最早出現在中國。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的公元868年的《金剛經》,但是早在大約2000年以前雕版印刷就很可能已經出現了。在印刷史上,雕版印刷被稱作為“活化石”,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在揚州,并成為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這種工藝也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將原稿反轉過來攤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并固定好。最后在刻好的木板上刷上墨,在印刷機中加壓形成原稿的復制品。
【傳統藝術】
揚州作為中國剪紙流傳最早的地區之一,早在唐宋時代就有“剪紙報春”的傳統。揚州人會在立春之日制作剪紙,剪成春蝶、春線、春勝等樣式,“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十分美觀。此外也會剪制紙錢、紙馬等,專門作為祭奠之用。發展到清朝時期,隨著揚州商業的興盛,剪紙藝人的數量大增,嘉、道年間的著名剪紙藝人以包鈞為代表,其技藝超群,有“神剪”的美譽。揚州剪紙的線條清秀流暢,構圖精巧雅致,形象夸張簡潔,技法變中求新,形成了現在所特有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
三、關于揚州古運河的詩句有哪些
“邗溝彌渺,究江淮之合派”(方睿頤)。
今揚州古運河北自淮安寶應縣(市)界,南至瓜洲江口,縱貫全市。沿河風光,美不勝收。
清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運河而行。揚州一段,計分三站:“自祟家灣,三里腰鋪,九里竹林寺,四里昭關壩,七里邵伯鎮,三里六閘,二里金關壩,一里金關新滾壩,二里西關壩,六里鳳凰橋,七里壁虎橋,三里灣頭閘,由北橋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寧寺行宮,計程六十二里,此揚州水程一站也。
……自天寧寺行宮入天寧門,出鈔關馬頭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龍橋,八里高寺行宮,計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自高旻寺行十六里錦春園,一里陳家灣,一里由閘,五里江口,計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李斗《揚州畫舫錄》)。
乾隆南巡,適值揚州經濟文化處在歷史的一個顛峰,邗溝一線,風物薈萃。此后,尤自近代以來,揚州經濟文化日漸衰退,古運河及沿線城鎮如秋風瘦馬,黯然失色。
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揚州重又煥發生機,揚州旅游業進入大發展時期,古運河的旅游價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揚州地處江淮,水網密布,水鄉風光,名聞天下。
可以認為,水是揚州旅游的特色。有人認為,揚州之名,即取意于“州界多水,水揚波”。
“青春花開樹臨水,白日綺羅人上船”(杜荀鶴),古人詠揚州清麗媚人水上風光的名篇佳句,不勝枚舉。古運河恰是這天光水色中耀眼的一根金線。
它不僅水道悠長,一路柳色,而且將里下河地區較大的高寶邵伯湖系于一體,河上風光與湖里景色,交相輝映。晴空下,暮靄中,朝霞之初升,夜月之臨空,無論何時駐足河(湖)邊,或泛舟水上,皆有無限情意。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其實,對一般旅游者而言,游山玩水,何言仁智? 自寶應至茱萸灣,古運河與高寶邵伯湖相依相連,河湖一體。
這里有典型的里下河水鄉風光,河湖蕩灘特產豐富。 寶應有百里荷花蕩,位于東蕩地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每當嫩綠的荷葉托起晶瑩的露珠,新開的荷花高聳出水面,湖上即漾滿盎然生機。若是盛夏,清風送爽,荷香陣陣,好一片清涼世界。
這里盛產蓮藕和螃蟹,品質出眾,是著名的“蓮藕之鄉”和“螃蟹之鄉”。來這里可品嘗獨特的藕制品,如有著五百多年歷史的藕粉和現今開發的蓮藕汁。
此外,寶應運河以西的人造萬畝林和大汕子隔堤也是遠離塵囂、休閑養性的好去處。 由寶應南行五十五公里到高郵。
與寶應湖相連的高郵湖水域最寬,當水位為九點五米時,面積為七百八十平方公里,是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高郵湖,又名西湖,“西湖雪浪”乃“高郵八景”之一。
過運河,站立湖邊,極目水上,看“湖市蜃景”',聽野鴨飛鳴,此乃人間快事。此等情景頗合古人之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湖中水產資源豐饒,出產青、鳊、鯉、鯽等二十多種魚類以及螃蟹、大蝦、甲魚、烏龜等特種水產品;這里還是蘆、蒲、菰、菱等水生植物的集中產區。高郵是我國馳名的“鴨蛋之鄉”,所產雙黃蛋、咸鴨蛋、松花蛋,古已知名。
清代文學家袁枚如此評價:“脆蛋”即咸蛋,“以高郵為佳”。 緊臨高郵湖的東湖度假村是揚州古運河邊上一處生態型的旅游景區。
東湖度假村位于高郵北郊馬棚鎮,為江蘇省20個精選生態旅游景點之一,擁有水陸面積250公頃。大片的水上森林、神奇的野鴨放飛、古樸的自然村落,讓人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邵伯湖是江蘇中部、京杭大運河以西、江淮平原上高寶邵伯湖的一部分,面積98平方公里。邵伯湖和高郵湖相似,都屬大型過水性湖泊,是洪水入江的重要泄洪通道,具有調節水利的重要功能。
邵伯湖原與高寶湖連成一片,古為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盡,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稱。今天,這兩個湖之間已為一片灘地隔開。
古代的邵伯湖,“灘隈隴阜,錯落其中”,湖中灘地把湖區自然分割成邵伯、黃子、赤岸、新城、白茆和朱家等6座湖泊。現今,這些湖泊已很難界分。
邵伯湖景色優美,保存了原始生態環境。這里有柳堤、翠嶼、鷺鷥、葦叢,還有湖鮮美食。
明代李東陽《夜過邵伯湖》,把邵伯湖的夜景寫得大氣淋漓:“蒼蒼霧連空,冉冉月墮水。飄飄雙鬢風,恍惚無定止。
輕帆不用楫,驚浪長在耳。江湖日浩蕩,行月放未已。
羈棲正愁絕,況乃中夜起”。邵伯湖盛產菱角、龍蝦等水產,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邵伯時,品嘗過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發陽阿”的詩句。
孔尚任當年過邵伯訪友蔣淑瞻,寫下一首嘗櫻筍的詩,說嘗了這樣的時鮮,“匆匆一飽鄉心亂”。 邵伯湖的南端是揚州著名的鳳凰島。
鳳凰島地處揚州東郊泰安鎮,邵伯湖的南端,主要有“七河八島”組成,人稱“揚州千島湖”。所謂“七河”就是芒稻河、金灣河、泰平河、鳳凰河、新河、壁虎河和大運河,它們向南直達長江。
在它們中間,自然形成8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半島),即鳳凰島、自在半島、聚鳳島、金灣半島、芒稻半島、壁虎島、山河島、紅星島(今茱萸灣公園所在)。鳳凰島景區南北長約9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
鳳凰島自然生態保存很好,是典型的里下河水鄉。 過邵伯湖即至灣頭,運河至此漸入。
四、關于贊美揚州的文章
1、揚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
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
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
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
我內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作停留。當年那春風十里繁華街道,如今卻是蕎麥青青孤單可憐。
自從金兵侵犯長江流域以后,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爭。 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已吹響,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優美的詩句把你贊賞,今若重來定會為你殘破而驚。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
二十四橋依然完好毫無損傷,橋下波心蕩漾一彎冷月寂寞。想那橋邊紅芍年年花葉繁榮,不知年年有誰欣賞為誰而生? 2、憶揚州 唐代: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譯文:揚州的少女們無憂無慮,笑臉迎人,嬌美的臉上怎能藏住眼淚,她們可愛的眉梢上所掛的一點憂愁也容易被人察覺。
天下明月的光華有三分吧,可愛的揚州啊,你竟然占去了兩分。 3、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 宋代:蘇軾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
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語音猶自帶吳儂。
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譯文:誰懷念李白而想和李白舉酒論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遙指江東的李白。
夸說當時揚州的繁華富麗。從早春又到晚春初夏,離恨之情千斤重。
小船連夜渡江來到揚州,大家同時吃驚而又笑我經過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顏。說的話仍然帶著江東口音。
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夢一樣。 4、題揚州禪智寺 唐代: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譯文:雨過后一只蟬在聒噪,松桂飄蕭氣候已交秋。
青苔長滿臺階,白鳥故意遲留。暮靄已生深樹,斜陽漸下小樓。
誰知這條寂靜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華的揚州。 5、夜看揚州市 唐代:王建 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譯文:揚州城里夜市繁華,千燈萬火映照碧云,高樓內外到處可見濃妝艷抹的女子,那些尋歡作樂的游客紛紛而來,絡繹不絕。
如今的天下紛亂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樣,但想不到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五、形容“經濟”的詩句有哪些
1. 萬言經濟略,三策太平基。
2. 蒼生未經濟,墳草已芊綿。
3. 嗟爾三犀不經濟,缺訛只與長川逝。
4. 明公壯年值時危,經濟實藉英雄姿。
5. 光祿經濟器,精微自深衷。
經濟 [ jīng jì ]
6. [時與微之結集策略之目,其數至百十。]
[時與微之各有纖鋒細管筆,攜以就試,相顧
輒笑,目為毫錐。]
繁張獲鳥網,堅守釣魚坻。
[謂自冬至夏,頻改試期,竟與微之堅持制試也。]
并受夔龍薦,齊陳晁董詞。
萬言經濟略,三策太平基。
中第爭無敵,專場戰不疲。
輔車排勝陣,掎------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白居易)
7. 往年隨故府吳興公夜泊蕪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杜牧)
南指陵陽路,東流似昔年。
重恩山未答,雙鬢雪飄然。
數仞慚投跡,群公愧拍肩。
駑駘蒙錦繡,塵土浴潺湲。
郭隗黃金峻,虞卿白璧鮮。
貔貅環玉帳,鸚鵡破蠻箋。
極浦沉碑會,秋花落帽筵。
旌旗明迥野,冠佩照神仙。
籌畫言何補,優容道實全。
謳謠人撲地,雞犬樹連天。
紫鳳超如電,青襟散似煙。
蒼生未經濟,墳草已芊綿。
往事唯沙月,孤燈但客船。
峴山云影畔,棠葉水聲前。
故國還歸去,浮生亦可憐。
高歌一曲淚,明日夕陽邊。
8. 石犀行(杜甫)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雖有厭勝法,
天生江水向東流。蜀人矜夸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
今年灌口損戶口,此事或恐為神羞。終藉堤防出眾力,
高擁木石當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參人謀。
嗟爾三犀不經濟,缺訛只與長川逝。但見元氣常調和,
自免洪濤恣凋瘵。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犀奔茫。
9. 徒步歸行(杜甫)
明公壯年值時危,經濟實藉英雄姿。國之社稷今若是,
武定禍亂非公誰。鳳翔千官且飽飯,衣馬不復能輕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人生交契無老少,
論交何必先同調。妻子山中哭向天,須公櫪上追風驃。
10.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高適)
亞相膺時杰,群才遇良工。翩翩幕下來,拜賜甘泉宮。
信知命世奇,適會非常功。侍御執邦憲,清詞煥春叢。
末路望繡衣,他時常發蒙。孰云三軍壯,懼我彈射雄。
誰謂萬里遙,在我樽俎中。光祿經濟器,精微自深衷。
前席屢榮問,長城兼在躬。高縱激頹波,逸翮馳蒼穹。
將副節制籌,欲令沙漠空。司業志應徐,雅度思沖融。
相思三十年,憶昨猶兒童。今來抱青紫,忽若披鹓鴻。
說劍增慷慨,論交持始終。秘書即吾門,虛白無不通。
多才陸平原,碩學鄭司農。獻封到關西,獨步歸山東。
永意久知處,嘉言能亢宗。客從梁宋來,行役隨轉蓬。
酬贈欣元弟,憶賢瞻數公。游鱗戲滄浪,鳴鳳棲梧桐。
并負垂天翼,俱乘破浪風。眈眈天府間,偃仰誰敢同。
何意構廣廈,翻然顧雕蟲。應知阮步兵,惆悵此途窮。
六、形容經濟的詩句
〖飲中八仙歌〗
書名:《全唐詩》 作者: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辨驚四筵。
〖出塞二首〗
書名:《全唐詩》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涼州曲
書名:唐詩三百首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憶昔二首〗
書名:《全唐詩》 作者:杜甫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陰山驕子汗血馬,
長驅東胡胡走藏。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
張后不樂上為忙。至今今上猶撥亂,勞身焦思補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為留猛士守未央,
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來坐御林,百官跣足隨天王。
愿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
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圣人奏云門,
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洛陽宮殿燒焚盡,
宗廟新除狐兔穴。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周宣中興望我皇,
灑血江漢身衰疾。
〖君子有所思行〗
書名:《全唐詩》 作者:李白
紫閣連終南,青冥天倪色。憑崖望咸陽,宮闕羅北極。
萬井驚畫出,九衢如弦直。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廄馬散連山,軍容威絕域。
伊皋運元化,衛霍輸筋力。歌鐘樂未休,榮去老還逼。
圓光過滿缺,太陽移中昃。不散東海金,何爭西飛匿。
無作牛山悲,惻愴淚沾臆。
七、關于揚州的散文
揚州 積淀了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文化,煥發出二十一世紀的現代文明。
哦,揚州——你從吳王夫差開挖的邗溝中向世人款款走來,攜帶著運河歷史的變遷烙印,展示著長江時代的萬種風情。 是的,隋煬帝陵是你因一代帝王開挖運河而留下的、功過一體的人文景點,唐城遺址是你遭戰爭毀滅無法再現而曾經的、繁華昌盛的歷史縮影;是的,宋朝詞人姜夔的《揚州慢》唱出過你因飽受戰爭的風煙而流露“猶厭言兵”的悲戚心境,唐代詩人徐凝的《七絕詩》唱響了你因揚一益二的地位而具有“二分無賴”的歷史美名……呵,揚州,歷史上,是運河的興盛讓你揚名——你一度繁榮成為全國經濟中心;歷史上,又是運河的衰敗讓你變遷——你一度蕭條幾乎沉淪無人問津…… 哦,揚州,你的家園有著多少人文自然風景?且莫說個園、何園、萬花園……單那瘦西湖熙春臺的古箏、平山堂棲靈塔的風鈴,合奏的永不消逝的天籟之音,鼓噪的煙花三月的旅游風情,就讓世人向往憧憬;你的熱土留下多少名人生平足印?且莫說李白、杜牧、朱自請……僅那大明寺鑒真和尚東渡傳經、廣陵城史公將軍不屈抗清,流傳的動人故事,弘揚的正氣豪情,就讓世人肅然起敬。
哦,今天的揚州,二十四橋的美麗傳說與二分明月的古老詩句仍在歌吹你的最繁華的歷史——隋、唐、宋、元、明、清;但你不再留戀鹽商文化,不再流連運河風情! 是的,你早已從落日輝煌中走出,唱著新時代《茉莉花》的市歌,拉響火車汽笛,奔向燦爛的黎明;你早已從運河時代里走出,戴著聯合國“人居獎”的桂冠,挺直大橋的身軀,碰撞長江的激情……。
八、關于揚州的散文
從小我就陶醉于描述楊州城美景與繁華的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關情最是揚州路,十里珠樓卷幔看”……尤喜“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這句,真是寫絕了揚州城的嫵媚嬌柔和江南風光的纏綿繾綣。
李白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給揚州這座古城平添了無限的風韻。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南臨長江,東依京杭大運河,歷來就是風光秀美的風景城,人文薈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
唐、宋時期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古人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為一大夢求,換句話說,就是如今的富人區,看來我要到揚州去奢侈一把了。
古人“下揚州”應該是乘船而去的。乘船而下,順著長江往東而去,于是便可以看到那“孤帆遠影碧不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壯觀。
去揚州的第一站是瘦西湖。很早就聽說過揚州瘦西湖的美妙。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瘦西湖游覽,更給瘦西湖增加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瘦西湖在揚州城北,是古時十里揚州的舊址。
說是湖,其實很像一條寬寬的河,從南至北蜿蜒過去,足足有八公里長。據說瘦西湖名聲大噪的原因與“瘦”有關,“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恰恰是占得了一個“瘦”字。
看來風景也是瘦了的好。 瘦西湖有二十四景,諸如長堤春柳、湖心釣臺、白塔晴云、四橋煙雨等,就像二十四顆明珠,鑲嵌在瘦西湖這根玉帶上。
跟著導游一路快走,如畫的風景在眼旁一幕幕地閃過,真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覺。我觀賞風景,有兩個特點愛好。
一是愛聽風景的來歷,欣賞古風古韻,二是愛看風景的獨特,欣賞古色古香。在瘦西湖二十四景中,有兩處風景很符合我的觀賞愛好,這就是瘦西湖的兩橋——五亭橋和二十四橋。
五亭橋位于瘦西湖的中部,五亭橋上有五個亭子,中間一亭突起,周圍四亭對應坐落,從空中鳥瞰恰似一朵美麗的蓮花。“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十五個橋洞排列有序,相映成輝。
有關二十四橋名字來源的說法很多,最令人信服的說法出于《揚州鼓吹詞》:“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原來,古時的二十四橋是夜晚賞月聽簫的絕佳去處。
揚州的名勝古跡不勝枚舉,個園系中國四大名園之一,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它坐落在揚州城的東北角,是清嘉慶年間兩淮鹽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重建而成。
如果取竹一枚單葉,倒過來,便是“個”字,袁枚有“月映竹成千個字”的詩句,故名“個園”。個園之名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即九州方園,天下獨一個。
個園是一座竹的世界。竹“本固”、“心虛”、“體直而節貞”是清高、有節氣的象征,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竹推崇備致,將它和梅、菊、蘭并列“四君子”,蘇東坡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之語。
進入個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月亮門兩側花壇里的幾十棵修長的勁竹,竹竿青翠挺拔,枝葉扶蘇婆娑,與兩側巨大的的水磨青磚花窗相映成輝,粉白的門楣上方刻著墨綠色的兩個大字“個園”。園中遍栽移植自南北各地的各種竹子,千姿百態,美不勝舉:紫竹、龜甲竹、湘妃竹、琴絲竹、紅竹、白竹、各有風姿,萬竿青竹蔥蘢滴翠,將一個方園數十畝的園子裝點得翠麓麓、綠茵茵的,遮天蔽日的竹林綠影婆娑,清風徐來,竹葉沙沙,似在竊竊私語,更顯個園之幽靜,正是“萬翠竹深非俗籟,一圭山遠見孤棱”。
鄭板橋有詩贊曰:“春雷一夜打新篁,解籜抽梢萬尺長。最愛白方窗紙破,亂穿青影照禪床。”
游個園不僅能領略江南園林的秀美風姿,還能感悟世事變遷所帶來的啟迪。個園,不愧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揚州大明寺位于揚州蜀崗風景區之中峰,是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于一體的游覽勝地。大明寺山中樹林層層疊疊,漫空蔥蘢,宛如云層一般。
山上還有一行行赤杉,它的樹干纖細,線條清晰,整座山林像個樂章,送來了悠長的林聲。佛樂的伴奏和祈愿喧鬧的煙火。
還是重山疊巒那悠揚的音樂和森林的歌聲滲進心坎。仿佛穿過心靈濃重的彩虹,傾聽那佛樂它建于南朝劉宋大明年間,寺內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鑒真紀念堂,歐陽祠,谷林堂,平山堂,棲靈堂,臥佛殿,鐘樓,鼓樓西圓。
天下第五泉等名勝景點。以淮東第一觀而聞名天下,古有揚州第一名勝之說。
據介紹:鑒真大和尚是大明寺的開創佛主。鑒真14歲出家,從大云寺智滿彈師為沙彌。
18歲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立志舍身,弘揚佛法。20歲隨道岸西游二京,究學三藏。
21歲在長安實際寺隨弘景律師登壇受具足戒。道岸、弘景皆律宗巨匠。
精通“五明”,鑒真遂能在佛經義理、戒壇講律、焚聲音樂、廟堂建筑、雕塑繪畫、行醫采藥、書法鏤刻等方面多所領悟,時有進益。此后,更從高僧融濟、義威、遠智、大亮、全修、慧策等請教,不囿于宗派門戶,遂能博學益智,境界高遠。
27歲回揚州大明寺,興戒壇、繕道場、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講法誦經、寫經刻石、廣施醫藥、普擠眾生,不遺余力。46歲繼道岸、義威之后,為一方宗首、持律授戒。
九、寫贊美揚州歷史的作文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我的家鄉揚州是座風景優美的千年古都。她有很多名勝古跡,是著名的旅游勝地——瘦西湖,個園、何園、大明寺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瘦西湖了。
歷史上也有很多的詩人來贊美揚州,如徐凝的《憶揚州》,杜牧的《寄揚州》……揚州的維揚菜也是聞名全國,自稱體系,色香味俱全,如“揚州炒飯”,“三頭宴”等。 作為一個現代的揚州人,我更愛現在的揚州。
特別是這幾年,揚州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火車開通了,長江上架起了聞名世界的潤揚大橋,飛機場也在緊張的建設當中,旅游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我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地提高起來。我為自己是一名揚州人而感到驕傲。
同時我也會好好學習,為家鄉的未來做出自己的貢獻,把我們的揚州建設的更加美好。就像江爺爺說的:“把揚州建設成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