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了解李開先及其傳奇《寶劍記》嗎
李開先(1502—1568),字伯華,號中麓。
山東章丘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員外郎、郎 中,后任提督四夷館太常寺少卿。
他是一個典型的封建會的正統 知識分子,對于詩文創作有自己的主張,同時又對俗文學懷有濃厚的興趣,家藏元劇(本)千余種,有“詞山曲海”之譽。 于詩文之外, 他對傳奇、雜劇、散曲及各種雜著無不矚目。
因此他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多方面的作品,其中有文集《閑居集》,傳奇《寶劍記》《斷發記》,雜劇《園林午夢》《打啞禪》,曲論《詞謔》等,還有散曲、雜著若干。嘉靖初年,李開先與王慎中、唐順之、熊過、陳束、任瀚、趙時春、呂高等并稱“八才子”。
他不滿“前七子”所掀起的復古浪潮,而贊揚感情真摯,“隨筆隨心” “常言常意”而不加雕琢的民歌俗 謠。他用了很大功夫搜集和制作“ 士大夫所不道”的市井俗曲。
他 推崇與正統詩文異趣的戲曲小說,終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寫成傳奇《登壇記》和《寶劍記》。 前者未見流傳,今存《寶劍記》52出, 取材《水滸傳》而有所改動,寫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林沖原任征 西統制之職,“只知忠君愛國,不解附勢趨時”,因上本彈劾童貫而被謫降為提轄。
又參奏太尉高俅,而被高俅以看劍為名,將林賺入 白虎節堂,問成重罪。林妻張貞娘拼死擊鼓鳴冤,后林沖被刺配滄 州充軍。
解差受高俅密令,欲在野豬林殺害林沖,幸為魯智深所救。陸謙、傅安奉命趕赴滄州,火燒草料場;林沖被逼無奈,殺死奸細,投 奔柴進。
柴進薦其上梁山聚義。高俅之子高朋圖謀霸占張貞娘,以 林沖造反相要挾,欲強逼成婚,林母自盡,王媽媽幫貞娘逃出汴梁。
侍女錦兒代嫁,在洞房自盡。 貞娘逃亡中被尼姑所救,在白云庵出 家。
梁山英雄起兵攻打汴京,朝廷震恐,招安林沖、宋江等人,加封 官職,并將高俅父子問成死罪,解至軍前,任林沖發落。林沖報仇后,在白云庵與張貞娘相見,夫妻相聚。
《寶劍記》中林沖與高俅等人的矛盾,是由于林沖一再上本參奏童貫、高俅等奸佞結黨營私、禍國殃民,而不單純由于高衙內圖謀霸占林妻,因而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比之小說《水滸傳》的描寫有著更深的社會意義。 在《寶劍記》中,對封建統治的黑暗有所揭 露,對明代現實生活中的矛盾也有曲折的反映。
第37出寫林沖夜 奔梁山,雖“專心投水濟”,仍“回首望天朝”的復雜心情。李開先的另一部傳奇《斷發記》是敷演隋末李德武因罪流放嶺南,其妻裴淑 英矢志不嫁,并斷發絕食以示決心,后與李德武重會的故事,在實際 流傳中影響不大。
2. 李開先《寶劍記·夜奔》登高欲窮千里目,愁云低鎖衡陽路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明·李開先《寶劍記·夜奔》
[今譯] 男子漢也是有眼淚的,他抑制住自己,不讓淚水輕易濺出眼眶,只是因為還沒到讓他真正值得為之傷心淚落的地步。
[賞析] 人的眼淚,作為感情的宣泄物,常常是傷心的表示,如《淮南子》說:“喜怒哀樂,有感而自然者。故哭之發于口,涕之出于鼻,此皆憤于中而形于外者也。”然而,也有傷心忍淚而愈見其悲的,如這兩句。這里,作者心頭所興發感動的,乃是強抑苦淚的凝咽之悲。如柳永《雨霖鈴》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陳維崧《好事近》的“話到英雄失路,或涼風索索”。否則,他何必再寫這些個句子、再在句子里侈言什么“傷心”“有淚”呢?所以,“不輕彈”非無淚也,有淚不彈也;“未到傷心處”非不深藏于懷的愁人傷感,是這兩句詩的特色。它真切地反映了“丈夫”之悲的心態和風格。
[原作] 登高欲窮千里目,愁云低鎖衡陽路。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空作悲秋賦。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難度。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3. 求解釋李開先《寶劍記·夜奔》“登高欲窮千里目,愁云低鎖衡陽路
[點絳唇](生上唱)數盡更籌,聽殘銀漏,逃秦寇,好教我有 國難投,那搭兒相求救!
(白)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鎖衡陽路。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欲作悲秋賦。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難度。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念我一時忿怒,殺死奸細,幸得深夜,無人知覺,密投柴大官人莊上隱藏。昨聞故人公孫勝使人報知,今遣指揮徐寧領兵滄州地界捉拿。虧承柴大官人憐我孤窮,寫書薦達,徑往梁山逃命。日里不敢前行,今夜路經濟州地界,恰才天明月朗,霎時霧暗云迷,況山路崎嶇,高低不辨,教我怎生行驀!那前邊黑洞洞的,想是村店,只得緊行幾步。呀!原來是一座禪林,夜深無人, 我向伽藍殿前,暫憩片時。(生作睡介)(凈扮神上,白)生前 能護國,沒世號伽藍;眼觀十萬里,日赴九千壇。吾乃本廟護法之神,今有上界武曲星受難,官兵追急,恐傷他性命。兀那林沖,休推睡夢,今有官兵過了黃河,咫尺趕上, 起來逃命去罷。吾神去也!凡人心不昧,處處有靈神;但愿人行早,神天不負人。(生醒白)唬死我也!剛才合眼,忽見神像指著道:“林沖起來,官兵到了!”想是伽藍神圣指引迷途,我林沖若得一步之地,重修寶殿,再塑金身,撒得腳步去也!(唱)[新水令]按龍泉血淚灑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專心投水滸,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顧不的忠和孝。[駐馬聽]良夜迢迢,投宿休將門戶敲。遙瞻殘月,暗度重關,急步荒郊。身輕不憚路迢遙,心忙只恐人驚覺。魄散魂消,魄散魂消,紅塵誤了武陵年少。[水仙子]一朝諫諍觸權豪,百戰勛名做草茅,半生勤苦無功效。名不將青史標,為家國總是徒勞!再不得倒金樽杯盤歡笑,再不得歌金縷箏琶絡索,再不得謁金門環佩逍遙。[折桂令]封侯萬里班超,生逼做叛國的紅巾,背主的黃巢。恰便似脫扣蒼鷹,離籠狡兔,摘網騰蛟。救急難誰誅正卯,掌刑罰難得皋陶。鬢發蕭騷,行李蕭條,這一去博得個斗轉天回,須教他海沸山搖。[雁兒落]望家鄉去路遙,想妻母將誰靠?我這里吉兇未可知,他那里生死應難料。[得勝令]呀!唬的我汗浸浸身上似湯澆,急煎煎心內類油調。幼妻室今何在?老尊堂恐喪了。劬勞,父母恩難報;悲嚎,英雄氣怎消。[沽美酒]懷揣著雪刃刀,行一步哭號啕。拽長裾驀羊腸路,且喜這燦燦明星下照。[太平令]忽然間昏慘慘云迷霧罩,疏喇喇風吹葉落,振山林聲聲虎嘯,繞溪澗哀哀猿叫。嚇的我魂飄,膽消,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廟。[收江南]呀!又只見烏鴉陣陣起松梢,數聲殘角斷漁樵,忙投村店伴寂寥。想親帷夢杳,空隨風雨度良宵。
故國徒勞夢,思歸未得歸;
此身無所托,空有淚沾衣。
4. 李開先的《寶劍記》講的是什么﹖
劇中主人公林沖是一位在疆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他具有公平正直的美德,因為看不慣奸佞大臣高俅等人專權誤國,上疏彈劾,結果被降職為禁軍教頭。
但林沖仍不愿與奸佞同流合污,繼續給皇帝上疏,揭露高俅等人的種種惡行。高俅惱羞成怒,用計謀陷害林沖,將他定成死罪。
林沖的妻子為丈夫鳴冤,得到京城高官的幫助,林沖免除了死罪,但仍被發配滄州。流放途中,押解的差人根據高俅的指令,準備暗中害死林沖,林沖的結義兄弟魯智深及時趕到,將林沖從危難中解救出來,安全護送到滄州。
高俅見陰謀再次失敗,又派人到滄州縱火焚燒林沖看守的草料場。面對步步升級的迫害,林沖忍無可忍,他殺死高俅派來的人,迫不得已投奔梁山,借來軍隊攻打京城。
最后皇帝下令赦免林沖的罪過,提升他的官職,同時將高俅父子捆綁起來交給他處置。
5. 《寶劍記》的原文是什么
《寶劍記·夜奔》 明 李開先 登高欲窮千里目,愁云低鎖衡陽路。
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空作悲秋賦。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難度。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李開先(1502~1568) ,漢族,山東濟南人。明代文學家、戲曲作家。
字伯華,號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員外郎、郎中,后升提督四夷館太常寺少卿。
二十年,目睹朝政腐敗,抨擊夏言內閣,被罷官。他壯年歸田,“龍泉時自拂,尚有氣如虹”,希望朝廷重新起用,但又不肯趨附權貴,所以只能閑居終老。
李開先的文學主張和唐宋派接近。他推崇與正統詩文異趣的戲曲小說,主張戲曲語言“俗雅俱備”,“明白而不難知”。
6. 男兒有淚不輕彈出自寶劍記,那么寶劍記是什么東東
╳
寶劍記
[bǎo jiàn jì]
更多圖片(2張)
劇中主人公林沖是一位在疆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他具有公平正直的美德,因為看不慣奸佞大臣高俅等人專權誤國,上疏彈劾,結果被降職為禁軍教頭。但林沖仍不愿與奸佞同流合污,繼續給皇帝上疏,揭露高俅等人的種種惡行。高俅惱羞成怒,用計謀陷害林沖,將他定成死罪。
中文名:寶劍記
性質:書籍
作者:李開先
類型:劇本
分享
寶劍記
【詞語】:寶劍記
【注音】:bǎo jiàn jì
【釋義】:傳奇劇本。作者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山東章丘人,是明代當時著名的詩人、學者,曾在朝廷中任職,官至太常寺少卿。該劇本取材于中國白話小說名著《水滸傳》但有所改動。林沖參奏高俅而被高陷害,被刺配滄州,最后逼上梁山。高俅子謀占林妻張貞娘,貞娘出逃,在白云庵出家。梁山英雄攻打京城,朝廷將高俅父子送梁山軍前處死,并招安梁山軍。明代陳與郊有改編本,名《靈寶刀》。
林沖在本劇本中的形象與小說《水滸傳》被動反抗的形象不同,基本上是一位主動出擊型英雄。他與高俅等人的斗爭都是清醒、自覺而堅毅的。為了懲治奸佞,請求面見君王,體現了他威
7. 寶劍記的寶劍記
【詞語】:寶劍記
【注音】:bǎo jiàn jì
【釋義】:傳奇劇本。作者李開先,字伯華,號中麓,山東章丘人,是明代當時著名的詩人、學者,曾在朝廷中任職,官至太常寺少卿。該劇本取材于中國白話小說名著《水滸傳》但有所改動。林沖參奏高俅而被高陷害,被刺配滄州,最后逼上梁山。高俅子謀占林妻張貞娘,貞娘出逃,在白云庵出家。梁山英雄攻打京城,朝廷將高俅父子送梁山軍前處死,并招安梁山軍。明代陳與郊有改編本,名《靈寶刀》。
林沖在本劇本中的形象與小說《水滸傳》被動反抗的形象不同,基本上是一位主動出擊型英雄。他與高俅等人的斗爭都是清醒、自覺而堅毅的。為了懲治奸佞,請求面見君王,體現了他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詩宋詞李開先寶劍記